去過南疆北國許許多多城市,也經歷過多個城市的秋天,卻總覺得不如開封的好。
開封春天多風沙忽冷忽熱,夏天赤日炎炎似火燒,冬天又天寒地凍、萬木蕭索,凜冽的朔風掃過黃河,夾帶著水氣呼嘯而來格外刺骨。
前幾年,母親從平頂山鄉下老家趕來給我帶孩子,聽著寒風在小區的樓間回旋震蕩,發出嗚嗚咽咽的回音,就喃喃自語:“這風比老家的風大多了,多嚇人啊!”
開封的秋天卻不是這樣,云淡風輕、不冷不熱、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白曉輝|撰文
01/???
開封的尋常胡同,
是原汁原味的老城味道
不覺間距離初遇開封的秋天已二十余年。
初知開封因年幼時讀小說《小將呼延慶》,書中講到開封有三十六條大街,七十二條小巷,還有大相國寺打擂等精彩故事,故事情節就發生在北宋的都城東京汴梁,也就是今天的開封。
后來又聽村中的老人講開封有潘、楊湖,楊家湖得名于北宋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湖水清澈,而潘家湖得名于陷害楊家將的奸臣潘仁美,湖水渾濁,就更夢想有朝一日能去開封看看。
1999年秋天,剛到開封讀書的第一個周末,就迫不及待地想去仔細看看這座城的模樣,而想要深入了解一座城,就仔細走走它的尋常胡同,那里有原汁原味的老城味道。
開封恰好擁有眾多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胡同,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說。
那天天高云淡,我和同學盛磊出河大南門,過鐵塔一街、三圣街、邊走邊打聽龍亭公園的位置。
穿梭在蜿蜒逼仄的老胡同里,兩側是老四合院和老房子,房子大多數高一、兩層,最上面一層通常是磚瓦房。
很多古老的門樓上懸掛著“開封市不可移動文物”的牌子,門口坐著三、五成群的居民。
開封人知足長樂,物質要求不高,小富即安、生活悠閑、他們閑暇時喜歡懶洋洋地聊天、種花、遛狗、斗雞、打牌、下棋、練武......
巷子深處還不時傳來游街轉巷小販的長長叫賣聲。開封人說話喜歡把最后一個字的音拖得很長,又打了個彎,更婉轉悠揚,字正腔圓,如同唱戲一樣好聽。
開封人的語言天賦,加上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最終豫劇于清乾隆年間發源于此。
走在胡同里,撫摸著那飽經歷史滄桑的墻,聽著游街轉巷小販的長長吆喝聲,想著歷史上發生于此的風云往事,仿佛是穿越咫尺天涯的時光隧道,一下子回到了古代,好美的舊時光。
02/???
龍亭公園,
藏著開封的秋天
到龍亭公園的時候,正值舉辦每年一度的菊花花會游客如織,信步走去如同走進菊花的海洋。
開封盛產菊花,南北朝時已有種植菊花記載,據北宋遺民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若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曰“金鈴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
開封人愛花,尤愛菊花,秋天時家家戶戶都會種上幾盆菊花。開封菊花五彩斑斕,形狀也多種多樣,還不斷培育出新品種。
我也見識過別的城市的菊花,都遠遠不如開封菊花種類繁多,也曾多次把開封菊花的圖片給外地朋友欣賞,他們覺得驚艷,卻認不出是什么花,當我告訴他們是菊花時,頓時驚愕。
菊展緊鄰大片水域,水域北面矗立著巍峨的龍亭大殿,通往大殿的玉帶橋把水域分成東、西兩個湖泊,西面是楊家湖,楊家湖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湖水清澈。
東面是潘家湖,潘家湖約有楊家湖三分之一的面積,或許是附近垂柳成行擋住光線的緣由,湖水似乎渾濁了點。
湖邊有賣豌豆糕、花生糕等地方特色小吃的商販,穿著宋朝服飾。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王朝,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開封也在宋朝時經濟、文化達到她的頂峰,而當時歐洲人才剛剛脫離茹毛飲血的時代。
因此,開封人最懷念宋朝,雖然這場繁華卻因靖康之恥,宋人南遷而早成為過眼云煙。
到開封游玩一定要到龍亭公園,開封為七朝古都,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的美譽。
龍亭公園地處開封南北中軸線北端,占據最好的位置,歷代建都開封的王朝皇宮都建于龍亭公園一帶,到開封不去龍亭公園,如同沒到過開封。
龍亭公園附近水域遼闊,而整個開封也有潘楊湖、鐵塔湖、四方坑、包公湖眾多湖泊,湖泊間河道相連,乘舟可游覽大半個開封。
因此,開封被稱作“北方水城”,又因宋文化盛行,又被稱作“一城宋韻半城水”。
03/???
開封是豫菜發源地
水邊酒樓旗幟在風中飄揚,樓里食客熙熙攘攘。
開封是豫菜發源地,以小吃最出名。開封小吃繁多,這與開封人愛吃、會吃的特點分不開,普普通通的食材,到開封人手里隨意一弄就能調制成美味佳肴。
到開封的游客一定要品嘗灌湯包子,灌湯包子起源于北宋,因“提起像燈籠,放下像梅花”又被稱為“梅花灌湯包子”。
吃包子時,要“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喝湯”,細細品嘗,如果猴急地一口吞下去,會把喉嚨燒的滾燙,眼淚都流下來。
開封還有很多其它城市吃不到的美食,其中我喜歡開封的花生糕、雙麻燒餅、羊雙腸湯、還有外馬號街58號徐老板羊湯館的四味燴菜,四味燴菜是開封回民發明的小吃,深受老百姓喜愛。
開封美食數不勝數,到開封游玩最好住上十天半月,用腳步慢慢地丈量這座古城,品嘗各種美食,若再邀上三五知己對酒當歌,豈不更是人間幸事!
河南人愛不愛酒,我說不上來。但我卻知道開封人深入骨子里愛酒,開封產“汴京啤酒”和“汴梁王”白酒,開封人吃飯頓頓少不了酒,他們常常說:“無酒不成席。”
開封人掙錢不多,卻活的灑脫。其實,仔細想想生活就該這樣,人生苦短,何必活的太累。
君不見曹操也在《短歌行》中吟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我常常羨慕開封人,他們才懂得“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生活真諦。
在開封時還沒感覺出自己多么喜歡這座城市,離開后才發覺自己對她是多么眷戀。
于是,我常常懷念那古老的胡同、寺院的鐘聲、奔流不息的黃河、美味的小吃,也懷念遠去的青蔥歲月和古道熱腸的開封人!
每當秋天,這種懷念更深,總覺得外省的秋天都不像秋天。
我在廣東生活多年,那里的秋天沒有什么特色,不見草木金黃、落葉繽紛,和夏天沒有多大區別。
我也曾經去過許許多多江南城市,比如上海、蘇州、揚州、秋季只是一味的陰雨連綿,正如杜牧詩中寫的:“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草木都不凋零的秋天哪像秋天呢?
近些年來我忙于出差,常常錯過開封的秋天,甚至常常錯過菊花盛會,或者只是在忙里偷閑時匆匆一瞥。前年來寧波后,秋天回趟開封更成為了奢望。
從此,每當秋風漸起,菊花飄香時,我也更加思念開封!
(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