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河南知名媒體人周健首次披露了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漢霸二王城面臨垮塌一事,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河南省三級文保部門立即采取聯席行動,決定由鄭州市文物局成立專班,并由滎陽市文物保護中心的人員全天候跟進,制定出深度、系統、科學的山體治理方案。
經過文物部門兩百多天的努力,“漢霸二王城”南城墻的護坡加固保護工作已接近一期的階段性尾聲,這其中可見河南各級政府和文物保護部門對這一重要文化遺產的重視。
然而,要想徹底保護好“漢霸二王城”,還差最后一步要走,但走完這一步需要80萬的資金,經費來源成為困擾各方的一個癥結所在。周健甚至嘗試用呼吁用民間捐款的方式來保護“漢霸二王城”,但顯然,這一舉動是否與適用于這個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尚需討論。
就差最后一步了,該怎么辦呢?
周健丨文
01/???
搶救保護漢霸二王城
河南在與時間賽跑
6月15日進場施工。霸王城南城墻
這是一場和時間的賽跑。
6月12日,當我們以《面對國保漢霸二王城的不斷垮塌,勸君莫做歷史文化遺產的千古罪人》為題,發出全國文保單位漢霸二王城遺址急需保護的呼吁后,河南省三級文保部門立即采取聯席行動,夜以繼日開會研究,決定由鄭州市文物局成立專班,并由滎陽市文物保護中心的人員全天候跟進,制定出深度、系統、科學的山體治理方案。
6月15日,漢霸二王城城墻加固工程正式復工。
另外的好消息還有:國家文物局批復的690萬修繕資金早就到位,融入大文旅局職能有些弱化的文物管理部門有可能重新單列出來,久拖未決的占地用林手續正在加快協調……看來只要有關方面下決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可以看出,這種在短時間內排除各種困難、切實推進文化遺跡保護的態度和舉措,為近些年所少見,展現出滎陽市、鄭州市以及其他有關方面回應民心民意、貫徹黃河文化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勇氣和決心。就此而言,要給有關方面的快速行動一個大大的贊!因為,文物不等人,君子無法立于那些“危墻”之下。
2021年7.20暴雨后,滎陽對漢霸二王城的部分邊坡進行搶險加固
我們曾說,滎陽市過去在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建造各種歷史文化主題公園上,存在優良傳統。現在來看,一切似乎都還在承繼和延續(據近日了解,近些年滎陽市有關方面也曾開展一些對漢霸二王城搶險加固工程,但基本上屬于局部的、暫時的、外圍的。上圖)。
文物保護和文旅產業的開發,是一個復雜的工作。就漢霸二王城來說,其山體加固牽涉到的部門包括林業、黃委會、村集體、企業等眾多部門或單位,其中,僅林地保護與補償問題就一直扯不斷、理還亂。這就讓漢霸二王城的山體加固保護工作被拖延了下來。
其實,就近些年我本人所見,這些問題很普遍,宋陵、范園、獨樂園、杜甫故里,等等,哪一個不存在如此扯皮的看似很小其實又很大的事情?文物保護看似很重要,但一牽涉現實矛盾和歷史糾葛,它們就成了弱勢一方和老大難問題。
這些年,我們一直關注文化和文旅產業的發展,其中一個重點關心的內容是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及其開發。為何要這樣?主要原因是基于“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價值觀立場,認為如果忽視了發展產業的文化“本體”,那么即便搞出再多的文化產業項目,后者也只會淪為華而不實、生命力孱弱的“皮相”。
所以,我們不希望,當我們在大力發展“中原棋遇記”這樣的項目的同時,而眼睜睜地看著漢霸二王城這樣的古老文化遺跡在風雨中一方方垮塌、一寸寸衰敗。
過去,你也許隨我走過這些地方:荒蕪得已變成停車場的李誡墓、經營權已經轉手的白居易文化園、被置于田間地頭瓦舍之間的宋陵和后周慶陵,等等,它們現在的命運,有的并不比漢霸二王城好上多少。
好在亡羊補牢,猶未晚也。20年前,我原來的同事、現頂端新聞負責人關國鋒曾在《南方周末》上刊發報道《河南兩千年漢王城告急,“楚河漢界”永遠消失?》,直言“緊急搶救漢王城,否則無法向全國人民交代,向子孫后代交代”,如今看來,這樣的振臂一呼并非危言聳聽。
因為就漢霸二王城的城墻保護而言,許多問題20年中一直懸而未決或被擱置,無論怎么說,都有點讓人難以接受。
好在滎陽市、鄭州市有關方面近幾年已經開始采取行動,特別是最近幾天已正式派出工作組進場,我們有理由相信,漢霸二王城2000多年來不斷漫漶倒塌的局面,有望自此得到徹底改觀。
就像這些時不斷有人說,文化和旅游,一頭連著“國之大者”,一頭連著“人間煙火”,我倒真的希望這種“文化本體論”,能在今后的文化遺跡保護和文旅產業開發過程中,獲得更多地方真正的尊重。
這年月,越是沉默不語的事物,越容易爆發震撼人心的力量。文化遺跡會說話,別把它們當作弱者,近一階段,我們身邊出現的教訓已經很多。
以后,作為文化重鎮的家鄉滎陽,不應該再讓我們失望了。漢霸二王城這樣的文化遺跡受到保護之后,整個滎陽以及鄭州沿黃一線的文旅產業到底該如何發展,將是另一個值得高度關注和深入討論的問題。
02/???
愛心襄助80萬
可喚霸王千年一笑
從6月15日進場施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漢霸二王城”南城墻的護坡加固保護工作,至今已接近一期的階段性尾聲。
假如你接近霸王城的南城邊,會發現施工車輛一輛接一輛,原來堆砌坍塌的土塊的地方,已被一段長長的夯土層圍了起來,結實、穩固、整潔,似攔腰穿上一層盔甲。采用的方法,大概就是專業施工人員所說的“將格構梁、錨桿、夯土結合”。
原來久拖未決的公益林木已經移栽。城墻加固的二期立項已經啟動(像鄭州商城遺址那樣“全包”)。現在只剩霸王城墻臨溝一處的掃尾加固工作,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維修資金不夠了——這處過去經常塌方的地方,需要從深深的溝底往上,整體加固(下文墻體張掛帆布處)。
缺多少?七八十萬。當然,能多一點最好。這就難住了有關主管部門和施工單位。誰都知道,有限的專項資金,只能用在刀刃上,而地方相關部門,本來就窮得叮當響。
怎么辦?難道功虧一簣讓它成為“爛尾工程”?抑或繼續向上打報告慢慢等待有關方面撥款?有沒有別的辦法讓霸王城的加固維修工作順利完成?
我的想法,是希望社會上有文化責任感的企業或個人,通過“公辦民助”的方式,捐贈善款、奉獻愛心,襄助有關部門排憂解難,共同讓漢霸二王城屹立不倒。
一期掃尾只需80萬!河南興亞集團創始人程道興曾捐款3.2億,畢13年之功修建二程文化苑,而后又無償捐給地方,此間高風,當為全社會稱譽和效仿!
當然,也希望其他社會公益機構能慷慨解囊、共守大義。
千秋事業千秋頌!文化慈善,行動起來!風雨剝蝕之下的漢王城、霸王城,再也不能等下去了!以眾人之力讓它們屹立不倒,中原大地,黃河南岸,就會繼續保留一座關于民族記憶和歷史來路的豐碑!
我的建議是,趁著某一天下午,長河落日、殘陽如血,你的耳畔會響起那激越嘹亮的戰馬嘶鳴聲!而且,登上這座城墻,你有可能還會遇到2227年前的那些英雄,他們戎馬倥傯、馳騁疆場,獵獵戰旗隨風激蕩。
你還可能會遇到項羽,以及對面的劉邦,上前握一下手,你就會感到,自己血管里流的是和他們一樣的血,身體里擁有的是和他們一樣的靈魂。
《史記》中,關于項羽的傳記一共8842字,記載他發怒的次數多達7次,而笑的次數僅有1次,還是在他自刎之前:
“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項王怒,烹周苛,并殺樅公。”
“項王怒,欲殺之?!?/p>
“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
“項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欲坑之?!?/p>
“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p>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悲壯而又爽朗的笑聲,在河南,堪與阮步兵登上尉氏南城墻上的那聲長嘯相媲美。憑此,項羽的英雄形象足以驚天地、泣鬼神。如今,站在這莽莽蒼蒼的霸王城墻上,我們恐怕都希望能再一次聽到這來自歷史深處的響徹云霄的笑聲!
但這笑聲怎么得來?且筑這巍峨城墻,喚英雄魂,遂我輩愿,壯大好河山!看那高處,霸王正橫刀躍馬。這個男人輸了江山,但英雄氣長存。
請伸出援手,仗義相助!
致謝!有意向者可文后留言,本專欄可牽線搭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