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前幾日向大家介紹過金廢帝完顏亮的經典詩詞,文采不凡、氣魄尤其壯哉。其實,金朝君王的文學水平也能體現出當時少數民族的漢化進程。除了完顏亮,金朝還有不少出眾的文人,如吳激、蔡松年、段成己、元好問等等。這些金朝文人的作品不乏有名作,甚至還有數首詞被選入“宋金十大名曲”之列。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便是一位金末詞人,準確地說,是一位金末的割據軍閥。他一家兩代人在金、南宋、蒙古三方之間周旋,反復叛變,左右逢源,最終不敵大勢兵敗身死。此人生平僅有一首詞傳世,頗有驅掃中原之志,且來欣賞金末山東王李璮的這首《水龍吟》:
水龍吟
金·李璮
腰刀首帕從軍,戍樓獨倚閑凝眺。中原氣象,狐居兔穴,暮煙殘照。投筆書懷,枕戈待旦,隴西年少。嘆光陰掣電,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調。
世變滄海成田,標群生幾番驚擾。干戈爛漫,無時休息,憑誰驅掃?眼底山河,胸中事業,一聲長嘯。太平時,相將近也,穩穩百年燕趙。
詞人李璮是金末山東軍閥。金末統治黑暗,百姓民不聊生,李璮之父李全是金末山東紅襖軍(農民起義軍)首領,聚眾反抗金朝統治。其時金朝面臨內憂外患,只能任由紅襖軍割據。后來蒙古攻金,逐一掃平金境內的割據勢力,李全投靠南宋,抵抗蒙古,后又叛宋,欲渡江攻取南宋京師,結果兵敗身死。
李全死后,李璮繼承了其父所留,在山東擁兵自重,是名副其實的山東王。金亡后,他一邊接受蒙古敕封,一邊起兵進犯南宋,攻略多個州府。后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奪權,李璮趁機反叛蒙古,將攻略的州府獻給南宋,宋廷封他為齊郡王。然而蒙古掉頭圍困,李璮在北方處境孤立,南宋援兵又裹足不前,李璮兵盡糧絕被俘,于軍前被處死。
縱觀李璮父子兩代人,先反金抗蒙、投靠南宋,又叛宋降蒙,后再次降宋叛蒙,反復無常,左右逢源,著實不是英雄所為。但設身處地考慮,割據于山東之地,在北方又孤立無援,要有所作為也唯有如此。不論是反金、抗蒙還是攻宋,李璮還是頗有些掃平中原的志向的,從他這首僅存的孤詞中就可窺見一二。
此詞上闋開頭從登高遠望所見寫起:“中原氣象,狐居兔穴,暮煙殘照”,中原淪陷,鳩占鵲巢,山河殘破,民生凋敝,這邊是金末元初的“中原氣象”。緊接著“投筆書懷”表達胸中所思:“不如易腔改調”。如此江山,當改朝換代才有希望重整山河民生,恢復昔日繁華。
下闋表達詞人對飽受戰爭之苦的百姓的無限同情,一句“憑誰驅掃”承接“不如易腔改調”之意,迸發出驅掃中原、重整山河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吟至此處,詞人激情迸發,不禁“眼底山河,胸中事業,一聲長嘯”,并為此立志驅掃中原,使燕趙之地“太平穩穩百年”!
放之兩宋遼金的詞海中,李璮此詞只能算泛泛之作,用語粗豪,且藝術性不佳,可貴的是詞中充盈的那股亢爽豪壯之氣,很能鼓舞人心。據傳,李璮叛蒙降宋,被蒙古大軍重重圍困,此詞便是寫于受圍之日,這驅掃中原的壯志終究只能隨著李璮兵敗身死而煙消云散。而李璮父子一生割據山東,反復降叛,究竟是功是過,成敗是非,唯有留待后人評說。
↓↓↓更多唐風宋韻,關注讀書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