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我曾經被日本人欺負過。
那時我剛大學畢業,赴東京入職了一家日本出版社。并不是所有日本人對中國人都友好的。當時由于日語一般,所以經常詞不達意,像一個傻子一樣。
于是一些日本人便在工作中有意無意的為難我、排擠我。遭受過無數白眼,聽到過無數次“八嘎呀路”。
那段時間壓力很大,最嚴重一次連續失眠72小時,后來不得不去醫院開了安眠藥。那是我迄今為止的人生中唯一一次吃安眠藥。
轉機出現在一次公司聚餐上。
那次來了好幾個頭發花白的公司股東,他們平時并不怎么露面。機緣巧合,我跟他們坐到了一桌。
吃飯間隙,幾位股東突然聊起了中國文化。有一個股東喜歡《三國演義》,有一個喜歡《西游記》,還有一個喜歡王陽明。
那時我雖然讀書不多,但對中國人來說,這些耳熟能詳的東西多少能扯兩句。
也許是信息差優勢吧,我東拉西扯的兩句竟給他們提供了全新的角度。于是整個聚餐,幾個股東一直饒有興趣地跟我討論中國文化,期間不時大笑。引得坐在旁桌的日本同事們紛紛側目。
后來,就再也沒有日本同事欺負過我。
就像一個從小學習就差從沒被表揚過的學生,遇到一個老師,在他有一次進步時就特意買了一顆棒棒糖獎勵他,從此這個學生就再也沒有忘記過這個老師一樣。
在那個晚上,在東京的那家人聲嘈雜的居酒屋里,我從中國文化的手里獲得了一顆棒棒糖,從此再也無法忘記它。
在后來的日子里,雖然工作繁忙,生活奔波,但我卻一直關注一個話題——中國文化“走出去”。
無關大局,無關愛國,只是從一個很私人的經歷出發,無比感性的希望,更多的外國人可以了解中國文化,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認識一個更立體的、客觀的、真實的中國——這也許能給在海外生活的無數中國人帶去一些尊嚴和好運。
開心的是,這十幾年間,一切都在慢慢變好。
十幾年前你問外國人,什么是中國,他可能告訴你,成龍、中餐,還有熊貓。
但把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不過就是一部好萊塢電影《功夫熊貓》。
現在你問外國人,什么是中國,他可能告訴你,三體、華為、比亞迪、大疆、TikTok,還有李子柒。
今天,我更是有一種感覺,中國文化“走出去”迎來了重要的時間窗口。
光是今年,中國就產出了《慶余年2》這種上線迪士尼的Disney+在海外市場同樣擁有強勁號召力的電視劇,還有《黑神話:悟空》這個發售后立刻登頂全球銷售榜榜首的頂流IP,而在意大利舉行的美食最高盛典《2025年度意大利米其林指南》發布慶典上,各國美食家祝酒的時候,舉起的是五糧液……
當這些以前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密集發生的時候,已經不能用偶然來定性了。
大的基礎當然是中國這些年經濟的飛速發展。一個簡單的邏輯是,經濟發展了,就有錢了,有錢了,就可以買更好的設備、招更頂尖的人才、投入更多的營銷、獲取更大的市場。
但更重要的是,國際輿論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才有了我所說的重要窗口。
我當國際新聞記者時,曾跟日本右翼媒體、喜歡報道中國負面新聞的產經新聞一個記者有過一次爭論。
他當時優越地跟我表示,日本媒體永遠只報道fact,你們中國媒體似乎常常做不到這一點。
我說:“我承認這一點。但不得不說,以貴公司產經新聞為例,你們報道fact的方式似乎也無法讓我尊重。你們報道的確實是fact,但是都是符合你們預設立場的、戴著你們有色眼鏡的fact。你們是報道了fact,但并沒有報道truth。”
產經新聞只是當年國際輿論的一個縮影。他們當然有優秀的一面,但由于各種錯綜復雜的資本、權力的影響,加上天生的傲慢以及討好受眾的考量,整體對中國的報道是不友好的。
這也是在歐美的民意調查中,對中國的印象常年負面的重要原因。因為當地民眾獲取的中國相關信息都是來自于他們。
但就像社交媒體深刻改變了中國民眾的信息來源一樣,TikTok、油管等社交媒體也深刻改變了外國民眾獲取信息的來源,于是他們得以看到一個更立體、更真實的中國。
于是就有了李子柒在外網的爆火,有了成都春熙路的潮男潮女們在外網的爆火,有了立體重慶的爆火,有了各種民間功夫愛好者的爆火……
上層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重要的時間窗口,于是才有了144小時免簽政策。無數的外國網紅奔著流量而來,迫不及待的向世界展示這個神秘東方大國的方方面面。
為什么國際輿論渠道打破壟斷、變得去中心化之后,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改變、中國文化“走出去”是利好呢?
雖然有點害羞、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對于外國那些網紅自媒體來說,神秘東方大國實在是選題的富礦、素材的天堂。
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什么樣的風景看不到呢?5000年的歷史文化,什么樣的哲學感受不到呢?
甚至一滴白酒,就能在他們那里刮起一陣中國文化的旋風。
比如五糧液最近開啟的“和美全球行”美洲站的旅程。
在華盛頓,五糧液籌辦了“和美樂章”五糧液中外經典名曲室內音樂會,在見證過爵士樂、藍調等黃金時代的林肯劇院,以全新的形式讓人們感受對酒當歌的文化氛圍。
在紐約,2024《財富》全球論壇上,五糧液與全球跨國公司的領導者、政治家和學者分享東方智慧。
在秘魯利馬,五糧液作為2024年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鉑金級合作伙伴”和“獨家白酒合作伙伴”精彩亮相。
在亞太可持續工商之夜,數百位峰會代表及各界嘉賓共同舉杯品鑒經典五糧液10,這一刻,中國文化的智慧、包容、創新和魅力都具象化了。峰會現場五糧液特調的“五谷羅尼”雞尾酒,在我看來,可以叫:海納百川。
流淌的是白酒,浸潤的是文化。在這樣的國際場合,五糧液以酒為媒,就這樣化身各國工商領導人友誼的紐帶,成功完成了“和美”理念的國際化表達。
為什么五糧液敢這么自信地“走出去”?
因為它的背后,是深不可測的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是多年的厚積薄發。
五糧液首先是一種傳承,是迄今為止四千余年中國酒文化的印記。
無論是五糧配比的秘方,還是千年古法釀造的技藝,里面都藏著五糧液對中華文化的理解。
這種理解是“和者,天下之達道”的價值取向,也是“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人生境界。
這也就決定了五糧液必然不是一種閉門造車的理念,它從誕生開始,就必然會走上一條見證文明互鑒的路。
于是,今天你可以看到,從歐洲到美洲,從亞洲到大洋洲,都是五糧液“和美全球行”的足跡。而今年五糧液“和美全球行”延續“香遇世界,和美共生”的主題,更是跨越三個大洲,助力全球不同文明交流融合、和美共生。
于是,無數的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得以感受到不以山海為遠、以求萬里共好的東方智慧。
很想調皮地問一句現場品嘗五糧液的外國朋友:這一掌幾千年的功力,你接的了嗎?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日本游戲的黃金年代,紅白機一經發布就風靡全美。美國人可能不知道日本首相是哪個,但一定知道馬里奧是誰。
后來,日本動漫又風靡全球。
我曾經非常羨慕日本成功的文化輸出,并常常自省,覺得中國為什么沒有這樣的創造力。
現在才發現,我錯了。中國的好東西一直在那里。只是從明治維新起就脫亞入歐的日本,比我們面臨的環境要好很多。
現在,環境緩緩地挪步到我們這一邊。
此時此刻,我不禁向老祖宗的方向雙手作揖,叩首一句:
您老人家留給我們的瑰寶
現在
終于可以發光發亮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