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北宋中早期詞壇,是婉約派的天下,以晏殊、柳永為尊。雖然同為婉約,但柳永擅長慢詞鋪敘,內容大多簸弄風月,語言偏用俚俗語入詞,不忌風花雪月男歡女愛。而身居宰相之位的對柳永的風月之詞頗為不屑,甚至曾斥責柳永的詞為“淫詞浪曲”。
相較之下,晏殊更擅長令詞,內容雖然難脫艷情窠臼,但大多陶舒性情,表達閑雅之情調、曠達之懷抱。語言風格典雅清麗,寫富貴而不鄙俗、寫艷情而不纖佻。晏殊的詞風深得北宋士人認可,因而被稱為“北宋倚聲家初祖”。
晏殊的詞大多婉約含蓄,即便是吟詠風月艷情,也不纖佻流俗。因此,晏殊的很多名作名句既像戀情之句,也像是人生之句。比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只有相思無盡處”、“不如憐取眼前人”等等。
而今天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詞,則是晏殊最為特別的宋詞之一,一反往日風月之調,反而以現實之筆,寫出了一首宋詞版的《琵琶行》:
山亭柳·贈歌者
北宋·晏殊
家住西秦,賭博藝隨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云。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
數年來往咸京道,殘杯冷炙漫消魂。衷腸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見采,不辭遍唱陽春。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
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寫音樂的名作,最出彩的便是詩中描繪琵琶曲的段落,將抽象的聲音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表現出來,讀來余音裊裊、韻味無窮。但實際上,《琵琶行》真正想要表達的是被貶謫的詩人與被冷落的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情感共鳴。而晏殊的這首《山亭柳》所表達的也是同樣的情感。
這首詞是晏殊晚年時被貶永興時所作。晏殊生平仕途順暢,官至宰相,但晚年遭遇政治挫折,被罷相貶謫至陜西永興,心中有不平之氣。遇到一位年老色衰的歌女聽過她的遭遇后,晏殊有同病相憐之感,便寫下了這首《山亭柳》相贈。
此詞以歌女自述的預期寫來,開篇先交代了歌女的身世:“家住西秦,賭博藝隨身”,自言身具多種藝術才能,與人競爭不落下風,頗為自負。后數句詳細說自己所具備的才藝:“花柳上、斗尖新。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云”!吟歌唱曲,樣樣精通,學過念奴強調,聲音動聽得讓白云都為之駐足不前。
上闋結尾兩句“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標明歌女當年得意之時依靠自己的才藝令眾人傾倒,贏得無數賞賜,不辜負自己多年辛勤。
上闋寫的是歌女年輕得意時,下闋轉入年老色衰后的經歷。“數年來往咸京道,殘杯冷炙漫消魂”化用杜甫名句“殘懷與冷炙,到處潛悲辛”描寫出其遭遇可悲,令人銷魂。“衷腸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見采,不辭遍唱陽春”道出歌女的心事,希望找個可以托付終身的人,若果真有知音人知心人,甘愿為其奉獻一切。結尾“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回到詞人角度描述歌女在酒宴上唱歌,一曲唱罷淚濕羅巾。
整首詞以歌女今昔對比展開,昔日有多繁華輝煌,今日就有多冷落凄慘。表面上寫歌女的境遇,其實是借歌女之曲,澆胸中之塊壘,寄托著晏殊被罷相后的失落的心情,昔日仕途順利官至宰相,如今罷相被貶,晚年悲涼。一句“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恰似白居易《琵琶行》結尾“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更多唐風宋韻,關注讀書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