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傳媒在線網訊(郭惠民)蘋果采摘時節,行走在隴東平涼市崇信縣柏樹塬上,連片的蘋果園一片金燦燦、紅彤彤。放眼柏樹原紅牛養殖場,但見一頭頭紅牛膘肥體壯,高大健碩,毛色光亮;一群群小牛犢在牛棚里蹦跳嬉鬧,吃完“營養餐”的紅牛在“運動場”悠閑的散步。一座座標準化牛舍和有規模的養牛場、養殖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的在新農村紅牛產業鏈上涌現,構成了鄉村最美麗的風景。走進正在采摘的蘋果園,一個個紅彤彤的蘋果壓彎了枝干,整個蘋果樹上好似掛滿了紅燈籠。果農們正忙著采摘、分揀、搬運。產業鏈上的工人們在繁忙的勞作中有說有笑,露出燦爛的笑容,盡享豐收的喜悅。
●產業鏈上建起“工會大聯盟”
崇信縣柏樹鎮有人口1.3萬人,紅牛、蘋果是農民增收致富的兩大支柱產業。隨著牛果產業迅速發展,連片的蘋果園和規模化的養牛場、養殖公司也吸引來了大批的產業工人。針對牛果產業鏈上大量務工人員游離于工會組織之外,人員管理難、技術指導培訓不夠,工會組織作用發揮不突出等實際情況,崇信縣在推進“小三級”工會建設和強縣級工會行動中,堅持“哪里有產業、哪里有農民工、工會組織就建到哪里,工會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導向。在組織部工作多年的黃福晟,調任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后,經過廣泛的調查研究,提出“跨村聯建”模式,探索推行“工會組織建在產業鏈、職工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建會新模式,打破地域限制,聯合閆灣、柏樹、黨洼3個村的工會和龍泉源現代農業公司、富通養殖公司2個企業工會,建立牛果產業工會聯合會。目前,全縣牛果菜等產業鏈上已建工會組織9家,覆蓋職工群眾1000多人。“工會大聯盟”在牛果產業鏈上“遍地開花”,助力全鎮牛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牛果產業鏈工會聯合會成立之初,就為新入會的230名農民工發放入會禮包。工會聯合會成立一年多來,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將組織優勢迅速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在實施和諧企業建設中,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通過開展技能培訓,農民工種植、養殖水平整體提升。
“黨建引領,跨村聯建,工會服務。”牛果產業工會聯合會負責人、木家坡村工會聯合會主席代貴喜說,“工會聯合會的成立有效解決了過去單打獨斗及弱、散、小的局面,發揮了工會組織‘一盤棋’力量整合效應,370多位村民成為鄉村振興的產業工人,不僅養牛務果,還在產業鏈新引進的果品包裝、智能分選等項目上穩定就業,實現了工會組織發展、企業提升和群眾受惠三方共贏。”
●工會服務,鼓起了農民工的“錢袋子”
“在牛果產業鏈上務工,既不用擔心務果、養牛不懂技術的問題,更不用操心每天上下班的交通出行的問題。牛果產業工會聯合會定期組織果樹管護、果品分揀、果品鑒別賽、賽牛賽果等技能操作競賽,讓我們農民工既學到了技術,又鼓起了“錢袋子”。農民工尹多琴開心的和記者聊起了在牛果產業鏈上的務工經歷。
工會負責人積極為產業鏈上的工人們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法規咨詢服務。工會專兼職干部還經常下車間、上家中,傾聽了解一線職工需求心聲,解決了縣內務工的農民工交通費由工會買單、增設公益崗等,有力促進就業穩崗。
“真是沒想到,加入工會組織后,在日常生活、孩子上學、就醫、就業等都得到了工會給予的實惠和幫助,在這里常年務工心里踏實,每月工資有保障,從沒有拖欠過”。有了工會我們就有了‘娘家’。”產業工人尹拉懷欣喜地告訴記者。
柏樹鎮木家坡村聚焦優質蘋果產業鏈建設,發揮聯建聚合效應,聯合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的黨洼、柏樹、閆灣3村抱團發展,整合項目資金2900萬元,實施萬噸果品氣調庫、智能分選線、果袋紙箱等一批延鏈項目,4村果園面積達到7000畝。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這里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是蘋果最佳適生區。蘋果產業帶頭人、平涼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馬建強抓住機遇,種植車厘子400畝,在果品成熟的七至八月銷售火爆,馬建強和馬建敏兄弟倆在網上直播帶貨,開拓線上線下同時銷售方式,不到一個月,今年的車厘子被南方果品超市訂購一空。構建起蘋果種植、加工、銷售一體的共富鏈。通過發展富民強村產業,年底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5萬元以上,同時帶動其他3村實現收入翻番。產業鏈上開出幸福花,四季皆有致富果,產業興旺,美了鄉村,樂了游客,富了村民。
走進崇信縣柏樹鎮木家坡村工會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立的貨車司機之家,房間里沙發、休息床、飲水機、微波爐、醫藥箱、報刊書架、洗衣機、儲物柜等設施設備一應俱全。“我們貨車司機在裝卸貨期間可以在這里喝口熱水、吃口熱飯、歇腳休息、讀書看報。來到這里,我感覺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樣溫暖”。貨車司機王新奎很滿意地告訴記者。
●技能大賽賽出平涼紅牛“牛”
一場賽事,喚“醒”了平涼,激“活”了牛產業。
平涼和牛,有說不清的緣分。地處甘肅東部的平涼市氣候適宜、生態良好、飼草資源豐富,適合發展肉牛養殖。崇信縣是平涼市能繁母牛和紅牛良種的重要基地和示范養殖地。因為養牛,平涼市崇信縣錦屏鎮永勝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朱勝利,2015年帶頭成立養牛專業合作社。他加入村級工會后,帶動本村13戶困難戶養殖紅牛的同時,種植飼草玉米1300畝,加工轉化玉米秸稈1.2萬噸,成為拓展產業鏈、創新養牛技術的新榜樣,2020年獲評甘肅省勞模,成為崇信縣第一個養牛致富的“牛勞模”。
在紅牛養殖場、養牛專業合作社建立工會組織,動員農民工入會,還借助社會組織力量延長手臂,激活各級各類社會組織“微細胞”,使之成為培養更多技能人才和各級勞模的主陣地。
崇信縣總工會聯合縣畜牧局定期派專家指導農戶給牛配種、調配飼料,還會安排獸醫定期給牛體檢,使產業鏈上的牛工人 “怎么養好牛”方面也得到多方面的技術幫助。
崇信縣總工會承辦的甘肅百萬職工勞動和技能競賽暨平涼紅牛產業技能大賽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平涼紅牛,也讓平涼紅牛養殖產業借助網絡和職工群眾口耳相傳而聲名遠揚。目前,崇信縣紅牛養殖存欄12.8萬頭,牛產業工人3100多人,平涼紅牛養殖成了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黃金產業”。
富通紅牛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路全龍,從放牛娃、牛販子成為“牛人”、企業家,見證了崇信肉牛產業的發展。 紅牛產業技能大賽的舉辦受益最多的要數崇信縣的9個養殖規模大的養牛公司。大賽過后不久,路全龍手機來電接連不斷,廣東、浙江、上海等地客商訂購紅牛肉。吸引了省內外客商投資紅牛養殖,拓寬紅牛銷售路子,讓紅牛成為“致富牛”。路全龍在崇信縣城開了一家名叫鮮牛莊的火鍋店,從牛場到餐桌為食客提供了一道最鮮美最地道最牛的紅牛美食,經常顧客滿座、收獲頗豐。
平涼紅牛產業技能大賽得到實惠最多是41名紅牛菜品烹飪的選手,尤其是獲得技術標兵的選手, 紅牛技能大賽參賽選手尚濤告訴記者:“平涼紅牛產業技能大賽不僅能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我們平涼的地標美食,也給了選手們切磋技藝的平臺,大賽使我的技能也有所提高。賽后,我們的獲獎選手成了餐飲行業爭搶的‘香餑餑’,工資比原來增加了1000--1500元”。文化活動“聯出”和美鄉村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木家坡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建成集休閑養生、培訓度假、趣味采摘、農耕體驗、戶外攝影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成功創建木家坡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促進鄉村旅游等產業發展壯大,有效提升了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
木家坡村工會聯合會組織的每年一場馬拉松系列賽事,識一個美麗鄉村。在“馬拉松”的沿途,來自全國各地的路跑愛好者遇見了各種各樣的鄉村文化活動。游“村景”、逛“村集”、品“村宴”、看“村晚”是“馬拉松”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有了村級工會組織,木家坡村一年四季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春官說詩、農民歌手演唱賽、唱眉戶戲、吼秦腔、蘋果詩詞楹聯大賽、垂釣比賽等文化活動,不少游客紛至沓來,各種文化活動表演輪番助陣,還有身著民族服飾的村民氛圍組加油吶喊……這些“特色觀眾”在為選手奮力吶喊時,也悄然“變身”為木家坡和美鄉村“推介官”。
幾年前,在外打工的路喜秀回村,入了黨,當了村干部,跑前跑后為和美鄉村建設出謀獻策,扛起振興鄉村富民的大旗,竭誠服務鄉親們,2024年被評為第五屆平涼市勞動模范。憑借時代契機與自身努力,如今有越來越多像路喜秀一樣的勞模“新農人”,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逐夢前行,把服務職工群眾干成“新農活”……
如今平涼,在強縣級工會行動中,全市縣(市、區)總工會推廣仿效崇信縣“小三級”工會建設中的“大聯盟”模式,通過產業鏈工會引領、鏈上企業工會帶動、職工會員協同聯動,奏響工會組織服務職工,助力發展,助推產業升級的“交響曲”,承載起鄉村全面振興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