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安徽的省會,已有三千余年建城史,因東淝河與南淝河交匯于此而得名。本組圖片多拍攝于日本侵華時期的1938年,再現這座古城九十六年前的真實影像。
破城
1938年4月29日,日軍占領徐州后,隨即進犯巢縣并迅速占領,5月14日午后,合肥淪陷。圖為日軍破城之后在城頭振臂歡呼的丑態。
城頭
登上合肥南門城頭的日本士兵,站在垛口向西眺望。合肥城處于重要的軍事要沖,城墻堅固易守難攻,因此有“天生重慶,鐵打廬州”之說。可惜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城墻被拆除殆盡,成為了現在的環城路。
入城
從合肥東門入城的日軍部隊,其背后為高大的五鳳樓。左圖在城樓上站崗警戒的日本哨兵,從城樓的破損處探出腦袋和刺刀,以示對古城的占領。
古城門
合肥古城門前的日本士兵。合肥城墻始建于隋朝, 明代改建為磚城。歷史上,古城共有九個城門,分別叫威武門”、時雍門、南熏門、德勝門、西平門、水西門、拱辰門和金斗門,至清末時尚剩有七座。
德勝門
列隊走出合肥德勝門的日本士兵,城墻上有“建設東亞新秩序”、“民德新民”等漢奸標語。德勝門位于今天金寨路與環城路交口附近,是合肥老城南邊靠西的一座城門。
威武門
威武門的甕城城門。威武門是合肥的東門,位于今天的淮河路步行街東邊入口處。圖為進入甕城的侵華日軍的輜重部隊。旁邊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節孝石牌坊。
輜重部隊
合肥城東門外的一座貨棧,堆放著小山一樣的戰爭物資,旁邊停靠著一些運輸用的馬車。
全景
站在東門城墻上俯瞰河邊的貨棧全景,可以看到其規模非常大,大量的日本士兵、民夫以及馬車聚集在一起。
大西門
大西門又名西平門,取西方太平之意。地處長江路和環城西路的交匯點。右圖為日寇通信部隊正在西門附近架設電話線。
涼棚
天氣炎熱,《ZN事變畫報》臨時支局的日本職員在民居的圍墻上架起一座涼棚。一名日本職員正在對拍照的攝影師揮手,后面幾個人坐在涼棚內飲茶閑聊。
路口
長江路與孝肅南街(南門大街)的交叉口,路邊都是低矮的茅草屋,有的房屋破損已十分嚴重,岌岌可危的樣子。
明教寺
明教寺,原名明教院、鐵佛寺,又稱明教臺、曹操點將臺,教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間,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圖為明教寺的山門,門前為東大街(今淮河路),山門右側為橫跨于金斗河之上九獅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