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大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年初的時候,兩道來自于開封周藩的奏疏,放到了當朝皇帝孝宗朱祐樘面前。
其中第一道來自于周世子朱安?,里面指責弟弟平樂王朱安泛盜取王府莊田收入,致使父王朱同?“因岔得疾而薨”。第二道則來自于平樂王本人,更是指控兄長“進毒弒父”。
孝宗朱祐樘劇照
孝宗覽奏大怒,立刻指示河南鎮撫等官對此事進行徹查。那么朱同?這位周王殿下究竟死因為何呢?他的一生又有哪些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逆子太多心真累
朱同?,生于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十二月十六日,周懿王朱子埅庶長子,生母張氏。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三月賜名,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七月封為睢陽王。
明代周藩的首封親王,是開國太祖朱元璋嫡第五子朱橚,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吳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之國河南開封,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閏七月去世,謚曰定。
建文年間定王被廢劇照
當年十月,定王嫡長子、周世子朱有燉襲封周王,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去世,謚曰憲。憲王無嗣,其弟祥符王朱有爝于當年八月,以“兄終弟及”的方式進封周王,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去世,謚曰簡。
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簡王庶長子、周世子朱子垕襲封周王,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去世,謚曰靖。靖王無嗣,其弟通許王朱子埅于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再一次以“兄終弟及”的方式進封周王,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去世,謚曰懿,即本文主人公朱同?之父。
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九月,二十九歲的朱同?被冊封為周世子。行文至此,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朱同?既然是庶子,怎么能被封為世子呢?對此《皇明祖訓》有明確規定,我們來看一看:
親王嫡長子年及十歲,朝廷授以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如或以庶奪嫡,輕則降為庶人,重則流竄遠方。如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為郡王;待王與正妃年五十無嫡,始立庶長子為王世子。—《皇明祖訓·職制》
《皇明祖訓》
朱同?的伯父靖王朱子垕也是庶出,他被封為世子的時候,其父簡王朱有爝正好五十歲。而朱同?被封為世子的時候,其父懿王朱子埅已經五十四歲,說起來都有點晚了。
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九月的時候,朱同?的嫡母王氏去世,尚未來得及發引,周王朱子埅也隨之去世。朱同?以世子身份上奏朝廷,請求為父母“如例造墳合葬”。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六月,朝廷遣恭順侯吳鑒充正使,持節冊封周世子朱同?為周王,進封周世孫朱安?進為周世子。朱同?襲爵后,首先提出了歲祿問題。當年定王以太宗朱棣親弟弟的身份,歲祿加到了二萬石。到了懿王的時候,雖然仍然是二萬石,但其中本色米只有六千石。現在經過朱同?的一折騰,朝廷決定將其歲祿降到一萬石,但全給本色米,說實話還是賺了。
甲戌,命周王同?祿米仍舊,歲給本色一萬石。王既嗣封,奏本府歲祿一萬石。永樂以后嘗增給至二萬石,欲如增給例。事下戶部,言增給乃一時特恩,非祖訓舊制。故有是命。
明代周王府復原圖
- 不靠譜的周世子
周王一脈的生育能力是個謎,定王有十六個兒子,但是嫡長子憲王無嗣。簡王兄終弟及之后,有十三個兒子,但是長子靖王無嗣。接下來懿王有七個兒子,到了朱同?,更是有二十五個兒子、十一個女兒。
朱同?的世子妃譚氏無嗣且早逝,此后一來沒有娶繼妃,二來長子夭折,故而庶次子朱安?早在懿王時代就被封為周世孫。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的時候,朱同?的諸子由鎮國將軍悉數進封為郡王,其中第四子朱安涘封義寧王(第三子夭折)、第五子朱安泛封平樂王,就此拉開了諸子爭嫡的序幕。
為了維護朱安?的地位,朱同?其實也做了努力,比如把世子的生母高氏,由王府宮人升級為周王次妃。然而朱安?卻頗有些爛泥扶不上墻的感覺,他平日里不但“擅收莊田”,把王府內的校尉、軍匠、庖丁隨意差遣,還把生意做到了弟弟妹妹的頭上。
開封古城
周藩諸郡王、郡主的歲祿、契券,朱安?全都出錢來買。我們要注意他是“減價買之”,然后“迫令布政司多給價”,純純的空手套白狼。儀賓楊汴等人對此略有爭辯,立刻被世子“笞楚械系”。此外兩個弟弟定安王、聊城王不幸早逝,朱安?居然把朝廷給的喪葬費用全部吞沒,又欺凌兩個弟媳,所作所為實在是駭人聽聞。
朱同?忍無可忍,向朝廷控訴世子“專權嗜利,知有已而不知有父”。在歷代大明皇帝中,孝宗朱祐樘對宗室是出了名的嚴厲,因此朱同?很快反悔,稱自己是一時“忿怒妄奏”,還請陛下恕罪,這才讓世子逃過一劫。
上曰:“安潢違法多端。既為其父王所奏,本當究治。念王續有息詞,姑宥之。仍降敕切責,再犯不貸。”—《明孝宗實錄卷一百二十》
- 諸子爭嫡的鬧劇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十一月初七日,周王朱同?去世,享年五十一歲,謚曰惠,謚法“柔質慈民”曰“惠”。
朱同?壙志
回到本文開頭,就在這位周惠王尸骨未寒的時候,世子朱安?、平樂王朱安泛便已經相互訐奏。根據史書的記載,朱同?“常不事事”,也就是一位甩手裝柜,因而世子、義寧王“競為非度”,各自無法無天。
當初惠王將世子告上朝廷的時候,平樂王樂壞了,他在父王面前“因而傾之”,也就是中傷離間,差點讓朱安?被廢黜,故而兄弟間產生了巨大的嫌隙。惠王薨逝后,世子和平樂王的擁躉們競相獻計獻策,這才有了本文開頭那一幕。
然而就在調查組準備深入開展工作之時,本案的最大當事人:世子朱安?,卻在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二月十九日突然去世,終年三十一歲,謚曰榮悼。
開封龍亭:原周王府所在地
好在這位榮悼世子有兒子,其母惠王次妃高氏上奏朝廷,請求讓自己的庶長孫朱睦?掌國璽,攝府事。經過禮部的討論,雖然同意由朱睦?“暫理府事”,但卻并未讓其掌璽,意味著朱安?身上的官司,仍有可能影響到他的繼承權。
下禮部議,謂睦?雖嫡孫,緣未封世子。安?雖故,且未詳告訐事情,掌璽之請未可遽從。—《明孝宗實錄卷一百四十九》
為了爭奪周王爵位,朱睦?的兩位叔父義寧王朱安涘、平樂王朱安泛赤膊上陣,稱朱睦?之母劉氏本是樂工的女兒,又曾得幸于祖父懿王,因和世子私通才生下這位大侄子。
換句話說,在二王看來,朱睦?“出不正,不可以嗣”,應該推舉“賢而長者”,也就是自己兄弟倆,來管理府事。此外義寧王府宦官李聰又加了一條猛料,稱周王府承奉王滿、楊鑄,經常引誘世子妃楊氏一起出游,有玷于宗室。
孝宗朱祐樘畫像
此事一旦證實,不但榮悼世子會被追削爵位廢為庶人,朱睦?的繼承權也會連帶丟失,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倫序最靠前的義寧王朱安涘。事關重大,孝宗命司禮監太監趙忠、刑部侍郎何鑒趕往開封,會合河南三司成立專案組,對此事進行徹查。
何鑒,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進士,做過知縣、御史、知府、布政使,地方經驗極其豐富,義寧王、平樂王玩的這些花樣如何瞞得過他的眼睛。案件上報朝廷之后,孝宗在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八月給出了最終裁決:
平樂王朱安泛削爵廢為庶人,發鳳陽看守皇陵。義寧王朱安涘革爵閑住。榮悼世子妃楊氏革冠服。內官李聰依律處決,其余發配邊衛充軍者二十九人。諷刺的是,周惠王朱同?的棺槨,在當年十一月才正式安葬于滎陽洞林之原(今河南省滎陽市賈峪鎮楚村)。換句話說,正因為幾個兒子內訌,這位周惠王才遲遲未能落葬。
明代親王府大門之一
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十二月,朱睦?襲封周王。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五月,朱安?被追封為周王,謚曰悼,謚法“中年早夭”曰“悼”。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十二月,楊氏在朱睦?的力請之下,終于恢復冠服,被封為周悼王妃。
初周府世子安?娶妃楊氏,其弟平樂王安泛以私怨拘妃之叔父儀,妃輕出體仁門勸解之。事聞,先帝奪其冠服。未幾世子卒,以其子襲為周王,得贈悼王。至是周王復請封楊氏為王妃,禮部難之,上命詳議以聞。乃言安?既得進封,妃所犯罪輕,亦宜封為王妃。許之。—《明武宗實錄卷八》
結語:朱同?的這位周王,做得極其失敗。在他之前,無論是定王、憲王、簡王,還是靖王、懿王,口碑都還算不錯,唯有這位惠王面對幾個試圖奪嫡的兒子束手無策。
惠王身為生育小能手,難道因為兒子太多管不過來,索性不管?世子問題多多,卻不知如何對其進行教誨。義寧王、平樂王覬覦王爵,卻不知如何對其進行訓誡。帶來的惡果是什么呢?自己死后停靈于王府兩年之久,眼睜睜看著世子薨逝,義寧、平樂二王一個革爵,一個廢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