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萊特希澤的信徒和遺產

0
分享至


出乎所有人意料,中國制造最兇惡的敵人、上屆川普政府的貿易沙皇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在新一屆內閣任命中“出局”了。

出生于1946年的萊特希澤跟川普年齡一樣大,今年都已78歲。在上一輪的貿易戰中,他成為中國眼里“對華最強硬的美國人”之一。而在本次美國大選中,萊特希澤一直是川普的智囊顧問,為其貿易和關稅主張出謀劃策,因此呼聲很高,一度被傳可能接任級別更高的商務部長甚至財政部長。

華盛頓的衙門數量不比西城區少,但貿易政策和談判通常由 “兩部一辦” 說了算:商務部、財政部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萊特希澤在上一屆川普政府中,就是擔任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負責人。不過雖然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算白宮直屬的“部級”單位,但明顯要比財政部和商務部矮上一頭。

美國商務部是對外貿易政策的最高權力機構,也是中國打交道的主要對象,其下屬負責“實體清單”的工業與安全局(BIS)讓很多企業恨之入骨。上屆拜登政府的商務部積極構建半導體等領域的小院高墻,部長雷蒙多女士(Gina Raimondo)更是出鏡頻繁,喜提華為手機代言人的榮譽稱號。

美國財政部主要覆蓋貿易和金融交叉的部分,比如貨幣操縱和跨境資本流動等,表面上離貿易和關稅有些遠,但財政部長在內閣的位次僅次于國務卿,歷史上誕生過很多對貿易政策影響極大的財長,比如奠定關稅作為戰略工具的首任財長漢密爾頓,和主導《廣場協議》的詹姆斯·貝克(里根政府)。

而相比之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是一個小機構,大概只有200多名公務員——商務部和財政部的雇員數量分別是4.7萬和11.2萬。它隸屬總統行政辦公室序列,通常直接匯報給白宮幕僚長,專門負責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談判和爭端處理,每年著名的《特別301報告》就是由該部門編寫。

顯然,在商務部長、財政部長和美國貿易代表這三個崗位中,美國貿易代表是權力排位最低的。但在上一屆川普政府中,萊特希澤在“宮斗”中戰勝了同期的商務部長 羅斯 (Wilbur Ross)和財政部長 姆努欽 (Steven Mnuchin),不但主導了所有的貿易和關稅政策,還成為川普在內閣里為數不多的心腹。


上屆川普政府“兩部一辦”負責人:姆紐欽、羅斯、萊特希澤

但讓很多觀察者大跌眼鏡的是,川普最后竟然讓萊特希澤直接“告老還鄉”了。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川普先是任命華爾街出身的 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擔任商務部長,又選擇了干過基金經理的 貝森特 (Scott Bessent)擔任財政部部長,最后任命了萊特希澤曾經的副手 格里爾 (Jamieson Greer)為美國貿易代表。三個任命一出,萊特希澤的政治生涯宣告結束。

萊特希澤為何沒能如愿?美國媒體披露了相關細節:萊特希澤的確想要財政部或商務部,但在盧特尼克等候選人爭先恐后前往海湖莊園推銷自己時,他卻沒有積極去運作和爭取,最后川普只剩下美國貿易代表一職可以給他,但他又嫌這個崗位“沒有足夠的權威”,于是推薦了副手格里爾接任,自己則退出了競爭[1]。

可見無論在哪國的職場,關鍵時刻都不能端著,必須得到領導跟前來上一句:“我太想進步了。”

對中國產業敵意最大的“貿易沙皇”沒能入閣,是否就代表中國出口行業就可以松一口氣了?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在上屆任期里,萊特希澤最大的“政績”,并非是力壓商務部財政部主導對外貿易政策,也不是給中國幾千億美金的商品加了關稅,而是徹底改變了兩黨幾十年來延續的貿易共識。

在2023年出版的《沒有自由貿易這回事兒》一書里,萊特希澤這樣評價由他推動形成的“共識”:

“現在,我清楚地看到,華盛頓曾經幾乎達成一致的自由貿易共識已經死亡。在特朗普擔任總統的最后幾天,國會中一些幾十年來一直與我意見相左的共和黨人坦言,我改變了他們對貿易的看法,而黨內僅存的幾位堅定的自由貿易堅持者也在慢慢退休。

……拜登總統基本上采納了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拜登政府隨后決定保留大部分對華關稅,繼續無視世界貿易組織,并支持美國的半導體和電動汽車生產,表明我們開創的優先事項轉變已在兩黨中扎下了根。”

因此,盡管萊特希澤沒能入閣,他的繼任者格里爾也不可能重現他的影響力,甚至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將被納入商務部長管轄范疇內,但他的影子會繼續籠罩太平洋的上空,從白宮到國會、從聯邦到地方、從驢黨到象黨,每個機構都會沿著他推動的共識,在貿易問題上跟中國對抗。

跟基辛格一樣,這是一個改變中美關系歷史進程的人。

01

我們先來復盤一下:由萊特希澤推動的兩黨共識,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跟“80后”的副總統萬斯一樣,“40后”的萊特希澤也出生于美國鐵銹帶的核心區俄亥俄州。他的家鄉阿什塔布拉市(Ashtabula)以伊利湖的支流為名,依托城北的港口而建,從十九世紀開始便是美國中西部的貨貿樞紐,加上背靠五大湖的鋼鐵產業集群,這座小鎮一度也是美國夢的現實版。


瀕臨伊利湖的Ashtabula小鎮

1973年,小鎮青年萊特希澤畢業于盛產政治精英的華盛頓喬治城大學,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隨后加入著名的Covington&Burling律師事務所。在他沿著“做題家”的軌跡闖蕩華盛頓同時,他的老家則跟美國大多數的工業城市一樣逐漸破敗,人口從60年代高峰時的2.5萬人萎縮到了1.7萬。

在律所工作五年后,萊特希澤進入華盛頓政治圈,剛開始給參議員鮑勃·多爾工作,1983年后加入里根政府擔任美國貿易副代表。此時恰逢美日貿易戰最激烈的時候,在兩年的履職時間里萊特希澤形成了極限施壓的談判習慣,坊間流傳著他在跟日本人談判時把對方提案折成紙飛機的典故。


里根政府時期的萊特希澤

所謂“極限施壓”,恰恰就是里根政府“兩部一辦”對日貿易戰勝利的精髓。

當年里跟的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和商務部長博爾德里奇(Malcolm Baldrige Jr.)都是強勢人物,廣場協議簽訂時貝克高大的影子蓋住日本財長竹下登是一個充滿歷史隱喻的名場面——多年之后,萊特希澤試圖用同樣一套手法來對付一個政治上獨立、領土上沒有美國駐軍的超級大國。


萊特希澤美國財長影子里的竹下登,1985年

1985年萊特希澤的上司(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的比爾布羅克)轉任勞工部長,他并沒有跟著一起去,而是加入了著名的世達律師事務所(Skadden),繼續深耕國際貿易領域,代表美國公司起訴外國公司,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其職業生涯總共賺取的律師費超過了1500萬美金[5]。

但他從未放棄重返政界的嘗試。2011年,一個愛出風頭的紐約地產商引起了他的注意。

川普在2011年高調表示自己可能競選,并運作了“奧巴馬出生證明事件”(Birther Movement),結果遭遇了全美嘲笑。網上有一段奧巴馬在白宮招待會上講段子諷刺臺下坐著的川普的視頻就發生在2011年。而恰在川普最狼狽的時候,萊特希澤在《華盛頓時報》上刊發專欄文章,強力支持特朗普的貿易政策[5]。


正在被奧巴馬嘲諷的川普,白宮記者招待會,2011年

這篇雪中送炭的專欄文章,幫助萊特希澤進入川普的視野。等到2016年川普正式競選總統時,萊特希澤順理成章地成為其競選團隊一員。2017年1月3日,勝選后的川普正式任命萊特希澤為美國貿易代表——不過,這個任命的時間在內閣里排倒數第三,從側面反映了兩人的關系此時并不密切。

川普的風格眾所周知,誰給的錢多誰就是兄弟——當時的商務部長羅斯和財政部長姆努欽就是川普競選時募資功臣,因此更早得到了任命。所以,在那屆“兩部一辦”的排序中,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仍然處在墊底的地位。要謀得大領導歡心,甚至壓過羅斯和姆努欽,萊特希澤還需要等一個機會。

這個機會很快就來了。時間來到了2017年11月9日,川普首次訪華的第二天。

這一天,一場高級別會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美方有川普和12名高級官員出席,萊特希澤也位列其中,但并沒有發言安排。但川普在講完話之后,突然點名讓萊特希澤發言,后者“沒怎么準備”發言稿,于是干脆竹筒倒豆子,即興演講,把自己多年關于貿易保護主義的強硬觀點一瀉而出。

其實在這場發言之前,美國針對中國的301調查已經在8月份開始了,但當時還沒出結論,中美貿易問題還沒升級成“戰爭”。然而萊特希澤的即興演講,率先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尤其是第二天他的強硬發言刷屏了大洋兩岸的媒體,這讓特朗普大為興奮:一個執政的“流量密碼”送到門前,豈有不吃之理?

此后的事情便廣為人知了,層層加碼,步步升級,一個時代在2018年宣告結束。

對于希特萊澤來說,這只是一小步。盡管爭取到了大老板的注意力,但兩黨里篤信自由貿易的“建制派”仍然占多數力量,比如時任財長姆努欽和商務部長羅斯,他們往往被貼上“溫和”或者“鴿派”的標簽。而萊特希澤想要“兩部一辦”都遵從他的強硬思路,就必須首先“干掉”姆努欽和羅斯。

首先露出“破綻”的是羅斯。先是在2017年的7月,羅斯在華盛頓的豪宅內(價值1200萬美元)設宴慶祝與中國達成的牛肉進口協議,但這份協議在萊特希澤眼里充滿了“綏靖”,于是他直接打電話向川普“舉報”了羅斯的慶祝活動,引得特朗普勃然大怒。而懷疑的種子一旦在老川心里種下,便會生根發芽。

不到一年后,又爆發了中興通訊事件。2018年4月美國商務部認為中興違反了一年前的懲罰協議,于是下死手對中興“斷供”并罰款11.9億美元。這原本是羅斯想用來邀功的得意之作,但川普認為中興事件擾亂了對華貿易談判的節奏,于是直接發了一條對此事強烈不滿的推特,隨后把羅斯打入冷宮。


羅斯被打入冷宮的報道,2018年

雖然羅斯在此后拼命彌補,并策劃了 對孟晚舟的跨國抓捕,但他后面一直沒能重拾老川的歡心。

接下來便是華爾街大佬出身的姆努欽。2018年的5月20日,當時正值鶴總率團訪美結束。作為美方談判主角的姆努欽,抽空參加了ABC廣播公司的一檔脫口秀節目(This Week),節目中他表示中美貿易談判已達成初步的意向,中方將增加美國商品的采買來解決貿易順差的問題,而“關稅則被擱置了”。

萊特希澤看到后大喜,再次給川普打小報告,控訴姆努欽在媒體上展示了“軟弱”,并表示征收關稅是解決中美貿易問題的唯一途徑。在這次事件之后,川普便對姆努欽進行了分權,僅讓其負責金融、貨幣這類無關痛癢的談判議題,而把更為尖銳的關稅、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等問題交給萊特希澤。

到了2019年1月底,鶴總第三次赴美談判,美方代表團的主導人物已變為萊特希澤,羅斯和姆紐欽都已經“靠邊站”了。

根據《布魯金斯學會》的統計,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里一共有83名高級官員和14名內閣成員被換,遠高于平均水平[4],而萊特希澤成為為數不多干滿四年任期的官員。在2021年卸任之后,萊特希澤還擔任了了特朗普傳媒與科技集團(TMTG)董事會的董事,足見兩人之間的親密關系。

至此,“兩部一辦”的對華貿易路線都變成了萊特希澤的形狀。在萊特希澤剩下的兩年任期里,他不但成功地讓對幾千億美金的商品加了關稅,更是大幅削弱了美國朝野上下支持自由貿易的力量。正如他在《沒有自由貿易這回事兒》書里說的那樣:“我們開創的優先事項轉變,已在兩黨中扎下了根。”

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一個人無法決定歷史進程,但卻常常能加速趨勢拐點的到來。

02

盡管萊特希澤缺位未來四年,但一套新的“兩部一辦”的班子將會繼續執行他的路線。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些人的履歷。

川普任命的商務部長 盧特尼克 出身華爾街,是投資銀行建達(Cantor Fitzgerald)的老板,猶太人,禿頭加一臉絡腮胡子,有點兒像同為猶太人的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盧特尼克在“911事件”時有658名同事在撞擊中喪生,而他因為送兒子上幼兒園而逃過一劫,四天后身為CEO的盧特尼克就停發了死亡員工的工資,被媒體罵成全美名人。

之后,盧特尼克積極通過慈善和PR來擺脫“無情”的形象,前后給離世員工補償了1.8億美金,美劇《億萬》的主角人設就部分參考了他。盧特尼克跟特朗普的友誼長達二十多年,并在《學徒》中擔任過嘉賓,他在競選中幫助川普拿到了大量來自華爾街的募捐,最終得到了商務部長這一回報。


競選活動中聲嘶力竭的盧特尼克,2024年

財政部長 貝森特 ,則是全球宏觀投資公司Key Square的創始人,曾經做過索羅斯的合伙人,通過做空英鎊和日元賺過大錢,但自立門戶成立業績卻一般,管理規模從50多億縮減到去年的5.77億美元。他在政治上的押注勝率更高一些,這次大選除了擔任川普的經濟顧問外,還幫他募集了接近6000萬美金的捐款。

貝森特是一名宏觀對沖基金經理,國內讀者其實對這個職業并不陌生,主要得益于這幾年同樣從事宏觀對沖投資的李蓓女士的出圈。其實貝森特跟李蓓有不少共同點,比如都跟業界頂級大師學習過、離開大佬后都選擇了自主創業、顏值都很高、都有兩個孩子以及性別取向都為男。


畫風相對正常的貝森特

歷史上,華爾街是誕生“中國人民老朋友”比較多的地方,比如保爾森和蘇世民,而上一屆川普政府里的姆紐欽(出身高盛)也是相對偏“鴿”(ps防杠:是相對而言)。但川普在組建新班子時,因為有了前車之鑒,所以對內閣成員的第一要求就是:要無條件、無異議、無折扣地執行川普的大政方針。

對盧特尼克和貝森特來說,要做到像空輸部隊對全斗煥那樣??(忠誠),否則就會聽到那句:You’re Fired!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次大選之前,盧特尼克在中國有不少生意,貝森特幾乎就沒關注過中國,但在進入川普陣營之后,兩人口徑迅速向長官靠攏:盧特尼克全力支持給中國產品加60%關稅的計劃,而貝森特在一篇紀念安倍的文章里,也稱頌道: “川普總統最持久的成就可能是喚醒美國和世界,意識到日益敵對的中國日益增長的危險。”

同時,而接任美國貿易代表的賈米森·格里爾,以前也是世達律師事務所的律師,代理過美國最大的鋼鐵公司US Steel起訴中國鋼鐵行業的官司,最熟悉的中國城市應該是唐山。2017年他被萊特希澤從世達所拉過來擔任副手,他不可能重現萊特希澤的影響力,但一定會是他路線最忠實的執行者。


典型WASP(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形象的格里爾

而除了“兩部一辦”之外,川普還在天平上加了另一個砝碼:抽象大師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

納瓦羅出生于1949年,非主流經濟學者,出版過四本攻擊中國的暢銷書,內容邏輯感人,因為找不到愿意背書的學者,納瓦羅干脆虛構了一個叫“Ron Vara”的假的中國問題專家來自我肯定。這種強大的“現實扭曲”能力讓川普如獲至寶,第一次競選時就招入麾下,上臺后更是新設了一個“白宮貿易和制造業政策辦公室”(OMTP),讓納瓦羅當主任。

事后證明川普的這一任命“性價比”很高。納瓦羅上任后比萊特希澤還猛,疫情期間積極抹黑中國,屬于鷹派中的戰斗鷹。而2020年川普敗選后,納瓦羅更是救主心切,試圖推翻選舉結果,結果被拜登政府送進監獄,直到今年7月份才放出來。2024年12月4日,川普致富不忘同路人,讓納瓦羅重新擔任老職位。


一向咄咄逼人的納瓦羅

在中美貿易問題上,納瓦羅堅定支持萊特希澤,甚至比他還要極端,比如提議美國退出WTO。當然,他不光對中國歇斯底里,他在所有議題上都很“瘋”,比如辱罵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地獄里有個好位置”、倡議用羥氯喹來治療新冠、稱福奇制造了新冠病毒……他本質上是一個更加“反智”版本的川普。

因此,未來四年“兩部一辦”仍然會繼續執行關稅和貿易保護路線,背后加上納瓦羅的督軍,萊特希澤的影子仍然無處不在。

03

2023年7月,萊特希澤出版了一本書,書名簡單粗暴: No Trade Is Free ,中文翻譯為《沒有自由貿易這回事兒》,或者《天下沒有免費的貿易》


No Trade Is Free, Robert Lighthizer

此書是萊特希澤的「立言」之作。書里先是結合自己小鎮青年的經歷,指控全球化對美國普通人的“傷害”,然后回溯了美國貿易政策的演化,指出其“漏洞”,接著把主要貿易對手挨個點名,詳述怎樣對付他們(中國接近全書50%篇幅),最后系統性總結自己的貿易、關稅和制造業的觀點。

這與其說是一本個人回憶錄,不如說是一本貿易版的 Mein Kampf 。在讀這本書時,筆者感受到了萊特希澤“青史留名”的強烈雄心:他既想把這本書變成MAGA貿易路線的說明手冊,也想讓它成為兩黨未來幾十年共同遵守的圣經。書里有很多偏見和“暴論”,也有不少顛覆美國主流認知的基本常識。

下面我對這本書的核心觀點進行一個總結和摘錄:

1. 關稅。萊特希澤最喜歡的武器就是關稅,而為了給這件武器背書,他幾乎把美國歷史上所有支持高關稅的政治人物的觀點都羅列出來,并認為所有“關稅傷害經濟”的觀點都是謬誤——等于大聲告訴未來的美國各級官員:關稅就是祖宗家法,而且不會有副作用,你們可勁兒收吧。

2. 自由貿易。萊特希澤完全反對自由貿易,他認為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是美國的“一段彎路”,自由貿易擁護者才是極端分子。書中他的一段“三個減少”未來肯定會成為政客頻繁引用的金句: “廉價消費品導致美國就業機會減少,進口增加會導致制造業減少,而貿易赤字會導致國家財富減少。”

3. 制造業。萊特希澤對制造業的重視程度超過了我們過去對美國的固有印象。比如書里這樣一段原話,如果隱去作者名字,很多人會以為這是一個中國工業黨網友說的話:

“在很大程度上,國家繁榮來自農業、制造業和采礦業(包括石油生產)。這些行業實實在在地為國家創造了價值,未來也是如此,因為一個國家很難對自己根本不生產的產品進行創新。

許多服務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國內轉移財富。例如醫療保健,雖然非常重要,但該行業并不能為國家創造財富。零售業也是如此;該行業可以讓一些人致富,但都無法養活一個民族。”

4. 消費者和生產者。中國作為出口國,一個通常的觀點是中國廉價商品能夠幫美國消費者降低通脹、提升生活質量。而萊特希澤部分承認這一點,但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框架:相比于補貼消費者,美國更應該重視扶持生產者。書里兩段原話是:

“我們必須牢記,我們的公民首先是生產者,其次才是消費者。生產對公民享受工作尊嚴、 養家糊口和積極貢獻社會的能力至關重要。”“美國人再也不能繼續把自己當作消費者, 而不是生產者。”

5. 產業補貼。萊特希澤在公開場合經常指控別的國家搞產業補貼,認為這些補貼扭曲了市場,違反了公平。但是,到了自己身上,他又明確主張美國也要搞產業補貼,“那能一樣嗎.JPG”。他的原話是:

“一般來說,產業補貼不是一件好事情。補貼加劇市場上的低效率,而且,由于補貼背后的政治考慮并非總是符合人民的最大利益,經常導致資源的錯誤配置。但是,在一些領域,沒有補貼我們無法競爭。有一些經濟競爭是美國輸不起的。”

綜上。這本書有相當一部分的內容,是中國人看了后會覺得“你們才知道啊”的常識,比如關于制造業和消費者/生產者的那部分。另外,如果忽略萊特希澤站在中國對立面的立場,他的很多觀點從美國人的角度出發也能勉強被理解,而他對于美國目前存在問題的總結,基本上也都說在了點子上。

但萊特希澤以及MAGA們的問題在于:他們診斷對了癥狀,但只會開兩副治不好病的藥——關稅和脫鉤。

馬克吐溫說過一句話:手里拿著錘子,看什么東西都像釘子。萊特希澤作為一個貿易律師出身的人,職業生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打跨國貿易官司,所以在他眼里,貿易天平的兩端只有“原告”和“被告”,“對抗博弈”的成分遠遠大于“合作共贏”,而所有對美貿易順差國,都是在占美國人的便宜。

但這兩副藥并沒有帶來制造業的重振。經歷了川普第一屆政府的5次加稅,我國目前(24Q4)約有30%的商品被征收25%的關稅,還有30%則是10%,剩下的商品則是免稅,加權后的有效稅率則是11.82%,遠高于美國目前2.6%的加權平均關稅。但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的份額不跌反增,增加值占全球超過30%。


美國制造業從對華的高額關稅中獲益了嗎?這幾年美國利用關稅以及《減稅與就業法案》《通脹削減法案》等法案,加上天量的產業補貼,造成了一部分制造業回流,但整個制造業部門的就業人數在貿易戰爆發的2018年是1270萬人,五年后的2023年只略微上漲了14萬人,增幅勉強超過1%,幾乎沒有變化。


其核心根源在于:關稅和脫鉤只是從“需求側”來倒逼制造業回流,相比之下,美國更需要的是一套從“供給側”來提振制造能力的策略。

想要真正重振制造業,需要藍領工人需要重新培養技能、杜絕任何毒品、接受工作內容相對枯燥的制造業崗位;需要大學振興工科專業、引導人才從金融法律等行業回流、培養工程師隊伍;需要聯邦政府大力投資電力和交通基礎設施、重塑基礎和職業教育、所得稅改增值稅或現金流稅等等……

更難的事情還在后面:美國要想提升本國工業品的競爭力,必須放棄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才能把匯率調整到出口商品具備優勢的區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對于普通美國人來說,要支持美國的再工業化,需要用真金白銀用來購買價格更高、質量更低的本國工業品,并繼續忍受高額通脹。

上述這些,羅斯福時代的美國人或許能做到,里根時代的美國人或許敢嘗試,但現在嚴重撕裂和極化的當代美國人卻很難做到。“重振工業老區”這句話聽起來壯志凌云,但難度不亞于造極紫外光刻機,即使是在西方眼里無所不能的中國政府也不容易做到,這是由制造業背后的一條條客觀規律決定的。

但按照萊特希澤和MAGA的風格,沒做到只能是藥效還不夠。因此在川普的第二任期里,他們不會改弦更張,他們只會加大劑量。

04

萊特希澤最后一次在媒體上現身,是2024年10月份跟美國經濟學界的一次隔空交戰。

此時,他還是川普競選陣營的重臣,是四爺府里的鄔思道,是未來可能接任商務部長或財政部長的熱門人選,因不遺余力地為川普的經濟政策——尤其是關稅政策辯護。萊特希澤前后在《經濟學人》和《金融時報》上撰寫文章,向選民傳達“關稅不會影響美國經濟,反而會幫助經濟增長”的觀點。

2024年10月,兩名美國經濟學家撰寫了《不,關稅不會促進增長》一文,對萊特希澤的論點進行抨擊[8]。萊特希澤撰文回應,完全不理會經濟學家給出的數據和邏輯,而是自說自話地扔出了一個他認為強力的論據:從南北戰爭結束到1900年,美國關稅稅率超過40%,但經濟總量卻高速增長[9]。

美國19世紀下半葉的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早就被經濟學界研究爛了, 諾斯 (Douglas North)、 錢德勒 (Alfred Chandler)和 福格爾 (Robert Fogel)的著述能塞下半個圖書館:全國范圍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第二次工業革命誕生的電力、鐵路和電話等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石油工業的發展、廣袤的未開發土地、以及數千萬的歐洲移民(人口翻了一倍)……保護性關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很小。

可以想象,如果有學者把乾隆征服準噶爾后中國領土的擴張,歸功于皇帝大人對馬爾嘎尼使團的拒絕,該是一件多么荒謬的事情。

但對萊特希澤來說,邏輯和事實在在先入為主的觀點面前完全沒用, “你講你的,我講我的” 。這種風格骨子里來源于川普本人,他在上次執政期間違背科學規律的操作數不勝數:否認全球變暖、拒絕佩戴口罩、用消毒劑治新冠、反對疫苗……這也是為何美國科學界始終拉不下臉來支持川的重要原因。

其實在第一次貿易對抗中,就有美國經濟學家就警告:對中國的高關稅并不意味著能夠降低中國工業品的競爭力,因為中間產品和供應鏈可以繞道越南、墨西哥甚至歐洲國家進入美國,而即使是美國的高端制造如醫療設備和飛機等,也需要中國的線路板和螺絲釘——最后結果證明就是如此。

但從2016年開始,人們早已經習慣了MAGA人物這種不講邏輯的風格,甚至很多人認為“無傷大雅”,更有不少骨子里慕強的崇拜這種霸總氣質。在真實的世界里,客觀規律才是最終的裁判,“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種語錄在男女關系里可能成立,但在經貿的世界里只會被打臉。

而“尊重事實、邏輯和客觀規律”這一點,恰恰就是中國能用來反擊的切入點。

中國作為順差國,箱子里的工具天然比對面少,但“事實、邏輯和客觀規律”其實是擺在地上兩邊都能撿起來能用的工具,對面越是不用,我們就應該越是重視比如堅持開放,堅持改革,堅持市場經濟,尊重企業家精神,用法治來提升營商環境等——樸素的武器,才是真正有殺傷力的武器。

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萊特希澤的信徒們會繼續推動他的貿易路線,未來四年美國市場將進一步關閉它的大門。這意味著我們要放棄幻想,早做準備,必須加速國內市場的建設,用長期的制度性安排來解決消費占GDP比例過低的問題。在剛剛結束的政治局會議里, “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 就是應有之義。

不懼困難,對癥下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中國這次一定可以應對地更好。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參考資料

[1] How Robert Lighthizer Got Shut Out of Trump’s Cabinet, WSJ

[2] Frozen out: Trade hawk Lighthizer unlikely to return for Trump’s second term, POLITICO

[3] No Trade Is Free, Robert Lighthizer

[4] Robert Lighthizer: Trump’s China Trade Warrior and ‘Food Fight’ Referee, NYT

[5] Donald Trump is no liberal on trade, Robert Lighthizer, The Washington Time

[6] Ross losing sway with Trump on China, Politico

[7] Robert Lighthizer Blew Up 60 Years of Trade Policy, ProPUBLICA

[8] No, Tariffs Don’t Fuel Growth, Phil Gramm, Donald J. Boudreaux

[9] Lighthizer Replies on Tariffs and U.S. History, WSJ

作者:戴老板

編輯:王一川

責任編輯:戴老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景甜沒想到,自己深陷丑聞的前任張繼科,竟開始走了另一條上坡路

景甜沒想到,自己深陷丑聞的前任張繼科,竟開始走了另一條上坡路

溫讀史
2025-07-18 09:46:52
瘋狂!火箭連申京都要交易,杜蘭特會怎么想?這交易肯定不賺

瘋狂!火箭連申京都要交易,杜蘭特會怎么想?這交易肯定不賺

八零后小伙兒
2025-07-19 09:13:35
一簽一裁,湖人升級15人大名單!東契奇連續發力招募新援準備復仇

一簽一裁,湖人升級15人大名單!東契奇連續發力招募新援準備復仇

鍋子籃球
2025-07-20 10:08:36
南海明明有巨量石油,多國都在偷偷盜挖,我國卻到處買油,為何

南海明明有巨量石油,多國都在偷偷盜挖,我國卻到處買油,為何

鐵錘簡科
2025-07-17 15:20:33
太離譜!超市買347瓶五糧液207瓶是假貨,內幕曝光網友表示太蹊蹺

太離譜!超市買347瓶五糧液207瓶是假貨,內幕曝光網友表示太蹊蹺

寒士之言本尊
2025-07-19 19:06:49
英媒:魯比奧要求美駐外外交官不得評論別國選舉是否公正,標志美外交政策重大轉變

英媒:魯比奧要求美駐外外交官不得評論別國選舉是否公正,標志美外交政策重大轉變

環球網資訊
2025-07-18 22:57:57
王叔資助我讀大學,我擔任市委書記后,發現他的企業即將倒閉

王叔資助我讀大學,我擔任市委書記后,發現他的企業即將倒閉

喬生桂
2025-07-18 17:12:00
決定了,正式歸船!下賽季最豪華陣容誕生,6巨頭劍指總冠軍

決定了,正式歸船!下賽季最豪華陣容誕生,6巨頭劍指總冠軍

臨知
2025-07-20 02:28:39
你永遠不知道老師的副業有多離譜!網友:萬萬想不到啊

你永遠不知道老師的副業有多離譜!網友:萬萬想不到啊

特約前排觀眾
2025-07-20 00:10:09
每體:拉什福德放棄約30%薪水,巴薩將承擔剩余的70%

每體:拉什福德放棄約30%薪水,巴薩將承擔剩余的70%

懂球帝
2025-07-20 06:23:38
朱拉尼被以色列“炸懵”:我都向你低頭了,怎么還要來炸敘利亞?

朱拉尼被以色列“炸懵”:我都向你低頭了,怎么還要來炸敘利亞?

黃娜老師
2025-07-20 02:39:47
暴走團群主回應阻礙消防救護車通行:為隊員安全著想

暴走團群主回應阻礙消防救護車通行:為隊員安全著想

大象新聞
2025-07-18 19:25:26
何智麗真是受雪藏,負氣去日本嗎?多年后,退休的張燮林揭開真相

何智麗真是受雪藏,負氣去日本嗎?多年后,退休的張燮林揭開真相

談史論天地
2025-07-19 15:20:03
出軌視頻瘋傳!涉事CEO已辭職

出軌視頻瘋傳!涉事CEO已辭職

環球時報國際
2025-07-20 10:36:37
63歲老太當母貓面摔死3只幼崽,3天后遛彎忘關窗戶,回家后崩潰了

63歲老太當母貓面摔死3只幼崽,3天后遛彎忘關窗戶,回家后崩潰了

罪案洞察者
2025-07-09 11:35:40
外國專家:中國又開始“反人類操作”,在南海建立巨型島嶼

外國專家:中國又開始“反人類操作”,在南海建立巨型島嶼

史智文道
2025-07-18 11:59:08
朱拉尼成了中東大笑話!給以色列跪下也挨打,還被稱為恐怖分子!

朱拉尼成了中東大笑話!給以色列跪下也挨打,還被稱為恐怖分子!

林子說事
2025-07-17 14:57:23
果然有情況!幼兒鉛中毒調查結果出來了,竟是園長主動“投毒”

果然有情況!幼兒鉛中毒調查結果出來了,竟是園長主動“投毒”

訪史
2025-07-08 18:38:23
三國五大猛將最正確排名,呂布只能勉強稱第二,第一才是真的無敵

三國五大猛將最正確排名,呂布只能勉強稱第二,第一才是真的無敵

阿器談史
2025-07-12 17:28:18
楊絳:記住,和周圍人搞好關系的秘訣就是,不要分享任何高興的事

楊絳:記住,和周圍人搞好關系的秘訣就是,不要分享任何高興的事

詩詞中國
2025-07-19 17:41:00
2025-07-20 11:28:49
飯統戴老板 incentive-icons
飯統戴老板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財經
278文章數 23682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日本政府被指已警告日企:若臺灣有事 只能靠自己撤離

頭條要聞

日本政府被指已警告日企:若臺灣有事 只能靠自己撤離

體育要聞

女籃無緣亞洲杯決賽 韓旭淚灑發布會

娛樂要聞

宗馥莉被起訴,富二代們坐不住了?

財經要聞

夾縫中的芯片之王:黃仁勛能守住4萬億嗎?

科技要聞

Manus"跑路新加坡"后,創始人首次復盤

汽車要聞

輔助駕駛五維測評 蔚來世界模型:大智小糙

態度原創

家居
教育
時尚
游戲
親子

家居要聞

簡構智居 現代功能美學

教育要聞

1000期精華節目和配套筆記,懶人也能學好英語的訣竅,免費打包送給你!

伊姐周六熱推:電視劇《朝雪錄》;電視劇《櫻桃琥珀》......

CF懷舊服那些沒有做好的地方,難怪老玩家現在不愿意買賬

親子要聞

央視多次曝光“毒童鞋”!傷腎臟、可致兒童性早熟,家長需警惕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野县| 枞阳县| 凤阳县| 射阳县| 贵南县| 辽宁省| 蒙自县| 边坝县| 安塞县| 宜川县| 柳州市| 沙坪坝区| 秦皇岛市| 上犹县| 五河县| 岱山县| 五常市| 大兴区| 顺平县| 湟源县| 舟曲县| 靖边县| 西充县| 秭归县| 建瓯市| 新昌县| 无极县| 弥渡县| 新蔡县| 宜兴市| 图木舒克市| 秭归县| 贡山| 得荣县| 鄢陵县| 河曲县| 会泽县| 抚州市| 上栗县| 綦江县| 神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