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這件事,明眼人都看出了‘放棄’兩個字。新勢力對巴沙爾政府的放棄,巴沙爾對自己的放棄,敘利亞境內各個勢力對戈蘭高地甚至很大一部分敘利亞其他領土的放棄。
如果不是放棄使然,絕不會出現如此快速的政府倒臺和全軍潰敗。畢竟,這次內戰的參與各方并沒有斷代式的武器代差。甚至巴沙爾政府軍的武器相對于反對派武裝來說,還稍有領先。最起碼政府軍手里是有坦克飛機的,還有俄羅斯空天軍支持的。巴沙爾真想抵抗到底,別說大馬士革,就是霍姆斯反對派也未必拿得下。所以,最徹底的放棄,其實就是巴沙爾的放棄。而巴沙爾為什么會放棄,昨天已經在《大掌柜的刀--敘利亞危機》一文中說過了。我們今天需要分析的敘利亞未來的局勢如何,這次變局對新舊勢力的博弈會產生何種影響。
在電視劇《亮劍》中,有一個最為著名的劇情:李云龍圍攻平安城。在李云龍發動這次行動之前,整個晉西北的局勢是沉悶的,李云龍的手下們在到處搞副業,李云龍自己則忙著談戀愛,日軍方面,其實也陷入到一種無所事事的狀態中,否則也就不會去做這種以一個特種兵大隊的精銳去鏟除八路軍一個團長的閑事了。可以這么說,在平安城戰役之前,晉西北的各個武裝力量都陷入到一種膠著狀態,就像陷入到一團漿糊中,局勢模糊不清。而純屬偶發行為的平安戰役卻像一只大手,一下子撕開了這種沉悶的局面,讓晉西北的局勢有了一種清爽的感觀。且不說這種局勢對誰有利。如果李云龍此戰失利,而日軍利用這次對平安城的援助在各個阻擊地區獲得了戰果,那結果無疑也是可以對日軍有利的,雖然最終抗日戰爭還是會勝利【因為短期表現不代表長期趨勢的走向】。
所以,我們現在來看敘利亞發生的事情,就可以明白,雖然巴沙爾政府在十幾天內崩塌,但這場內戰無疑撕開了當前中東局勢的沉悶,無論這種撕開對誰有利,但沉悶被打破了,卻是毋庸置疑的。為什么說中東局勢陷入沉悶?原因很簡單。首先是哈馬斯已經打不動了,胡塞武裝卻又遠水救不了近火。真主黨那邊也已經被動簽署了停戰協議。伊朗更是猶豫不決,似乎無從下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新的熱點爆發,中東局勢也就會走向無聊但卻必須的停戰談判中去。這一點,新勢力固然不甘,美以也未必就樂意。
我此前一直在說,一旦黎巴嫩真主黨這邊打不動了,以色列必然會趁著特朗普上臺之前,想辦法從敘利亞撈一點籌碼。最現實,也最想要的籌碼就是戈蘭高地的剩余部分,甚至是從敘利亞獲得整個戈蘭高地的緩沖區。也就是說,以色列不但想要全面占領戈蘭高地【此前并沒有】,還可以獲得戈蘭高地之外的緩沖區甚至更多。如今,這個擔心成為現實。
敘利亞相對于抵抗之弧其他幾方勢力來說,優勢是最為明顯的。首先它的國土面積較大,有著相對寬闊的轉圜空間,其次它和以色列有著較長的邊境線,針對以色列發動襲擾的地點選擇較為方便,再其次,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較為充足,是個非常好的格斗場。當然,好處還有很多,困難也有不少。最大的困難就在于巴沙爾政權愿不愿意。這個也是有答案的,那就是不愿意。加沙戰爭爆發至今,其間以色列還多次空襲敘利亞,而敘利亞對此都是一忍了之。這其實就是巴沙爾的態度。
但是這種忍讓顯然并不能讓以色列滿足,它是一定要借助本次加沙戰爭獲得一次空前的地緣安全利益的。控制加沙的未來管理權、打破真主黨對其北部邊境的安全威脅、最終還有拿下以色列水源地的命脈所在--戈蘭高地。以色列的這種意圖顯然不是秘密,所有人都知道它的意圖,包括巴沙爾本人,也包括東大和俄羅斯以及伊朗。于是,一場騰籠換鳥的大戲也就此拉開了。
首先,巴沙爾無法擔綱這一角色已成定局,否則這一年多來他不會毫無作為。其次,巴沙爾無法擔綱的后果就是敘利亞肯定得換一個人來做或者換一種方式來做。于是,中東新斗獸場就此出爐了。這個斗獸場的所在地正是敘利亞。而以色列恐怕也沒有意識到,巴沙爾這次放棄得竟然是如此決絕,它的這次計劃所引發的后果恐怕也非他所愿,就像夏洛克借錢給安東尼奧的初衷是為了割肉,但結果卻是如何呢?
從理論上來說,以色列或者只想得到戈蘭高地的所有權,但是沒想到敘利亞整個國家都向它敞開了懷抱。當然,不僅僅是向以色列敞開,也向所有的人敞開。這種局面并不是某一方蓄意為之,而是一種放任的自然結果,也就是說,只要以色列真的動手,那么支持巴沙爾的幾方力量只要消極一點,再加上巴沙爾自身的放棄態度,那么群雄逐鹿的結果就是必然的。
既然是斗獸場,每一個下場角色的背后自然還是有主人的。即便沒有主人,也會有主人領養的,只要你夠兇,只要你夠狠。這一點對于俄伊以及新勢力來說,尤其重要。因為他們此前支持的巴沙爾已經棄權,他們需要尋覓一個新的代理人,于是他們就可以在新的下場角色里面選一個滿意的作為自己的代理人。不要害怕人家不接受,講真,只要是和美國以色列不對付的勢力,都眼巴巴的渴望有大哥罩著呢。像土耳其那樣的地區大哥畢竟弱了一點。如果能夠獲得俄羅斯和東大的照拂,那還不是陽光燦爛?畢竟,哪一個手握軍權的人不想成就帝業呢?而想要成就帝業,聯合國里有人說話是必須的,戰場上能夠獲得戰爭資源也是必須的。
所以,這樣的事情,往往就是一拍即合。區別只在于立場,而立場的基礎就在于你是否和美國不對付。根據統一戰線原則,對手的對手就是可統戰的對象。
但是,群雄逐鹿的戲碼還得向后排一下,首先土耳其和以色列就得為敘利亞的分贓問題博弈一番。如果二者都貪得無厭的話,那第一波消耗的應該是它們倆支持的力量。而想要和新勢力建立關系的某些力量,趁此機會最好的做法就是兼并土耳其和以色列博弈之外的地方。也就是看著大戲,努力吃瓜。在吃瓜的同時,還能得到國際的承認,那就更好了。這樣等到土以雙方打累了,它再來個橫掃千軍。當然,這只是理想化的模式,現實情況可能是敘利亞將會在很長時間內成為多方博弈的場地。斗獸場不一定全程打架,但博弈一定是全程的。在這種情況下,苦的只是敘利亞的老百姓。死的只是那些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上面的年輕生命。
而對于斗獸場的主人們來說,無非也就是消耗一點資源,多花一點錢而已。敘利亞最終怎么樣,絲毫不影響他們最終獲得的利益如何。苦的只是這片土地上的花花草草們。
但毋庸置疑的是,敘利亞這場戲的開演,必然會打破中東已經陷入沉悶的局面。以色列和土耳其有了新的追求,而敘利亞各方勢力也有了更大的目標,國際上的幾位大佬們也獲得了一個新的博弈空間,一潭即將死去的水就這樣被再次激活了。那就繼續打下去吧。樹欲靜而風不止,既然風不愿意止,那就讓樹搖晃得更加猛烈。風來自美國,來自以色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