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非科班出身的演員,卻憑借高顏值和強演技,在短劇賽道殺瘋了。他就是主演過《妖妃在上》、《呦呦鹿鳴》等多部爆款短劇的劉擎。
劉擎的成長之路自帶戲劇性。從主修音樂到平面模特,再到專業的短劇演員,每一步看似不經意,卻都在將他推向離鏡頭更近的地方。
從《妖妃在上》中復雜的“渣皇帝”,到《呦呦鹿鳴》中情感撕裂的“美強慘”霸總,他用一次次深刻的角色詮釋,打破了觀眾對“高顏值演員”的刻板印象。
近日,劇變對話了劉擎。他的成長之路,或許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思考和啟發:短劇行業為熱愛表演的年輕人鋪就了怎樣一條路?短劇演員的價值如何被重新定義?
誤闖短劇的“新兵”
“長得帥”,可能是身邊人對劉擎的第一印象。
劉擎主修的是音樂專業,但憑借在人群中自帶辨識度的外表,大學時期就被挖掘,成為了一名平面模特。“當時一個攝影師說我的形象特別有鏡頭感,讓我去試試鏡。”
這一試,劉擎就在鏡頭前待到了現在。
此后,他在多個頂尖平面拍攝中磨練自己,學習如何通過肢體語言與眼神表達情感。從試鏡到正式拍攝,劉擎逐漸適應了鏡頭的捕捉。
模特工作不僅培養了他對鏡頭的敏感度,也賦予了他早期在屏幕上的自信。“一開始靠姿態和形象,后來會有意識地去配合攝影師的想法。”
音樂給了他藝術的感知力和節奏感,而模特行業則讓他與鏡頭建立了天然的親密關系。這種在不同領域交替積累的能力,或許為他后來轉型短劇演員埋下了伏筆。
畢業后,他沒有成為舞臺上的歌者,而是順勢走向了離鏡頭更近的地方——劇組。
從模特到短劇演員,這并非有意為之的規劃,而更像是一場命運的推波助瀾。
那時,憑借出色的外表,劉擎在短視頻平臺上積累了一定的粉絲基礎,偶然間被一家短劇制作公司邀請試鏡。
“最開始根本不知道短劇是什么,感覺就是拍拍視頻。但后來發現,短劇拍攝時間短,強度比想象中高多了。”
第一次站在短劇片場,劉擎形容自己像一個“誤闖戰場的新兵”。
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和有限的時間準備,讓他措手不及。“那時候詞也背不下來,拍戲的時間排得滿滿的,有時一天拍四十幾場戲,連吃飯都得抓緊。”他笑著回憶,卻也不掩其中的艱辛。
非科班出身的他,不停地游轉于各個劇組,在片場摸爬滾打。他坦言,“一開始都是些‘靠臉吃飯’的配角,后來慢慢體會到角色和鏡頭之間的微妙關系。”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中,他學會了如何快速理解劇本、進入角色。
然而,短劇行業的競爭激烈度不亞于長劇和電影。劉擎清楚地認識到,想要在這個市場站穩腳跟,僅靠顏值遠遠不夠。
一個“不滿足”的演員
短劇的火熱,背后燃燒的是長視頻平臺的焦慮與行業的未來。
過去幾年,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憑借短劇積累了龐大的用戶基礎。其中,快手平臺短劇日活用戶已達3億,每日觀看10集以上的用戶約1.4億。與此同時,抖音短劇付費用戶同比增長10倍,付費金額增長了5倍。
對于演員而言,最重要的終究還是演技。
在其成名作《妖妃在上》中,他飾演了一個冷漠自私的“渣皇帝”,也是一個被觀眾唾罵的角色。他在劇中飾演的皇帝無論是對女主還是自己的孩子,都毫不關心在意,花心且無情。
《妖記在上》劇組日常
談到這個角色,劉擎坦言最初并未真正理解它的復雜性,“接這個角色的時候,劇本只給了前幾集,后面的反轉完全沒想到。”
“渣皇帝”人設并不討喜,但劉擎還是用老道的表演將角色的不安和脆弱呈現出來,讓觀眾在憤怒中又能捕捉到一絲共情。
但情感的投射,有時候也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短劇觀眾容易將角色的行為等同于演員本人的性格;另一方面,這也讓演員的演技有了更直觀的反饋。“演渣男被罵也是一種好事,說明觀眾入戲了。”他說。
《妖妃在上》上線不到一個月,播放量高達2.2億。雖然這部短劇讓劉擎獲粉無數,知名度又上一個臺階,但他自己卻表示“并不滿足”。
劉擎演過許多角色,但令大眾印象最深的無疑是“霸總”。
因為《呦呦鹿鳴》、《大哥死后,大嫂殺瘋了》等多部爆款短劇中飾演的“霸總”角色,劉擎霸道、狠辣乃至瘋批的人設可謂深入人心。
《呦呦鹿鳴》里,劉擎飾演的“薄妄”出場時,就牢牢抓住了觀眾的眼球。棱角分明的俊臉上,看似漫不經心的眼神透露出一股狠辣勁,有觀眾評論道:“真的是帥爆了,演技也很好。”
在許許多多不同的角色中穿梭時,劉擎這樣形容角色塑造:“進入角色,是一個既真實又危險的過程。”
生活中,劉擎直言自己就是“大大咧咧的東北老爺們,心思簡單,溫柔和煦”。他喜歡將自己的性格融入角色,這種方式讓角色更接地氣。
《呦呦鹿鳴》中的薄妄,與他本人有些許重疊:外表冷硬,但內心細膩。為了更好地表達角色,他經常在拍攝前有限的準備空隙離反復琢磨臺詞的語氣和節奏,“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屬于角色的心理支撐,才能演得有底氣。”劉擎這樣說到。
“演員的本質是連接”
短劇的發展速度讓人驚訝。
從最初幾分鐘的娛樂短片,到如今擁有復雜敘事結構和高制作水準的精品化作品,短劇正在改變觀眾的觀看習慣。劉擎對此深有感觸,“一開始很多人并不看好短劇,但現在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離不開短劇。”
《風華正茂》劇照
短劇已經不僅僅是填充休閑時間的“快餐”,而是現代人的某種精神陪伴。觀眾的注意力碎片化,促使內容生產者用更緊湊的節奏講更打動人的故事。
而對于演員來說,短劇不僅是一個職業選擇,更是一種責任和態度,它考驗的是演員如何在觀眾與角色之間建立某種心理連接。
作為短劇領域的代表性男演員,劉擎對于自己的角色有著清晰的認識。
他坦言,自己參演的大多是市場更受歡迎的女頻短劇,其獨特挑戰在于角色定位往往是“輔助”性的。尤其在女性觀眾為主的市場中,男演員更容易被框定在一種滿足“想象”的人設里。
“剛開始演短劇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像一個工具人,只需要配合劇情走完流程。但后來我意識到,演員本身也可以改變這種印象。”劉擎如此表達自己對職業演員的認識。
他發現,即便是在輔助性質較強的角色中,也可以通過情感的細節表達讓角色變得鮮活且有記憶點。
比如,在《呦呦鹿鳴》中,“美強慘”是薄妄這個角色的標志,但劉擎為角色注入的細節情感——眼神中的遺憾、語氣中的壓抑,讓這個角色更鮮活。“我希望每個角色都能超越標簽,讓觀眾在情節之外,看到一個完整的人。”他說。
除了詮釋好每一個角色之外,劉擎也希望自己能有更大的突破。
他希望嘗試更多復雜的題材,例如心理懸疑或者歷史劇,“這些類型的劇本更考驗演員的理解力和表現力。我不希望自己的角色只是一個模板,而是能真正對得起觀眾的期待。”
另外,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上,他表示:“短劇只是我的起點。”他并不滿足于短劇當前帶來的熱度,而是希望用這些積累慢慢登上更大的舞臺。
他還在持續提升自己的演技。空閑之余,除了專研短劇,劉擎還會專門空出時間學習一些優秀的電影作品。《海上鋼琴師》、《泰坦尼克號》等都曾列入他的學習清單。
“我很羨慕那些能在大銀幕上表演的演員,他們的表演是細膩且有層次感的。我希望自己也有機會去挑戰更長線、更沉浸的角色。”他提到,短劇中的快節奏錘煉了他的執行力,而電影需要的,則是更細膩的情感捕捉,“我愿意花時間去學習,也希望能遇到這樣的機會。”
今年,他參加了東方衛視出品的首檔“微短劇+綜藝”創新真人秀《開播短劇季》,與多位演員同臺競技,他也憑借在節目中的多個精彩演繹受到了評委及觀眾的認可。
劉擎的演員之路還在繼續。而他的故事,也是短劇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一個短時間內興起的新賽道,到如今成為影視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短劇行業的成長同樣離不開像劉擎這樣不斷突破自我的演員。個體與行業之間的關系,從來都是互相成就。
在過去的一年,短劇市場也從一片“藍海”逐漸走向了競爭激烈的“紅海”。這片新興領域,為一批像劉擎這樣的演員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好的演員,不僅能適應市場,還能引領市場。
劉擎的探索,或許是短劇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標——用更精良的制作、更深刻的表演,為觀眾提供短暫但深刻的情感體驗,通過這個載體賦予作品長遠的生命力。
短劇的未來,可能不會因為某一個爆款而徹底改變,但一定會因為一群像劉擎這樣的演員而走得更遠。最終,短劇會成長為觀眾愿意為之停留的藝術,而演員則會成為這一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閃耀注腳。
這,或許才是短劇市場的價值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