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數(shù)據(jù):
在美國,大概有 400萬家超小型公司,有多小呢?就4個人以內(nèi)的小團隊。而美國總共也就600多萬家公司。
國內(nèi)呢?中國市場主體總共有1.7億戶,其中個體工商戶占了三分之二,大概1.14億戶。
這背后是什么現(xiàn)象?
很多人,其實就是幾個人搭伙,掛個公司名義跑法律、財務流程。接了單子后,把擅長的朋友拉一塊干,分工合作。
這種模式其實很常見。
我最近不是在裝修嗎,看到不少小型的裝修公司,不管是搞窗戶的,還是全屋定制的,都是這么干的。和你對接的,做銷售的,就那么一兩個人。具體干活的,就是外包出去。
說白了,自己只做品牌和銷售,只做最核心的事。
這很像什么?
就像我常常說到的,做個人IP,個人事業(yè)。
這幾年,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這個明顯的趨勢:打工人最后的出路,就是做個人事業(yè)。
個人事業(yè)有這么三個特點:
做品牌,做服務,做資源整合。
我一直說,創(chuàng)業(yè)不是人人都適合,但一個趨勢很明顯:未來賺錢的方式會處于上班和創(chuàng)業(yè)之間,是以知識專家的身份提供服務。
什么意思呢?
簡單講,你的客戶既可能是公司,也可能是個人;你的服務既可能是長期合作,也可能是短期單子。
不關你是操盤手、銷售、健身教練、設計師、理財顧問、律師等等,只要你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那你就能賺到比較高的利潤,會活的很好。
所以,如果你某些領域有積累,未來你完全可能用獨立身份為客戶提供服務。現(xiàn)在你要做的,就是持續(xù)發(fā)聲,讓人記住你。
當然,說回來,我從不鼓勵大家盲目跳槽或亂創(chuàng)業(yè),特別是在當下這個行情。
如果你現(xiàn)在在大公司,最好利用好這塊金字招牌,借著平臺的資源、光環(huán),多做些能積累口碑、贏得信任的事兒。
但很多人為什么在職場努力半天,結果還是不理想?
說白了,順序搞反了——手段當目標,表象當本質(zhì),這才是職場最大的悲哀。
很多人剛進公司,就拼命干活,覺得“做得多、做得快”就能混得好。但真相是,執(zhí)行力很重要,但思考力才是王道。
瞎忙只會讓你變成一顆螺絲釘,隨時可以被替代,并且很難真正進步。
真正的高手是那些有明確目標的人。
我來公司就是學經(jīng)驗的,積累影響力的,當我有了一定的流量、客戶資源,搞清楚了商業(yè)模式,是必然要離開的。
有了這個核心目標,那你做起事來就會非常有底氣,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無所謂的。
有意思的是,這種人反而會做的非常出色,甚至最后老板都不想放你。
人生的效率來自跑對方向。
搞對上班的順序,調(diào)整優(yōu)先級,為這個人事業(yè)做積累,這樣每一步努力,才不會白費。
掃碼加微信,領取寫作變現(xiàn)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