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我國各大城市,似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某某八景”的說法。
這個城市八景,既是一座城市的歷史積淀,也是人們對詩意生活的無限向往。但不知是否有人和我一樣好奇,“八景”為什么不是“十景”或“十八景”?
一幅畫,一首詩,究竟有什么魅力,千百年來,能一直住在我國人心中?
安陽八景 柏門珠沼
王又又 | 撰文
01/
“城市八景”就是一個城市名片
河南的名片有哪些?
在社交媒體上你會看到很多河南文化符號,比如登封的嵩山少林、林州的太行紅旗渠、新鄭的黃帝故里……
這一張張形象具體的名片,組成他們心中一個溫?zé)岷裰亍⒂醒腥獾暮幽稀6@些名片,也是那些對河南不甚了解的人,認(rèn)識河南的最佳捷徑。
然而在過去,在媒體和信息都不甚發(fā)達(dá)的古代,一個人要通過哪種路徑才能快速了解一個陌生城市?
不知你是否有發(fā)現(xiàn),在我國,很多城市都有“八景”之說。
燕京八景、南京八景,就連香港,都有香港八景,年輕點的城市像深圳,也有深圳八景。
在河南十八地市中,至少有八個地級市,有自己的城市八景之說。上世紀(jì)初,法國曾發(fā)行過一版明信片,便是取材于鄭州八景。
鄭州八景 古塔晴云
而其余的十個城市,有的由于是新興城市,有的由于過去行政區(qū)域劃分與現(xiàn)代多有不同,雖目前還未明確確立城市八景,但在其行政管轄下的縣級市或縣區(qū),卻也有八景之說,例如永城、上蔡、唐河。
總之,大到帝都、魔都,小到州縣山村,只要你在中國,哪里都有屬于自己的城市八景。
我不禁要問了:為什么我國人那么情迷“八景”?十景、十三景就不中嗎?
蘇軾在《虔州八景詩并序》中曾對“八”的來歷作出過解釋:“如知夫八之出乎一也,則夫四海之外,詼詭誦怪,《禹貢》之所書,鄒衍之所談,相如之所賦,雖至千萬,未有不一者也。”簡言之,就是從多個角度,論證了“八”就是“一”的整體概念。
“八”,其實是道教語言,源于八卦,代表生生不息,周而復(fù)始。有個成語不是叫“四面八方”嘛,所以,八景,意為代表一座城的整體風(fēng)貌。
如今,我們說一個城市,很喜歡拿城市名片說事兒,在某種程度上,城市八景,在過去,就是一張城市名片。
02/
城市八景,
原來是文人的自我陶醉
今天我們熟悉的“八景”,很多都是從明清時期的縣志或地方志上得來,經(jīng)過組織官方認(rèn)證,得到老百姓口口相傳。
但要追蹤溯源,“八景”的誕生完全就是士大夫階層的文人墨客自我陶醉。
魏晉時期,社會動蕩。老莊避世的思想逐漸超越了漢代儒學(xué)思想,于是很多文人寄情山水。
南齊隆昌元年,沈約在東陽以“秋月、春風(fēng)、衰草、落桐、夜鶴、曉鴻、朝市、山東”為題,做了一組詩。這便是著名的“東陽八詠”,開啟了城市八景說的歷史。
隋唐時期,一方面,李白、孟浩然等著名詩人對“春風(fēng)”“秋月”等此類文化符號的賦詩推崇,強(qiáng)化了“東陽八詠”在雅文化圈的傳播;另一方面,隨著科舉制的推行,士大夫階層逐漸壯大,有能力欣賞山水的群體擴(kuò)大,因而以風(fēng)景、山水為主題的詩集得以興起。
但到了宋代,平民化社會到來,容納公共游賞的風(fēng)景場所成為八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八景的表現(xiàn)形式由過去的詩集變成了“詩+畫”的組合,城市八景成型。
在我老家安陽,據(jù)說三角湖公園的壁畫長廊中,曾還繪著安陽八景圖。
而到了明清時期,地方文化逐漸由鄉(xiāng)紳主導(dǎo),集體意識蓬發(fā),很多鄉(xiāng)鎮(zhèn)、村落開始主動進(jìn)行八景的評定活動。
城市八景甚至上升到皇帝詔書的形式,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總是會在很多地方志中看到關(guān)于地方八景的介紹。
但清末民國時期,西方文化強(qiáng)勢侵入,社會重實用。
而八景這種充滿詩情畫意的表達(dá)方式被當(dāng)時的學(xué)潮風(fēng)氣所批判,章學(xué)誠就曾在《修志十議》言:“夫修志者,示觀美,將求其實用。”
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民族文化自信和地方集體意識再次蓬發(fā),社會上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城市八景熱。
歷史八景的挖掘和新八景的評選成為一種普遍性的社會現(xiàn)象。
平頂山 白龜山水庫
如今平頂山人民熟知的“鷹城八景”,就是現(xiàn)代評選的產(chǎn)物。
1999年初,平頂山市社科聯(lián)主辦的《求索》雜志曾開展關(guān)于鷹城八景的討論;
2000年3月,市炎黃文化研究會成立,把研究和論證八景文化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并在同年6月正式開展了研究和論證工作;
2002年6月6日,該研究會將八景研究成果向市領(lǐng)導(dǎo)作了正式匯報,在領(lǐng)導(dǎo)、專家和群眾意見相結(jié)合的基礎(chǔ)上最終確定了八景名單。
03/
昔日八景今何在
就目前所見,一個城市的“八景”,會包含自然景觀、人文風(fēng)景和日常生活情景。
而“城市八景”通常以詩+畫的組合立體呈現(xiàn)。不過,也虧得有詩有畫,我們?nèi)缃癫庞姓把龉湃嗽娨馍畹臋C(jī)會。
因為,經(jīng)過歲月侵蝕,很多城市的八景早已不復(fù)存在,還有一些則幾經(jīng)變化修訂,成為今天我們熟知的模樣。
在河南,最為人熟知的八景,汴京八景算一個。從宋朝到今天,幾經(jīng)變更,單在明朝,就有兩個版本。
明朝《明成化河南總志》一書曾對“汴京八景”有記載:“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曉月,資圣熏風(fēng),百崗冬雪,大河春浪,吹臺秋雨,開寶晨鐘。”
但明朝文豪李濂后來根據(jù)汴京風(fēng)景的變遷,重新對八景做了描述:“繁臺春曉,鐵塔行云,金池過雨,州橋秋月,大河濤聲,汴水秋風(fēng),隋堤煙柳,相國霜鐘”。
汴京八景 繁臺春色
而我們?nèi)缃裱赜玫你昃┌司埃瑒t是清朝的版本:鐵塔行云,金池夜雨,州橋明月,梁園雪霽,繁臺春色,汴水秋聲,隋堤煙柳,相國霜鐘。
而這八景中,有五個如今都不復(fù)存在了,其中一個,還鬧了烏龍。
金池夜雨的金池,是指北宋四大皇家園林之一的金明池,因黃河淹沒,已不存在;
州橋明月的州橋,是北宋時期城內(nèi)橫跨汴河、貫通皇城的一座石橋,遺址在今開封市中山路中段,明朝末年因水患橋被埋于地平面以下6米深處;
汴水秋聲的汴水,是隋朝開鑿大運河的其中一段,如今遺址仍埋在市中心的街道、樓房之下;
還有隋堤煙柳的隋堤,現(xiàn)在開車從開封去往商丘永城,你車下的路基,就是八景中的隋堤。
至于烏龍,梁園雪霽的梁園,其實位于商丘。只是開封歷史上曾長期稱大梁、汴梁,被很多人誤解,以至于把梁園歸在了開封。
當(dāng)然,這種情況并不是個例,距開封僅八十公里的省會城市鄭州,城市八景也有相似的命運。其八景不論是古塔晴云還是圃田春草,不管是鳳臺荷香或是龍崗雪霽,今日,也只剩滿目遺跡,讓人唏噓。
好在很多城市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注重八景的保護(hù)和著手復(fù)建城市八景。
而有些城市,由于是新興城市,過去沒有八景之說,則選擇以發(fā)動群眾評選城市八景的方式,圓自己的“八景”夢;或者,有的城市為了“八景”更貼切城市現(xiàn)貌,積極展開城市新八景的評選活動。
但無論如何,都不難看出,每個城市心中都有一個“八景”情結(jié),不論八景在不在。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