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線下商貿流通領域中,經營日化品類的經銷商最具挑戰。
“電商沖擊太大,渠道碎片化,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已經變了。”
“日化客單價高,小店賣不動,商超沒人逛。”
在市場走訪中,這樣的聲音聽過無數次。但即便如此,仍有部分優秀的經銷商能夠在層層困境中突出重圍。
今天,《新經銷100人》的主角是來自江蘇南通金蒂皇貿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郭小琳。
代理了百雀羚、聯合利華、寶潔、家化、藍月亮、韓束、自然堂、青蛙王子、參半等眾多知名品牌,還拓展了美妝、糖玩及百貨等多個品類。
覆蓋700多家1000平以上的單體大店,通過多品牌、多品類、強渠道的經營模式,年銷3億元。
郭小琳到底有哪些獨到之處?又有哪些創新值得借鑒?本文聊一聊她的思考。
從零售專賣店到經銷商
一步一個腳印
金蒂皇貿易公司成立于2008年,在此之前,郭小琳曾做過服裝,進入快消行業后在隆力奇做廠家業務,接觸得多了,對日化品類的價格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發現這是門有潛力的好生意。
帶著這個想法,郭小琳開始了她的創業之路。起初,并沒有直接開商貿公司,而是在南通本地開了一家日化專賣店(CS店)。
2006-2008年,短短兩年時間開出6家店,生意看似紅火,但實際利潤卻不高,賺個“辛苦錢”。
為了進一步發展,郭小琳決定轉型做經銷商,成立了如今的商貿公司,正式開始代理生意。
當時,市場上競爭非常激烈,僅在南通區域就有十多家實力強勁的同行。
郭小琳雖然對零售門店的經營游刃有余,但在商貿公司的運作上卻是新手。
起步階段的金蒂皇在內部管理上也比較混亂,缺乏明確的部門分工,生意擴張得很慢。
經過不斷的試錯和學習,目前,公司通過對覆蓋區域和代理品類的劃分,一線業務團隊共分為6個層級,南北區域總負責人——業務主管——業務員——督導——導購、司機。
除了前線的銷售和管理人員,公司還設有財務部、審計部、開單部、數據管理員等等支持崗位。
在多數人看來,這個層級或許有些長,沒必要。但郭小琳始終認為:“層級一定要足夠細分,才能夠把控到每一個細節。即使將來增加新的業務板塊,以現有架構也更容易上手,不管是做1億的生意,還是做5億、10個億的生意,隨時都能夠接得住。”
如今,金蒂皇逐漸在當地的包場領域站穩了腳跟,公司年銷3億左右,成為了區域內的領軍企業之一。
以POS為核心
激活一線團隊潛力
一家企業的組織架構就相當于蓋房子中的“地基”,地基之上,要用合理的薪酬績效去鞏固,不然團隊只會是“一盤散沙”。
在金蒂皇,一線團隊的薪酬績效體系,并不是簡單的按照銷量或毛利來計算提成,而是采用以POS系統上的實際銷售額作為基準去設定薪酬和管理標準。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一線員工不僅要鋪貨到門店,還要想辦法把貨賣到消費者手中。
1. 績效綁定:業務員與督導的共創機制
業務員的薪資是由底薪+POS完成率+指標考核構成,指標任務通常是根據去年同期的業績去設定;督導的薪資是由底薪+POS完成率+人員滿編度(導購到崗率)+活動追蹤落地情況構成。
其中,POS完成率作為關鍵指標,將業務員與督導緊密綁定,相互配合,共同為達成目標而努力。
舉個例子,業務員A這個月完成了100萬的銷售額,但是只達到了80%的目標完成率,那么那就能得到1個點的提成;但如果完成率達到100%,提成就變成3個點了。
而提成則會被分成兩部分,督導占40%,業務員占60%,因為業務員承擔的責任和各方面的壓力比督導要高,考核的項目也更多,比如結賬進度、回款進度、費比占額等。
此外,為激勵一線業務積極開發新網點,郭小琳設定了“531”開發獎。
根據門店銷售額等級,如果銷售額≥8萬,屬于A類門店,給予5000元獎勵;5萬~8萬之間的屬于B類門店,獎勵3000元;<3萬的C類門店,則獎勵1000元,但門店需要滿足連續三個月正常進貨及回款的條件。
2. 400名導購大軍:打造高效銷售網絡
在終端門店派駐導購,對顧客實行“終端攔截”是日化經銷商的常見策略,但管理一個龐大的導購團隊,無疑是一項挑戰。
金蒂皇通過精細化管理,為公司400名導購員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標準工作流程。
新導購首先需要學習如何快速融入門店文化,在門店中穩固自己的地位。
產品知識掌握:在品牌商的支持下,深入學習產品知識,包括專業度、功效和使用流程,提升銷售效率。
推廣話術培訓:進一步提高導購員的銷售技巧,有效溝通,促進銷售。
此外,金蒂皇以品類為核心劃分部門后,只有二三線品牌部門配備導購,名品和小百貨則不設導購,其薪資由底薪+POS提成構成。
這種部門劃分,導致了導購員為了拿到更多的POS提成,在同一門店不同部門之間容易產生分歧。
例如門店增品時,原本只有一部的二三線產品,后來增加了三部的流通品,要求原有導購推廣新品,員工難免會感到不情愿,分散精力不說,還可能影響到自己的業績。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郭小琳提出——將增長率作為考核的一部分。
二三線的產品毛利高,提成還是照常發放,加入增長率之后也會相應的增加收入,員工接受度更高。
比如,某個類別的銷售額如果從1萬增長到1.5萬,就會額外獎勵100元。這樣一來,導購們就不會在門店內打壓其他部門的產品了,反而會更積極的維護所有商品的新鮮度和陳列位,但重心還是依舊放在高毛利的二三線品項上。
門店是分倉,不是終點
經銷這門生意,選品是關鍵一環。產品種類繁多、功效相似且同質化嚴重一直是日化品類經銷商面臨的難題。
在選品時,不僅需要考慮到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還要考慮到產品的生命周期和促銷策略。
同樣重要的還有“銷”。郭小琳告訴新經銷,把產品鋪到門店貨架上,只是完成了一半,最終的目的是把產品從貨架賣到消費者手上。不僅對自己負責,也要對產品負責,更要對合作門店負責。
目前,金蒂皇不做KA,不做小店,聚焦覆蓋了700多家平均規模在1000平以上的單體大店,年年持續增長,是如何做到的?
1. 線上爆款搬到店里賣
金蒂皇一向貫徹以消費者為主體的選品流程,選品要以消費者為主體。
首先采購部門會密切關注京東、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小品類,篩選出排頭兵產品,詳細到克重、香型、功能、價格帶、并分析出這些產品銷量高的原因。
公司一線的名品、網紅品在陳列、顏值、價格帶等方面是選品的核心目標。
同時為保證利潤,再從市面上尋找相似的毛利品,評估該產品規格、香型、功效以及定價是否適合在線下市場動銷。
接品之后,根據后臺的POS數據分析,對不同單品設置不同考核期,采取末尾淘汰制,及時進行產品更替。
2. 從貨架到購物車,促成交易最后一步
傳統的日化經銷商,所有活動、檔期、促銷規劃等基本都是廠家給到方案,經銷商只負責落地執行,能夠主動營銷策劃的少之又少。
但郭小琳不僅能夠主動策劃和組織促銷活動,還具備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不是做某個品牌的生意,而是圍繞消費者需求去設計規劃活動。這是許多經銷商所缺乏的核心競爭力。
金蒂皇每個月會固定策劃兩次促銷活動,遇到國慶、三八等這樣的大日子還會額外加碼。
舉一個成功案例:某白牌洗衣液,5kg一瓶的四瓶組合裝只要99元,買贈一臺電風扇。
盡管活動設計非常吸引人,但初期的動銷并沒有預想中那么順利。
酒香也怕巷子深,導購員反饋說,很多到店的顧客通常直奔生鮮或者零食區,如果不是急需,很少會走到日化區域來,即使再好的促銷活動也推廣不動。
基于此,郭小琳轉變思路,把眼光放到門店整體:既然顧客看不到我的產品,那就讓產品遍布整個門店。
通過店長/老板的動員,金蒂皇不僅是在日化區做地堆,還在休食、雜貨、收銀臺甚至生鮮、冷柜區都設了簡易地堆。
最好的商業模式是利他。門店內不僅導購員,任何人賣出產品都能賺到錢,將每場活動的價值最大化。
成效顯著,一次促銷活動,送來的6車貨共9600件商品,一個月后只剩下200多件。連續做了兩個月后,連電風扇廠家都表示跟不上供貨的節奏了。
3. 合作客戶與系統平臺
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需要靈活運用工具降本增效,金蒂皇為此搭建了信息化的訂貨平臺。
所有合作超市客戶都能進入系統平臺,在平臺上可進行商品明細選品以及查看品牌信息,也方便業務員更加高效的服務客戶,促進商品訂貨良性循環。
同時,搭建更加智能高效的操作訂貨平臺也有助于區分門店類型,通過細化不同商業類型的服務,篩選不合理品項,確立合理的價格。
市場環境瞬息萬變,渠道多元化、消費者偏好的快速轉變以及線上搶占銷量等,都在不斷推動著傳統經銷商進行轉型升級。
面對這一系列挑戰,很多經銷商雖然意識到變革的重要性,但仍感到迷茫,不確定未來的方向。
金蒂皇通過層層細分的組織架構、以POS為核心的薪酬績效體系、多產品線策略、基于消費者需求的營銷策劃方案等等,在日化包場領域中提供了一個好的樣板。
郭小琳的故事,也或許能夠為這些經銷商的生意帶來一些啟發。
練好“內功”,當機會來敲門,才能穩穩地抓住它。
展望未來,郭小琳計劃進一步深化與終端客戶的合作,通過打造展廳,為整店輸出打基礎,讓更多的超市老板看到自己的產品結構、商品本身、貨架陳列,推動公司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持續增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