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東氿之畔、龍背山麓的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不僅環境美得讓人心曠神怡,其營造的“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更是受到學子們由衷的喜愛,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校園實景
以學生為中心,美景與書香共融
秋末冬初,橙黃橘綠,學校最美的季節。在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隨處走走,都仿佛走入園林、走進文物場所。占地436畝的校園風景秀麗,承云湖風景區就在校內,淺黃深紅如同層層畫卷;善水廣場,小溪淙淙,景色宜人文化潤心。凌云閣、觀云臺遙相呼應,銘啟墻、文化墻今昔輝映。
“相約承云湖畔,圓夢宜興高職”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學校育人理念的生動體現。在這里,美景與書香共融,教育與實踐相得益彰。
“我們眼前的教學區正位于校園東西向的中軸線上,由西向東沿臺階逐層攀高……我們首先邁上的是第一區域臺階,它總共有三組, 臺階數分別為9、9、17。兩個9代表著學校于1999年落成搬遷;17則記載了校區17個月的施工過程……現在我們開始登上第二區域臺階。它由21級臺階組成,代表著新校區成立之時,全校師生向21世紀邁進的信念和目標。現在我們來到第三區域臺階,分為三組,每一組均為12級……3個12分別可以解讀為:面向全天候的12時辰,師生們只爭朝夕,齊頭奮進;面向傳統文化的12生肖, 我們的人生各有所長,各展風采……同時,3個12相加為36,意在勉勵我們, 360行,行行出狀元,每種職業都會涌現杰出人才,只要鞏固專業思想,熱愛本職工作,我們每一個職校生都能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關鍵環節,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的高低。以前課堂上,學生聽、教師講;現在學生走上講臺、走出教室、走出校門。以旅游學院為例,學生們不僅走進紀念館等景點講解,還通過創作講解詞、創新講解等活動提高能力。在這種背景下,學校主體建筑的一組組臺階,被學生們玩出了新花樣。
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推進三項教學改革——辦學模式改革、培養模式改革和課堂革命。
旅游專業學生校園講解
不落伍產業發展,理論與實踐同行
學校不僅景美,特色辦學更具魅力。在業內具有領先地位的“產教融合園”,占地80畝、使用面積達5萬平方米,經過篩選,已有10家企業入駐。園區內建成了“生產實訓區、教師工作室、產業學院、人才服務區” 四大實體區域,開發了“師生技能實踐、科研能力提升、教學資源開發、師生創新創業、學生職業體驗、社會培訓服務”六大育人功能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
時代發展日新月異,如何不落伍產業的發展,只在圍墻里面的理論學習是跟不上企業實際需求的。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學校決定引企入校,通過共建產業學院、職教聯盟等,促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和溝通,讓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無縫銜接,為學生提高實踐水平提供了強有力平臺。
產教融合項目組建了“行業大師、雙師型教師、企業工程師”的“三師合一”結構化教學團隊,堅持成果導向,通過項目驅動,合作開展企業項目與教學項目的雙向轉化、技術技能的更新、教學資源的開發,豐富實踐教學資源。
以產教融合園為基地,創新建構“流動工作坊”實踐教學模式,把企業大項目分解成適合教學的小課程,把專業大課程按照工作過程分解成適合教學的小項目,破解了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缺乏真環境、真項目、真過程的“三難題”。例如機電一體化設備組裝與調試項目,融合了電控柜、生產線安裝、5門專業課程、電工中高級證書要求,重構了三類工作坊任務,十個模塊化內容。該教學模式獲得了2021年江蘇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022年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其中,國家成果獎的獲得,是江蘇省內以中職學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15個獲獎成果之一。
教學成果獎證書
立心宜教 筑器興業,黨建與教學并進
多年來,學校黨委不斷深化、完善,凝練出“立心宜教 筑器興業”的黨建品牌,并指導各黨支部結合學院特色,打造“一支部一品牌”,將黨建工作與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充分融合,體現職教特色與高質量發展要求。
學校黨委書記劉煒杰解釋道,立心,出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寫入黨建品牌,是強調在教育中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宜教,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學校致力于開展適合人的發展、適合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適合時代要求的教育,即“宜人”“宜地”“宜時”的教育;筑器:充分體現建構主義的教育理念,激發學生內在需求,提供讓學生自主生長的教育,使學生兼具知識與才能;興業:處理好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的關系,實現“六業”聯動,即興專業、興學業、興就業、興創業、興企業、興產業。
嚴守一顆初心、設定兩個目標、推動三項改革、打造四支隊伍、辦好五件事情,如今學校形成了黨建引領事業發展的“12345”工作思路。
以辦好五件事情為例,學校實施“我為師生辦實事”工程,即謀大事、創新事、干實事、解難事、長本事,開設了每月一次的“校長接待日”,面向全體師生開放接待,聽取來自基層的管理意見和建議,解決師生在生活、學習或工作中的困難、困惑。2022年至今,開設“校長接待日”30次,共有師生247人次提出意見或建議約330條。學生提出的球場改建、廁所改造等工程都一一得到落實。
又如解難事,解決的不僅是生活上的問題,更是解決產業快速迭代升級與學生受教育相匹配的問題。學校緊密對接宜興"3+3+ N"的新產業布局,基于市場辦專業,不斷更新專業設置,為社會經濟發展解決人才短缺的難題,為學生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提供專業能力。
產業調研匯報
近年來,學生在各類舞臺上都收獲了備受社會關注的目光。例如:師生代表江蘇省赴京展演,成為現場展演的10個節目之一,在全國職教界的最高榮譽舞臺上大放光彩。學校辦學實績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建成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領航計劃建設單位、江蘇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江蘇省職業院校教學管理30強。2023年,榮獲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獎,成為全國50個“優秀學校獎”單位之一……
黃炎培優秀學校獎
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堅定的步伐,向著培養新時代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目標邁進。在這里,美景與書香共融;在這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在這里,黨建引領、立心宜教、筑器興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展望未來,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將繼續堅守初心、勇擔使命,為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段麗娟 劉艷元 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