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514 篇 原 創 主 文-
說起四川,人們往往最先想到天府之國、雪山湖泊、可愛熊貓與熱辣火鍋,但有這么一座小城卻“不太四川”。
它以火紅之花命名,全年日照時長僅次于拉薩,是萬里長江上游第一城,硬核的鋼鐵之都與甜蜜的水果之城——攀枝花。
壹、山河造礦
翻開地圖,望向四川最南端,那形似倒三角的地方就是攀枝花。
(攀枝花山川地理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坐落于青藏、云貴高原過渡地帶的攀枝花,西接巍巍橫斷、東臨大涼山脈,山地面積占比90%以上,路窄坡多,連機場都是在山頂削峰填谷建成。
長江上游金沙江,在此接納了雅礱江、安寧河與其他大小河流共同沖刷出眾多峽谷。
(雅礱江(綠)與安寧河(黃)交匯,攝影@讀者·龍游天下)
數億年前,揚子古陸與青藏古陸等板塊不斷碰撞,地球深處巖漿上涌,在強烈的熱結晶作用下,誕生了縱橫南北300公里的成礦帶。
即攀(枝花)西(昌)大裂谷,攀枝花位于該裂谷中南段,幾乎是躺在了礦床上。
(攀枝花,攝影@VIP讀者·冷彧(請橫屏觀看))
1936年,以常隆慶為首的地質學者,在攀枝花發現了大型磁鐵礦,1964年三線建設,有礦有水、隱蔽靠山的攀枝花自然成為重點地區,為便于保密改名為渡口市。
(常隆慶(中),攀枝花如今為中國四大鐵礦區之一,伴生鈦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一)
“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數十萬建設大軍,從全國各地浩浩蕩蕩齊赴攀枝花,肩拉背扛運送重型機械。
他們炸開山坡、推平臺階,修通了成昆鐵路,在2.5平方公里中建出了攀鋼。
(當年建設隊伍進山的畫面,圖源@CCTV《國家記憶》)
1970年出鐵、1971年出鋼,1974年產鋼材,無數鋼鐵裝車途經攀枝花駛向遠方。
建設者們“天當羅帳地當床”,在山窩搭帳篷、用石頭架鍋,將攀枝花從“七戶人家一棵樹”,拼成“百里鋼城”。
(1970年7月1日,攀鋼一號高爐煉出第一爐鐵水)
1987年,渡口更名為攀枝花市,2000年二灘水電站完工,雅礱江水第一次轉化為強大的電能輸向了千家萬戶。
當面對資源陷阱,攀枝花又迅速轉型,從“百里鋼城”蛻變為“釩鈦之都”,承包了中國70%的高鐵鋼軌,為“中國速度”打下堅實基礎。
(二灘水電站,攝影@VIP讀者·龍游天下)
那個時代長大的攀枝花人親眼目睹了父輩如何燃盡青春、開荒守業,成就了一座英雄城,當燦爛千陽傾灑在山脊上,獨屬攀枝花的金色光輝也將深深烙印在人們心中。
貳、礦上生花
豐富的鐵礦資源,為攀枝花帶來了繁榮,也讓其很快嘗到了生態污染的苦澀。
老百姓們都調侃說“西區待一天,吸進一塊磚”,天空被黃色濃煙籠罩,風一吹卷起的砂礫打得臉生疼,雨后到處都像被潑過泥水。
(一家黃磷廠正在工作,圖源@新京報)
2004年入圍,“中國十大空氣污染城市”的攀枝花決心甩掉“傻大黑”帽子,關廠減排、種樹治水、攀鋼累計投入環保資金上百億元,蝶變十余載轉型成為,如今的“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97%以上。
(攀枝花,攝影@讀者·趙大原)
從“賣鐵礦”到“賣陽光”,攀西大裂谷的存在,也讓攀枝花擁有了“早退的夏天”與“遲到的冬天”。
裂谷兩側的山脈阻擋了印度洋西南季風與太平洋東南季風,并迫使氣流抬升,遇冷凝結化作降雨,氣流下沉到河谷中時就變得溫暖干燥。
(橫斷山區干熱河谷示意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加上海拔較高、太陽輻射強、年日照高達2700小時,熱量更加不易散失,讓攀枝花在5月份就迎來盛夏。
到了七八月份,進入雨季的攀枝花反而十分涼爽,“錯峰變溫”的氣候也造就了這處年均溫20℃的康養天堂。
(攀枝花米易太陽谷,攝影@宗剛)
攀枝花的賞花序曲從年初的枝頭一抹紅開始,黃花風鈴木搖曳動人、桃花粉若云霞,接著是藍花楹、鳳凰花、炮仗花、冬櫻花……
每逢攀枝花開,老頭老太太們人手一個塑料袋,邊散步邊撿花,在彎腰蹲起間詮釋了什么叫做“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美上央視的攀枝花,圖源@央視新聞)
作為四川唯一的亞熱帶水果生產基地,攀枝花每月都會有應季水果上市,芒果、枇杷、釋迦、草莓……真正實現了水果自由。
曾經的工業移民也帶來了天南地北的美食,催生出“很不四川”的攀枝花味道。
(會員朋友老鼠哥送來的攀枝花芒果與番石榴)
2010年,攀枝花率先提出了“康養”概念,今年12月5日還舉辦了“2024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大會”。
這座礦上生出的陽光之城,有一千個理由讓你留下。
叁、花開滿城
當寒潮來襲,假如你正在尋找一處溫暖舒適、物價低的過冬旅居地,那就到攀枝花吧。
這里沒有“凍手凍腳”的低溫,只有曬不完的太陽,賞不完的鮮花和吃不完的鮮果。
(攀枝花康養旅居地圖,圖源@攀枝花文旅公眾號)
你可以在周日起個大早,到仁和農貿市場趕集,10塊的草莓、6塊的滇橄欖、3塊的菠蘿、8毛錢的甘蔗。
斑斕色彩中的濃濃煙火氣,看得你眼花繚亂,再走進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品味英雄之城的火紅年華。
(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攝影@讀者·老白)
歷史久遠的拉鲊古渡目送了“五月渡瀘”的諸葛亮,也渡過了首批進入攀枝花的建設者與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
迤(yǐ)沙拉村,古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被譽為“天下彝族第一村”,村中紅墻黛瓦,江南風韻顯著。
(迤沙拉村,攝影@讀者·清風徐來)
你還可以去攀枝花公園,追“頂流明星豹警官”,坐在東華山顛的伴山咖啡中,與橘子夕陽舉杯共飲。
站在海拔1450米的金沙江大峽谷觀景臺上,眺望兩岸峭壁如削、江水奔騰不息。
金沙江大峽谷,攝影@宗剛(請橫屏觀看)
蘭尖鐵礦,中國西部地區最大的露天鐵礦,為攀鋼“鋼鐵糧倉”,礦坑深邃、內壁車道層層環繞,猶如《流浪地球》照進現實。
“攀西神泉”鹽邊紅格溫泉是全國少有的氡礦泉,窩在熱乎乎的泉水里享受愜意暖陽,別提有多舒服了。
(“百里畫廊,水墨二灘”,攝影@VIP讀者·龍游天下)
格薩拉,“最好玩最好耍的山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天堂,紅土地、盤松綠林交織成畫。
如果想與雅礱江相遇,那就到二灘國家森林公園,高峽平湖、煙波浩渺,我國20世紀最大的水電工程坐落于此。
(米易梯田,攝影@讀者·趙大原)
米易傈僳梯田,曾上榜《中國國家地理》“四川100個最美景觀拍攝點”,秋收時節滿目金黃,稻田激浪、稻花飄香。
米易還是中國顓頊文化之鄉,上古五帝之一顓頊誕生于此,“攀西第一洞”顓頊龍洞中,鐘乳石千姿百態、流光溢彩。
(米易梯田,攝影@宗剛)
馬鹿寨,被譽為攀枝花版“香格里拉”,近萬畝草原綠意盎然,駿馬奔騰、牛羊愜意、炊煙裊裊。
風景之外,更有燦爛的民族風情與特色美食,彝族火把節、姊妹節、傈僳族約德節、吆山節等熱情四溢。
(攀枝花美食)
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米線,暖你整個冬天,還有油底肉、米易銅鍋、芒果香腸、渾漿豆花、攀枝花燒烤……
這么巴適的攀枝花,還不趕緊安排起來?
從攀枝花出發的滇西北自駕線路示意圖,可以參考著走哦~
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攀枝花,以鋼鐵為骨、以三線為魂,迎接無數個暖冬。
來源:中國自駕地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