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張雨薇
前段時間一直在一線做調研,有一個很明顯的感受,經銷商群體普遍都很焦慮,生意越來越難做,為了生存,許多經銷商開始探索轉型升級的新路徑。比如做B2b、開店等等。
關于做B2b,「新經銷」曾報道過不少案例,同時也在組織相關游學供經銷商朋友學習交流;但經銷商做好零售的案例,相對有限。
本篇《新經銷100人》的主角,是一位與休閑食品打了30年交道的食品圈“老炮”——鴻壹行(山東)品牌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 丁強。
丁強先生既是經銷商又是零售商,代理箭牌、樂事、麗芝士、海底撈、衛龍等品牌,在三線城市年銷超2億。自2019年開始入局零售,成功開設5家倉儲會員店,付費會員已超80000余人;二十多家零食折扣店;同時還涉足直播電商業務,3年時間在全國各地布局16家直播供應鏈基地。
經銷商到底要不要開店?有哪些注意事項?讀完本篇文章,相信您一定能有所收獲。
30年食品人
為何從傳統經銷商轉戰零售?
創業以前,背靠臨沂這座物流之都,丁強做了五年服裝生意,奈何彼時市場太卷,利潤微薄,加上自身并不專業,一天掙個10塊錢都很難。
恰逢1993年臨沂食品批發城建立,丁強認為,相較于卷到極致服裝業,做食品更有機會。故而入駐食品批發城,以“鴻強食品”為品牌,做校園渠道的小食品生意。經過幾年沉淀,鴻強食品在當地食品圈也小有名氣。
199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丁強接觸到綠箭口香糖的品牌負責人,幫助綠箭進行鋪市,建立山東市場的分銷價格體系。從此走上了品牌代理之路,陸續代理樂事、納寶帝等知名品牌,并開始做商超生意,生意也實現飛速增長。
據丁強回憶,十年前效益最好時,僅綠箭口香糖單品牌就能創造7000萬的營收。
然而到了2019年,形勢發生了變化。商超業績急劇下滑,欠款嚴重,而另一邊幾個核心品牌的生意也在遭受切割,這讓丁強感到十分痛苦。
“傳統商貿生意,品牌不是你的,門店也不是你的,即便做得再好,命運也是掌握在別人手上,廠家制約,門店欠賬,兩頭受氣。”
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和盈利模式,他將傳統商貿生意交給兒子打理,自己則去往全國市場考察。國內傳統商超的頹勢與山姆、Costco等國外零售企業的火爆令丁強感慨萬分,他突然意識到,商超的頹勢和經銷商生意的下滑,其實都有跡可循。
過去經銷商的生意基本上以品牌經銷為主,上游推什么,下游就賣什么,單純的銷售產品,甚至連品牌代理很多都是被動的,今天這個廠家找上門,明天聽說那個品牌賣得好,對于消費者需求和門店銷售情況完全不清楚。
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貨架上堆滿了十年前的產品、偽需求的產品,價格不低、品質也一般,消費者怎么可能買單?
“代理一個大品牌就能賺到錢的時代結束了,未來經銷商的生意想做好,必須懂零售。”
如何懂零售?丁強給出的答案是:躬身入局,通過開店去了解零售邏輯,了解客戶需求。
二次創業
以零售的視角優化貨盤
經銷和零售的邏輯不同,過往的經歷無法給丁強帶來助力。還未開業,丁強便踩了第一個坑。
想開店,首先得有一盤好貨。彼時丁強所代理的品不過幾百,如何組起5000+SKU的貨盤?
最初的想法是發動行業內的人脈,整合本地經銷商資源,由經銷商供貨。“批發市場的利潤大概在5個點,鴻壹行抽2個點的利潤,按批發價賣,既能在不破價的情況下幫經銷商出貨,還能免去采購奔波,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生意。”
然而忽略了自身經銷商的身份,如此高調開店勢必引起同行的警惕,擔心生意被搶走。
在各項事宜談好,準備上貨時,許多供應商突然變卦:要么玩起了消失,要么就以商超渠道的供貨價供應,再加兩個點根本沒法賣。
為了不影響開業,丁強果斷將門店與商貿生意分開,將傳統生意交由孩子打理。一邊做思想工作穩住現有供應商,一邊日以繼夜地找廠家拿一手貨源。
在商品組織上采取“先有,后優”的策略——30年的積累,想找貨并不難,只是前期量小,無法拿到好的價格、政策。但想上牌桌,先得手里有牌,前期先保證有一盤貨,等銷量上去后,再回過頭去和供應商談價格、政策,逐步優化貨盤。
怎么優化?很多經銷商采取的措施都是去各大平臺榜單、去商超貨架上看,但各地消費習慣、偏好不同,無法保證適配。丁強的做法是以零售的視角優化貨盤。
鴻壹行在生意模式上采取批發+零售的模式,以會員分級制度管理。
普通會員:針對普通消費者的家庭消費,會員年費88元,享受全場5000+SKU批發價。
金星會員:針對bc類門店,會員年費288元,全場5000+SKU廠價直采,根據每年銷售額返還1個點。
精英會員:針對500平以上單體大店及連鎖系統,會員年費588元,全場5000+SKU廠價直采,根據每年銷售額返還2個點。
不僅簡化了與客戶的合作模式,還能滿足個人消費、中小門店和商超大店等不同的消費和批發需求。同時也能根據門店銷售數據、不同等級會員的購買情況,了解終端門店及消費者需求,有針對性地選品汰品,優化產品結構。
2019年8月,6000平兼具食品批發部和品牌折扣倉兩大特征的鴻壹行門店開業。憑借工廠直采帶來的品牌、貨源、價格等優勢,開業即爆火,單日銷售額破百萬。如今,鴻壹行付費會員已突破80000人,合作廠家500+,5000+SKU,90%商品實現源頭直采。
回歸產品本質
商貿與零售生意相協同
- 2021年鴻壹行開啟全國布局,在濟南、青島等地開出了5家加盟店。
- 2022年,鴻壹行付費會員突破6000人,借助龐大的會員基礎,與成熟的貨盤,丁強布局零食量販店賽道。開出“鴻壹行零食工廠”,布局鄉鎮市場,高峰時期開店39家。
- 2023年,聯合本地生鮮超市試水“食品+生鮮水果”業態。
- 2024年,鴻壹行付費會員累計超過80000。
從傳統經銷商到不斷開店,試水各式零售業態,丁強在休閑食品領域的探索,從未止步。對于經銷、零售的生意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當問起,經銷商要不要開店時?丁強給出的答案是,如果生意達到一定規模,資源、條件允許,在資金可控的范圍內可以開一兩家店做嘗試。但開店的終極目的不是開成連鎖,而是回歸產品本質,讓零售與商貿生意相互協同。
消費市場是不斷變化的,通過開店可以去真正理解門店的痛點與需求,門店需要怎樣的服務?消費者需要怎樣的商品?以便于更好地服務門店,同時根據經營指標、數據來反哺自身商貿商品的優化,形成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還需注意經銷和零售是兩種生意,決定做零售,既要做好身份的轉變,也要做好思維的轉變。
第一、零售生意最好要與商貿生意分開。
一方面,商貿與零售的邏輯不同,對組織能力的要求也不同;另一方面,經銷商身份開店容易引起同行的抵觸,特別是初期自身不夠強大時,要么拿不到貨,要么拿不到合適的價格。
第二、轉變思維模式,不要以經銷思維做零售。
很多經銷商開店,產品化思維嚴重,代理A品牌,店里就只賣A品牌產品不賣競品,久而久之門店就成了經銷商的產品展廳。更有甚者,開業不到半年就成了臨期品處理倉庫。這是不對的。
既然投身零售就必須以顧客為中心,提供多樣化商品去滿足不同需求。
第三、多學習,讓自己變得專業。
做了終端后,能組一些貨盤,但動線設計、后續的引流、運營對于經銷商來說才是大大挑戰。顧客從哪里進?從哪里出?中間讓顧客路過什么?門面的通透性是否好?這些都是增強購物體驗、提升客單價的要點。
當自己還不夠專業時,很難招到專業的人才。多與專家交流,不斷打磨模式,先強大自身,只有讓自己變得專業才能帶動團隊一起成長。
分享鴻壹行的案例不是鼓勵廣大經銷商都去開店。經銷商到底要不要開店?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需要結合自身情況而定。但想要有發展,無論開不開店,都必須懂零售。
不是懂零售的門店動線設計、研究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而是回歸產品本質,轉換經營邏輯,去真正理解零售的需求、消費者的需求。從基于廠家代理被動地賣,到基于消費者真正需求去有選擇的選品組品,構建商品管理和運營的能力。
簡單搬運、鋪貨的時代過去了,經銷商未來想存活,一定要具備零售思維,以及幫助終端把貨賣出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