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Book
新作上架!
線性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理論
1
線性文化遺產
線性文化遺產(Lineal or Serial Cultural Heritage)是近年來國際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提出的新理念。線性文化遺產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如道路交通、自然河流與水利工程、軍事工程、歷史主題事件等。總體上看,線性文化遺產的特征可以概括為四點:范圍廣,遺產種類多,反映了豐富的人類活動形式,屬于線狀或帶狀的文化遺產區域;尺度較大,可以跨越多個城鎮、州乃至多個國家;包括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多樣性和典型性;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涉及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由此可見,線性文化遺產體現了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發展趨勢,即不斷擴大文化遺產保護范圍,不再局限于單體文物,向歷史地段、文化景觀、遺產區域,乃至串聯的數座城鎮或城市、一個或多個國家的更大文化區域擴展,由單個遺產向重視群體遺產方向發展。
2
文化線路
文化線路(Cultural Routes 或 Cultural Itinerary)是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國際上提出的有關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新理論。文化線路特征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動態連續性、整體跨文化性、區域復合性。其中,動態連續性是指文化線路中所體現的人類遷徙、文化變遷和交流的動態性,特定歷史現象的連續性;整體跨文化性強調文化線路中整體遺產價值大于單體遺產價值,包括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要素;區域復合性是指文化線路的范圍覆蓋廣、涉及區域多,在長時間發展中形成了區域復合性的文化遺產集群。
3
遺產廊道
1993 年,Flink 和Searns 在綠道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遺產廊道”的概念。具有三個特征:屬于線性景觀,是遺產區域大類中專用于保護線性區域的一種模式單獨存在,可以是綠色通道、河流、鐵路以及道路等不同表現形式;在空間形態上多為中尺度,但也有尺度較小或較大的遺產廊道;屬于綜合保護措施,自然、經濟、歷史文化三者并舉,其將歷史文化內涵提高到首位,同時強調經濟價值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能力。總的來看,遺產廊道的概念進一步深化了綠道的意義,兼顧了景觀和文化遺產,也兼顧了地方發展戰略和生態效益,具有歷史重要性、建筑或工程上的重要性、自然對文化資源的重要性和經濟重要性。 (本文節選自《國家文化公園政策的國際比較研究》)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n National Cultural Park Policies
國家文化公園政策的國際比較研究
書 號 978-7-5032-7280-6
作 者 鄒統釬等
4
目錄一覽
Table of Contents
5
碼上購買
Scan to Buy
碼上購??
國家文化公園管理文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