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發(fā)現(xiàn)大家都很擅長犒勞自己,以前是逼自己一把,現(xiàn)在是及時犒勞自己一下,感覺苦了誰也不能苦了自己。
成功早起上課,獎勵自己一杯奶茶。DDL前完成任務(wù),獎勵自己一頓大餐。
甚至一天什么也沒做,也會點個茶飲慶祝一下。
這讓我想到很久以前,有一位工作狂人可能也是這么哄自己的,而這一哄就是六十年。
乾隆,一個擅長用奶茶犒勞自己,在200多年前就實現(xiàn)奶茶自由的男孩。
你想象中的乾隆喝茶,是他坐在養(yǎng)心殿,一邊眉頭緊鎖批閱奏折,一邊吹手里的龍井茶。
其實掀起乾隆的茶壺蓋子一看,里面裝的是奶茶。
所以說,用奶茶犒勞自己這件事,在中國有著很深遠(yuǎn)的歷史。
畢竟,奶茶鼻祖,就在中國。
說奶茶鼻祖在中國,本質(zhì)上是因為飲茶正統(tǒng)在中國。
茶飲千年,中國的飲茶史很悠久。
但茶文化,用大白話翻譯一下,其實就是兩件事,一種是怎么喝,一種是喝什么。
前者是強調(diào)保留茶的原味,后者是強調(diào)利用茶的滋味。
研究怎么喝的,告訴你茶要煮、煎、點、泡。研究喝什么的,就是往茶里加點鹽、陳皮、蔥姜等調(diào)料。
奶茶,就是這么誕生的。
很多人以為奶茶是近代的飲品,非也。
早在公元前2世紀(jì)的西漢時期,茶葉已成為商品在長安街頭交易;東漢末,一些非茶葉種植區(qū)出現(xiàn)了茶的蹤跡。隋朝時期,西域胡人和北方牧民以馬匹、毛皮等畜牧產(chǎn)品來交易茶葉。
茶葉進入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后,對奶制品情有獨鐘的北方人,創(chuàng)新地將牛奶、酥油和茶葉進行混合,這就有了最早的咸奶茶。
而因為大唐盛世到來,帶著北方風(fēng)味的咸奶茶,又被帶去了中原大地。
茶與奶,分別代表了農(nóng)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一杯咸奶茶背后,是中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融。
飲奶茶的北方人,和喝清茶的南方人,開始坐在了同一張桌上。你喝點我家的茶湯提提神,你嘗嘗我家的奶茶暖暖身。
雖然不同口音,雖然不同茶飲,但盛唐嘛,就是萬國來朝,一切都行。
于是,長安洛陽這些城市里,有了第一批奶茶愛好者。奶茶也迎來了第一位皇室代言人,唐德宗李適。
他在煎奶茶時,要加入酥椒,還求著一代名相李沁,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里易烊千璽李必的歷史原型,要他寫詩為奶茶代言。
李沁也真的寫了一首詩,“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
從此,奶茶上的茶泡,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琉璃眼。
不過唐朝的奶茶,依舊是文人雅士專屬。
到了宋元那會,商品經(jīng)濟很繁榮,奶茶開始傳播到更遠(yuǎn)更廣的地方,奶制品也源源不斷地傳入中原。
奶茶,也就從新鮮變得日常。
在清明上河圖里,可以找到一種叫“香飲子”的小攤,它很像現(xiàn)在的飲品店,售賣各種以茶葉為基底的飲品,有一味配料就是牛奶。
當(dāng)時的人為了方便隨時隨地來上一杯奶茶,將酥油、鮮奶和茶芽一起翻炒,炒熟后加水煮沸即可飲用。
你看,總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個喝奶茶的人,吃貨就是創(chuàng)造歷史。
人們不光喝奶茶,對品質(zhì)也有了要求,經(jīng)營性茶館中有奶茶出售,顧客在喝了以后還會問:“你這茶里面有無真酥?”,相當(dāng)于我們今天在奶茶店問,你這茶里放的是不是真奶?
也就是那時開始,奶茶正式地走進市場,走出國門,走向了世界。
特別是阿拉伯人,又做了一個加法。
他們不會復(fù)雜的制作,也沒有紛繁的香料,只是開創(chuàng)性地往奶茶里加了兩勺蔗糖,于是相對簡單又同樣好喝的阿拉伯甜奶茶,就這么誕生了。
全世界的奶茶狂歡,從這開始。
但反過來一看,中國傳統(tǒng)奶茶好像漸漸變得平常——
直到它遇到自己的帶貨一哥,乾隆。
帶貨,乾隆是認(rèn)真的。
怕牛奶不新鮮,他在紫禁城旁設(shè)置了宮廷牛圈,有了真·皇家奶源。
怕喝得不及時,乾隆在宮中設(shè)置了專門的奶茶房,以便隨時隨地想喝就喝。
他甚至還有很多套專門喝奶茶的茶器,茶器的顏色很有意思,大多數(shù)是非常少女感的粉色,從茶壺、茶桶再到茶碗,粉色無處不在。
乾隆還命人在茶碗上刻了自己為奶茶寫的詩,“酪漿煮牛乳,玉碗擬羊脂。御殿威儀贊,賜茶恩惠施”。
這一下,奶茶的地位又得到了提高。
所以,在當(dāng)時喝奶茶成了一種“國禮”。重要的人,重要的外交場合,都會提供奶茶以示禮遇 。
可以想象,乾隆當(dāng)時一邊喝著奶茶,一邊指點江山,一邊和人談笑風(fēng)生,一邊指著自己的奶茶,說著“喝奶茶是祖宗之法”。
你看,喝奶茶,我們就是認(rèn)真的。
為了能讓我們喝到奶茶,霸王茶姬也是認(rèn)真的。
《大清會典》里寫道,乾隆所飲的奶茶,由黃大茶、鮮牛乳、青鹽、山泉水調(diào)配而成。
霸王茶姬就依據(jù)歷史記載,在乾隆奶茶配方的基礎(chǔ)上,用更符合現(xiàn)代消費者口感的方式,重現(xiàn)了200年前這款乾隆愛喝的奶茶。
其中還有個細(xì)節(jié),這款咸奶茶的視覺創(chuàng)作主色調(diào)選用了乾隆同款粉,圖案則是對茶瓷的團花紋、卷草紋進行了重新演繹。
就像是霸王茶姬說的,每一杯歷史好茶,都值得用現(xiàn)代方式重做一遍。
所以,突然就覺得,這杯奶茶很有了一種文化的感覺。
咸奶茶在舌尖滑過,我們和200年前的“奶茶男孩”乾隆有了片刻共鳴;
清透的黃茶茶湯與鹽、奶融合,我們與2000年前愛喝咸奶茶的北方游牧民族產(chǎn)生了鏈接。
所以,這就是我覺得我們歷史有趣的地方,也是霸王茶姬重現(xiàn)乾隆咸奶茶的意義所在 ——
它讓中國歷史上的好茶從歷史文獻中“活過來”,鮮活地走進當(dāng)代年輕消費者的生活中,
歷史文化不應(yīng)只留存在遺跡的殘垣斷壁里,在富麗堂皇的博物館中。
它還在課本里,被這片土地的居民所閱讀所銘記。
還在這片土地人們的習(xí)慣里,被保留被使用。
甚至,中國傳統(tǒng)文化,還可以在碗里在盤里,在我們的每一個日常里。
所以今后,下午三點想點一杯乾隆一號,和兩百年前的乾隆一樣,好好犒勞自己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