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復旦創新與創業企業家高峰論壇在管理學院政立院區舉辦。本屆論壇以“穿越周期:人工智能與企業出?!睘橹黝},學界業界共聚,一同探討和分享在全球化發展新趨勢與數字化轉型不斷深化的今天,如何通過人工智能與出海賦能助力企業穿越周期,400多名企業界代表、高校教師和學生參加現場會議。
論壇由“AI前沿技術與未來趨勢”、“AI技術應用場景與商業化”兩大話題模塊與“AI助力跨境電商與企業出?!眻A桌論壇組成。復旦大學人事處處長、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熊易寒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田林分別為論壇致辭。他們對與會的學者、行業領袖和企業家們表示熱烈歡迎,并指出,本次論壇聚焦人工智能與企業出海,契合當前全球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國企業在新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議題。
模塊一:AI前沿技術與未來趨勢
中歐資本董事長、華為原副總裁張俊以《大模型O3、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與VC》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O3模型以評估器引導搜索,革新了AI信息處理方式,但在自然語言程序執行與數據依賴方面仍存在局限。具身智能作為AI新浪潮,以人形機器人為標桿,突出了語言理解、任務規劃和環境交互的重要性。他還系統梳理了機器人產業鏈及核心部件,并提出技術突破、應用轉化和商業模式三大創新路徑,以助力中國在智能硬件領域實現自主突破。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論壇發起人寧鐘以《AI賦能企業研究與開發活動新范式》為題發表演講。AI正成為科學研究的新范式,2024年諾貝爾獎的相關成果充分印證了這一趨勢。在應用層面,DNA測序、藥物開發、電池研發等領域的應用,全面展示了AI技術的廣泛價值。寧鐘教授特別以“第一性原理”思維為切入點,探討如何通過回歸事物本質實現顛覆性創新,并結合馬斯克在鋰電池制造及喬布斯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成功實踐,生動展現了這一思維方式在推動技術突破中的實踐路徑。在展望未來的同時,他也提出了AI可能引發的倫理挑戰,例如數據隱私保護、深度偽造威脅、機器自主性及責任歸屬等問題,強調社會需正視AI對工作模式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白果探討了AI時代產業結構迭代與全球布局的新機遇。中國憑借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龐大的市場規模,在AI領域具備巨大潛力,未來數字化與智能化浪潮將進一步推動行業整合與全球產業鏈深化。同時,白果教授也揭示了AI帶來的諸多挑戰,如制造業自動化導致的產業鏈重構、地緣矛盾對布局的影響,以及供需不平衡和收入分配極化等問題。面對這些復雜局面,企業家們應以更高創新能力和戰略眼光應對,為產業轉型打造新格局。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同濟大學科技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執行所長張玉臣在論壇上深入剖析了AI技術的演進特征及其產業應用邏輯。AI技術的數據驅動創新范式對全球產業鏈分工產生深遠影響,未來將呈現極點化趨勢,推動優質資源向核心城市集聚,形成新的經濟區域與都市圈。張教授提到,AI技術發展存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路徑:前者以應用入手,深入行業場景,但可能受制于底層技術;后者以技術為核心驅動,雖突破難度較高,卻能占據主導地位。他同時強調,AI快速發展對科學、倫理與治理提出新的挑戰,展望了AI重塑全球產業鏈分工與構建分布式產業群落的廣闊前景。
模塊二:AI技術應用場景與商業化
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一帶一路”商學院聯盟秘書長金家飛探討了教育在賦能產業國際化中的關鍵作用。教育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扮演著先導角色,通過文化和知識的輸出推動國際化產業合作。然而,目前存在“術多道少”“實多虛少”的現象,使產業與教育難以形成真正的協同效應。為應對這一挑戰,高水平的產業研究和實踐平臺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國際化人才培養、深入的產業研究以及國際資源對接,教育與產業可以實現更深層次的互動,從而助力企業拓展全球市場,同時為AI技術推動產業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蔚來汽車高級總監金貝分享了AI技術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未來趨勢。AI已成為智能電動汽車企業的核心能力,并被視為支撐企業發展的關鍵動力。蔚來汽車將AI作為核心競爭力,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芯片和車載智能硬件等領域持續投入,實現整車全域操作系統的全面升級。同時,大模型用戶專屬服務顯著提升了研發效率,為汽車行業帶來了技術革新和用戶體驗的雙重升級。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全球總部理事會副主席吳堅律師分享了中國資本外流和境外資產保護的現狀及挑戰。2015至2016年間,中國資本外流規模累計高達1.28萬億美元,占GDP總量的6%。隨著境外資產規模的快速增長,中國企業在資產調查與追索過程中面臨多重困境。司法主權的受限是首要挑戰。由于各國法律體系的差異,中國判決在境外的承認與執行十分困難,且國內公權力難以直接干預。此外,跨境資產的結構復雜,交易涉及多個法域,加之資產隱匿手段多樣,追索目標往往難以明確。欺詐手段的日益高超更使資產調查工作難上加難。同時,中國在全球資產追索經驗和域外法律框架方面仍顯不足,跨境合作網絡的建立也處于起步階段。
杭州見大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俞德祥聚焦餐飲供應鏈的趨勢與智能化轉型。在政策利好的推動下,中國餐飲供應鏈市場快速擴張,但傳統供應鏈仍然面臨效率低、匹配難、浪費多、品控差等痛點。餐飲連鎖化率的穩步提升、食材產品化的加速推進,以及一體化、平臺化、標準化、數智化的轉型趨勢,為行業創新提供了清晰方向。通過數字化菜譜和自動化烹飪技術的結合,他提出的智能餐飲系統精準解決了供需矛盾,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和食品安全,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
媒哥品牌咨詢創始人兼總經理吳朋分享了企業出海營銷的品牌破局之道。他指出,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是一次巨大的跨越。在品牌出海的過程中,企業需要明確自身定位,精準匹配目標市場,形成差異化的營銷策略,并搭建完善的品牌營銷體系。例如,針對東南亞市場注重產品微創新滿足本地需求,而對北美市場的切入需注重垂類機會和未滿足需求的挖掘。同時,社媒營銷、內容場景力和網紅營銷成為品牌打造的重要策略,為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品牌升級和業務拓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上海眾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謝鵬深入探討了AI大模型在企業數智化領域中的應用,AI技術的演進推動了通用場景和專業場景的快速落地。大模型技術在智能工牌、AI對練和企微助手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不僅提升了銷售效率,還優化了客戶體驗,推動了售后服務的智能化覆蓋。結合行業需求,大模型在汽車、教育、能源等領域展現了強大的適配能力,例如智能工牌覆蓋客戶接待與試乘試駕環節,為銷售賦能;AI生成的營銷文案和視頻顯著提高了品牌傳播效率;在能源領域,AI助力智能巡檢與設備故障預測,大幅提升運營效率。通過大模型服務平臺的全面解決方案,企業能夠從數據標注到模型部署實現智能化運營的升級。
國際科學院院士、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教授廖奇為深入探討了中國芯片賦能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實踐。他指出,中國在存算比方面與美國仍有顯著差距,算力中心的建設需要實現算力、存力和運力的高效協同。作為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礎,傳感器和芯片面臨通用性、功耗和芯片面積等多方面挑戰。團隊自主研發了多款芯片,推動技術瓶頸的突破。廖奇為院士還分享了中國芯片賦能智能制造的典型應用案例,包括高端醫療設備、無人機與低空經濟、裸眼3D顯示技術以及AI輔助診斷系統。這些實踐展示了中國芯片技術在多個前沿領域的成功應用。他進一步提出,未來發展需建立科創與金融的融合機制,構建多層次的科創投資體系,打造企業孵化平臺,同時強化科創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為實現中國芯片產業的持續創新和全面突破奠定基礎。
圓桌論壇由寧鐘教授主持,嘉賓就“AI助力跨境電商與企業出?!闭归_討論,為推動企業全球化發展提供了深刻見解。嘉賓們強調了當前企業出海會面臨一系列挑戰,例如跨文化溝通障礙、復雜的國際市場監管環境、多樣化的消費者需求以及不確定的國際貿易形勢等,企業在出海前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嘉賓們一致認為,通過將AI技術融入跨境電商和企業出海戰略中,企業可以更高效地應對市場變化,增強品牌國際影響力,為未來的全球化創新奠定堅實基礎。大家認為這個時代是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是科技創新驅動全球化再塑的時代,是AI助推企業再全球化發展的時代。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我們一定能突破技術壁壘和國際市場復雜性,守正創新,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書寫企業出海的新篇章。(何秋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