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光斗
2025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迎來一個更加關鍵的年頭,我們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加速演進,已超越了一時一事、一地一域之變,變局范圍之宏闊、程度之深刻、影響之久遠,都非常顯著。如何洞察趨勢?順勢而為;如何因時而變?抓住機遇。
2025年是火木之年,乙巳蛇年,木生火,火加木越燒越旺。十三五和十四五兩個五年規劃關于中國制造的十大個產業目標,現已完成大半。在電動汽車、太陽能、高速鐵路等五大領域成效斐然。
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中國產銷量已躍居世界第一,在能源與電力領域,中國核反應堆技術全球領先,建成了被稱為“不會熔毀的核反應堆”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同時我國掌控著全球80%以上的光伏產業供應鏈,中國不僅是光伏產品的主要生產國,更是將這些產品推向全球市場的重要力量。
在高速鐵路方面,截止2024年底,截至目前,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約16.2萬公里,其中高鐵約4.7萬公里、地方鐵路超2.5萬公里。中國高鐵占全球高鐵總里程的比例超過70%。
在船舶制造行業,中國同樣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國,市場份額超過50%。僅以中國造船業的訂單總量簡單對比,中國的造船速度是美國的200多倍。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我國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居全球首位。
而在新興產業無人機制造領域,中國的產品已占領了全球市場的大部分份額。中國消費級無人機目前占全球74%的市場份額,工業級無人機占全球55%以上的市場份額。
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調查統計,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40%以上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我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41個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是世界上工業體系門類最齊全的國家。
成績很大,但差距也很大。對比一下中美市值前十名企業可以發現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美股前十大市值的企業分別為英偉達、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Meta、伯克希爾哈撒韋、臺積電、禮來、博通等大科技為主的企業。正如美股市場主要以七姐妹為龍頭股。美股七姐妹是指七個大型的科技巨頭公司,分別是蘋果(Apple)、谷歌(Google)、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Meta(臉書Facebook的母公司)、特斯拉(Tesla)和英偉達(NVIDIA)。而A股市場總市值前10名的分別為貴州茅臺、中國移動、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油、中國海油、寧德時代、中國人壽,除了寧德時代基本都是以壟斷型的特大國企和央企為主。目前中國互聯網科技巨頭的核心競爭力仍然是算法與流量,帶來的變化只是從微商到抖商,而美國的科技公司已將戰略重點轉向了人工智能,從創新的角度,中國的主要科技企業仍然處于跟隨戰略階段,并沒有領先科學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正如網友曾經所總結:別人在進入元宇宙,我們在搞競價排名;別人在飛向火星,我們在造電動汽車;別人在搞人工智能,我們在搞機器點贊……
2025大趨勢下的財富變遷
在自然界,當環境發生巨變的時候,弱者停止繁衍,強者開始遷徙。當我們邁進2025年,低速增長、出口承壓、杠桿加大、消費多元的大趨勢更加明顯。
首先,我們不得不習慣于容忍低增長。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年平均速度是兩位數,創造了亞洲經濟奇跡乃至世界經濟奇跡。但時至今日這種高增長不可持續,就好像小孩子到十八歲以后不可能再長個了一樣。所以上上下下對低增長已經形成一種新常態共識;高增長時代每個人都能很容易賺到錢,低增長時代賺錢要靠技術和運氣。
其次,中國經濟傳統的三駕馬車出口要承受巨大的壓力,而且競爭對手的不確定性更高。2025年外部環境變化對中國帶來的不利影響將進一步加深。除了對美出口關稅的巨大變數外,產能過剩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摩擦升級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出口承壓將會向制造業投資和消費等內需傳導,進而影響國內供求態勢和物價走勢。
再者,重啟加杠桿。在低速增長與出口承壓的大環境下,收縮還是擴張必然成為二選一的戰略抉擇,而宏觀上政策的擴張傾向已經確定,最直接的表現仍舊是加杠桿,央行放水已箭在弦上。
最后就是消費的多元化。據尼爾森IQ發布的《通往2025:中國消費者展望》顯示,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意愿仍沒有大的改觀,從謹慎消費邁入目的性消費時代。中國消費者對財務狀況的恢復程度仍持較為謹慎的態度。自身及家庭福利狀況降低、食品價格上升是中國消費者對2025年的核心關切。在此背景下,更多消費者轉向“開源節流”與“精打細算”。上海的很多高檔餐廳關門,北京也有多家米其林上榜餐廳宣布停業;活躍的是基本保供經濟。消費多元化,意味著2025年的財富路徑發生了改變。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估算,2024年底印度的人口數量已達14.17億,超過了中國14.11億的人口總數量。這一數據不僅顯示了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之快,也反映了中國人口增長趨勢的放緩。可能以后的五十年,我國的人口也不會正增長,這是消費收縮的一個重大隱憂。因為尤其是東北,人口規模每年都在遞減。2023年,中國的新生兒只有902萬,出生率僅為6.39‰,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至-1.48‰。消費多元化的還表現在此消彼長中國的毛孩子,也就是中國的寵物犬與寵物貓數量分別達到5175萬只和6980萬只,總計超過1.2億只,超過4歲以下嬰幼兒數量,預計到2030年,寵物數量將接近嬰幼兒數量的兩倍。人口趨勢的變化將對未來很多的行業形成挑戰,包括嬰童行業、住房、婚戀、教育等,很多婚戀網站受不戀、不婚、不育的影響都出現了倒閉潮。至于未來什么樣的行業是好行業,可以簡單的歸結為一切有利于生娃的行業都是好行業。當然這需要有關部門出臺更多的休養生息政策和鼓勵生育的政策。
2025不確定年代的挑戰與變數
世界大勢浩浩蕩蕩,2025年眾多不確定性的變數挑戰正迎面而來。
第1個挑戰:關稅變數
關稅變數和出口承壓。應對關稅變數,不是我們自己所能決定的,我們更應充分發揮博弈論的技巧,在多方競爭中采取更優的策略方法,不能只考慮自己的感受,就跟下棋看三步一樣,要看對手怎么出招,預判對手的棋路,并做好應對之策。
第2個挑戰:資產變數
進入2025年,信心和黃金同樣重要。2025年資產貶值的趨勢如何得到遏制?房地產不值錢,固定資產不值錢,生產線不值錢,對信心沖擊尤為嚴重。企業的價值存在除了吸收就業掙到錢,還在于企業本身是否還值錢,在于資產的保值增值,在于企業的現金流是否充沛。資產負債表縮水會對經濟高質量發展轉變與本土品牌的轉型升級產生連鎖反應和負面影響。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在其著作《大衰退:宏觀經濟學的圣杯》一書中指出:資產負債表衰退通常會在極其嚴重的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后發生。資產價格的崩潰造成在泡沫期過度擴張的企業資產大幅縮水,資產負債表失衡,企業負債嚴重超出資產,這就使得這些企業面臨資不抵債、技術性破產的窘境。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企業會將經營目標從“利潤最大化”轉為“負債最小化”,在停止借貸的同時,將會利用后續的現金流來償還過去的債務,修復受損的資產負債表,希望能盡快走出技術性破產。這種行為,從單個企業來講,自然是理性的。然而如果所有企業同時還債、修復資產負債表,最終則會導致宏觀經濟中出現“合成謬誤”(Fallacy of Composition)現象。合成謬誤是指對個人(或者個別企業)有利的行為,在所有人(或所有企業)都實行時反而會造成不利后果。這會導致企業借款需求萎縮,進而總需求減少,經濟則會陷入長期通縮。
第3個挑戰:股市變數
相比之下,房地產不值錢,固定資產不值錢,生產線不值錢還需一個陰跌的過程,股市的升跌則更為急劇。為此,2024的年底重要會議確定2025年的政策基調是“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與歷年同期會議顯著不同的一點,其中明確要求“穩住樓市股市”,顯示了高層對資本市場的重視,同時聚焦微觀主體資產負債表的修復。
第4個挑戰: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挑戰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全產業鏈的工業大國。但在逆全球化風潮之下,西方也越來越以不被大國卡脖子為由,要重建自己的產業鏈,重建新的制造中心。這對中國的出口戰略形成了深度挑戰,全球供應鏈重構勢必帶來“全球化”成本加大。在出口引擎拉動力量減弱的現實條件下,中國經濟最大的潛力更在于14億人的消費,在于擴大內需,在于大規模家庭消費的持續釋放。只有打破中國消費者不敢消費、不愿消費、不便消費的桎梏,才能實現中低速增長的大環境下,經濟新舊動能的轉換。
第5個挑戰:美聯儲降息和匯率的挑戰
多年來,美國金融市場一直呈現出“非理性繁榮”,通過降息來刺激經濟增長,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成為新施政方略。2025年全球將開啟新的降息周期。美聯儲的降息預期更加清晰明確。但我們競對手最大的不可測性是不按牌理出牌。降息打開的貨幣政策空間,也可能受到關稅戰的對沖,2018-2019年貿易摩擦升級期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最大貶值達15%,2025年人民幣的匯率將承受更大的波動壓力。
第6個挑戰:凱恩斯半通脹的困境
對于因經濟周期引發的常態化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其實并不是最難應對的,多印錢還是少印錢都是行之有效的可選項,更為棘手是凱恩斯半通脹的陷阱,貨幣增加,卻難以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物價滯后,開工不足,就業不充分的困境,整體經濟更難被刺激起來。中國的廣義貨幣(M2)余額已超310萬億,某種統計口徑意義上已與美日歐總和相當,這些錢如何實現捐滴效應,如何實現大河有水小河滿足,將會產生新的財富分配勢能,也是2025年財富分配的重中之重。
第7個變數:房地產的挑戰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前四十年相當程度是靠房地產拉動起來的,以房為本造就了巨大的財富效應。但根源上還是在于房地產曾被賦予了過多的金融屬性,通過房地產市場用金融杠桿發展借貸經濟,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成為了社會各階層的投資與生活理念。但是現在房子愈來愈回歸居住功能的本質,甚至正逐漸失去金融功能。在過往的兩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大浪淘沙殘酷洗禮。
雖然房地產市場的重啟與開發投資仍舊緩慢,但房地產在中國是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的定位并沒有被放棄。高層會議也曾釋放出強烈信號,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基于擴大內需的需要,依靠的生力軍仍缺少不了房地產。房地產的產業鏈特別長,對各行各業包括大宗商品的拉動作用非常強,可以穩定經濟,蓄納貨幣。
第8個挑戰:債務違約
現代經濟的本質是信用經濟,相比之下經濟增長并非最大的剛需,欠債還錢才是更具剛性的經濟之錘。貨幣超發,信用收縮,債務爆雷引發的才是真正的經濟危機,再大的市場主體,一旦背負的債務數額超過資產經營收入,就難以爬出入不敷出的漫長的償債周期,任何現金流都會被債務消耗殆盡,而一個大公司的債務違約爆雷,勢必引發產業鏈的動蕩。所以對企業而言,需要從高杠桿依賴轉向現金為王。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投資曾長期是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的頭馬,也是企業高速成長的重要手段。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現金為王”的價值,保持流動性的安全與充裕才能抵御風險,長治久安。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2025年將進一步深度演化,地緣政治與逆全球化等更多的不確定因素也將帶來更廣泛的挑戰。
2025大變局的應對之道
面對新的大趨勢,正視變數,應對挑戰是基本原則。計劃靠的是分配,是分蛋糕,分蛋糕的人能先拿蛋糕;市場經濟則是按照價值來分配,多勞多得,先到先得。在不確定性是未來最大確定性的時代,同時保持理性的分析判斷與感性直覺,才能更好地把握體感和天氣預報的微妙平衡,跳得更遠,跑得更快。
風大的時候,人的體感會更冷,所以我們還不能只根據天氣預報來穿衣;不能只看數據,還要洞察真實的消費者感受,建立微弱信息搜集機制。重視數據是重要的,但更要學會剔除被污染的數據。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才能降低風險。
2025大趨勢之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把握住從硬經濟到軟經濟,從剛性需求到彈性需求的變化就意味著新的機會。硬經濟是指從GDP、儲蓄、財政等維度綜合確定的經濟實力,核心仍舊是GDP的向上增長,產能持續放大的路徑依賴。要真正實現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就必須加大加強Soft Power即軟實力的提升,靠軟實力保證高質量的增長,靠軟力直抵人心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中國企業需要一手提質保量鞏固中國制造的硬實力,另一手更要修煉中國品牌的軟實力,擺脫低質、廉價的標簽向中高端化發展,從而將積累的制造紅利盡快轉化為品牌紅利。正因為經濟的新動能已轉向以人為本的軟實力方向,企業就要明晰自己的產品與品牌處在哪個階段,可以滿足消費哪個階段的具體需求。滿足人的五大需求具體是指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社交需求(Love andbelonging needs)、尊重需求(Esteemneeds)和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needs)。其中的精神需求占據了人類總需求的3/5。人類對精神的需求是與生俱來的、人人都有的,且占據了絕大部分。同時消費者的需求更具彈性化,理性與主動的消費選擇與需求彈性越來越正相關。
2025十大財富商機
當下財富大變局正進入碎銀時代。在這一大趨下就需要敏銳地洞察到碎銀時代有哪些賺錢法則?我們經歷過高歌猛進的黃金時代、白銀時代,一夜暴富的機會曾經讓人們趨之若鶩,只要抓到一個機會,就可以迅速搭上財富的快車。正如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很多賺到錢,賺到大錢,根本原因是搭上了時代的快車,賺的是時代的紅利。當時代發生了變化,沒有及時轉變,錢就會越來越難賺。雖然面對諸多挑戰與風險,2025年新的商業機會與財富機會也在不斷涌現。面對財富大變局,因時而變,就能搶先把握住大變局時代的新商機。
第1大財富商機:全球供應鏈重組,品牌出海
未來,眾多中國企業的第二增長曲線必然在海外,品牌全球化仍舊是大勢所趨。事實上,許出中國企業已積極探索出品牌出海的成功路徑。這給了我們更多的啟示,不能只局限于卷在國內,許多出海商家都賺翻了。傳統家電有海爾、格力,消費電子有小米、華為、電子商務有SHEIN(希音)、以及游戲和短視頻都霸占了外國友人的屏幕。以希音為例,在全球的銷售就是用在中國搞流量的方法,老板是個八五后,用番禺的家家戶戶的縫紉機去和zara與H&M競爭,將柔性供應鏈模式發揮出極致效能。希音不僅僅是賣服裝,在它的產品鏈條中甚至包括假發。在洛杉磯有洛杉磯的方法,紐約有紐約的方法,內羅畢有內羅畢的方法。正是基于“自主品牌+平臺”雙引擎發展模式的天然基因,SHEIN在實踐本地化戰略方面具有更強的自發優勢,能夠更敏銳地深入洞察各區域間消費者的需求差異。在不同的本地市場,SHEIN與當地設計師進行合作,為當地設計師和藝術家們提供多元賦能,包括為他們提供從產品開發到生產、營銷和物流履約等的支持,這種 “雙贏”模式,為設計師提供豐富的商業化機會,促進設計師收入增長與綜合發展,實現自身的商業成功。同時,也能讓品牌更加迅速地融入當地市場和消費者的喜好。在海外主要市場設立當地運營中心,雇傭當地員工,融入當地習俗與消費者喜愛,從而能夠更便捷搭建本地市場營銷、供應鏈與倉儲物流體系,更好地提供符合當地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同樣,深具蒙牛創業基因的艾雪(Aice)也延續了在中國創品牌的方法在海外賣冰激凌,年營業收入超過20億元。用體育明星代言,年營收超20億元,贊助雅加亞運會,成為卡塔爾世界杯官方選定冰淇淋品牌,一步步做成了印尼最大的冰淇淋品牌,并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大力開拓市場。
由此可見,全球供應鏈重組會帶來非常大的商機。關鍵在于我們能不能把握住,中國制造現在占全球制造能力的30%,而我們中國的消費只能消耗掉18%,我們如果能沖出去,滿足全世界人民的需求,就會拓展出無限商機。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品牌出海方面,海爾取得的成就尤為全球矚目。作為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海爾把打造中國人自己的世界名牌作為目標,一次又一次地在質疑聲中,突圍全球市場,連續15年蟬聯全球大型家電品牌零售量第一,連續6年以唯一物聯網生態品牌入選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百強。憑借引領的科技和全球本土化的創新,海爾已經成為最受全球用戶喜愛的家電品牌。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將海爾進入全球市場的戰略概括為“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所謂的“走出去”是指海爾進軍國際市場的策略是先難后易,先到發達國家市場創出名牌,然后以高屋建瓴之勢打開發展中國家市場。“走進去”就是進入主流渠道,推出當地大眾化的主流產品。在這個階段,海爾構建了三位一體的布局,成功進入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主流渠道。而“走上去”則指的是在當地成為主流品牌,讓品牌植根于當地的用戶心中。在海外,海爾智家堅持高端創牌,實現逆勢增長。在美國、新西蘭等6個主流國家實現市場份額第一位。在印度、意大利等9個主流國家進入TOP3;在英國、菲律賓等5個主流國家進入前5位。在美國,GE Appliances已連續2年成為當地第一大家電公司。通過人單合一模式落地,充分激發員工積極性,僅用6年時間,海爾智家將GE Appliances打造成為美國第一大家電公司,讓其成為當地家電行業增速最快的企業。
海爾之所以能成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典型代表,主要得益于三十多年來前瞻性的國際化戰略布局積累。面對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海爾始終堅持自主創牌而非貼牌代工,堅持三位一體的本土化創牌戰略,以全球化服務全球化,以本土化推進全球化,其全球化擴張已經升級為全球化市場上的本土化深耕落地。在全球用戶的需求驅動下, 海爾基于全球化布局進行本土化創新,建立起多品牌全球化陣營,終于向世界貢獻出具有引領性的中國品牌,成為中國品牌的旗幟。實現了全球第一、高端第一。
第2大財富商機:資產的全球配置
資產的全球配置關鍵在于location,這是李嘉誠告訴我們的原則: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在核心城市、核心區位,核心地段擁有有核心的資產,仍是資產配置與避險的重要手段。在內蒙古的大草原擁有千畝草場,仍舊比不上在北京上海擁有一畝地。2025年房地產仍舊存在著最后一波的發財機會,放開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個城市的限購,資產的集中效應,就有錢的人會更有錢。有句老話描繪的很生動:“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牛羊成群,也只是在草原上的富足,走不出草原,其價值的穩定性就難有更大的保值性。同時,城鎮化建設仍是國家的根本戰略之一,房地產行業在推動城市群、都市圈和區域經濟體系發展戰略中仍具有新機遇。中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的制造業產業鏈,以此為基礎進行產業分層,全面下沉市場,擴大內需,以都市圈為核心,建設更能聚集產業能力和勞動力就業的區域經濟,將有助打開消費延伸的廣度與深度。
第3大財富商機:基建擴張
總體上改變經濟發展的螺旋趨勢仍然會延續廣義的凱恩斯主義。基建擴張仍舊是擺脫經濟危機的方法,全世界都一樣的,就像1930年代美園修胡佛大壩一樣。基建擴張時代,你能不能傍到“大款”,決定著未來新的經濟政策下,你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政策與資源配置紅利將會與日俱增。以大數據運用、監控安防、位置定位、人臉識別、人工智能等更適應中國國為代表的高科技在中國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4大財富商機:情緒經濟與產業
越是經濟下行的時候,越要千方百計讓別人情緒穩定。現在許多人都有非常郁結的情緒壓力,精神科疾病非常之多。精神壓力的普遍化創造出巨大的情緒性、治愈性消費需求。人和人的交往,企業對員工的管理,都包含著情緒價值升級的要求。未來對心理學家甚至哲學家的需求將會與日俱增。傾聽亙古未變的命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不僅具有更深的人生意義,也蘊含著更多的商業人會。你能不能讓別人開心,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你讓別人開心,你都能賺到錢。
休閑文旅和服務經濟是情緒經濟很好的載體。科學研究成果證明,人們每天到公園待上20分鐘能讓人狀態更好。人們逛公園達到21.8分鐘以上,可以檢測到人體皮質醇水平降低。消費貴在體驗,生活更在別處。同樣的產品,同樣的人,同樣的購物環境,為什么有的地方消費者樂此不疲,就在于情緒價值其實是品牌溢價的一部分。從炫耀性消費到平民消費,再到治愈性消費,情景消費與藝術消費,多層次地把握新消費機會,預示著市場與消費環境的一個分水嶺變化。
第5大財富商機:另類資產
是信心比黃金重要還是現金比信心重要?這是一種平衡博弈。亂世黃金,盛世收藏。經濟越繁榮的時候,黃金的價格其實是貶值的。一些具有收藏價值的另類資產,包括加密貨幣、藝術品、有價證券,還有股權等等,之所以能夠穿越周期,保值增值,根本上在于它們超長的保質期。
第6大財富商機:從高剛海到高剛癮
高剛海是高頻、剛需、海量;高剛癮,則是成癮性的產品,像咖啡、像茶、像煙、像酒,甚至包括短視頻。拼多多的市值超過了阿里,以抖音為核心的字節跳動的營收和營收增速超過騰訊,同時揭示了圖便宜與成癮性社交經濟的巨大市場前景。泛娛樂業與賣快樂是消費經濟的一大核心。于是,新的內腓肽經濟與多巴胺經濟帶火了餐飲、清吧、電影、旅游、香道、茶道、洗頭洗腳、SPA、快樂肥宅水、電子游戲、摜蛋,還有馬拉松。馬拉松就是典型的多巴胺經濟。可見從高剛海到高剛癮,成癮性的消費成為新熱點。人都明明知道過度攝入糖分不好,但是沒有甜品,一頓飯吃的可能就感覺不完美。同樣咖啡的營銷側重點也從典型的從荷爾蒙到內腓肽再轉到多巴胺,正因如此,就給了瑞幸咖啡從星巴克手中搶奪市場的機會。
第7大財富商機:AI創富
科技創新永遠都是第一生產力,與技術進步相關的高科技領域更是未來的投資高地與黃金車道。AI技術的發展,其價值并非局限于視頻生成的自娛自樂,將對影視、廣告、短劇、社交媒體的相關產業產生革命性影響。我們必須大力推動提升中國本土化高科技企業在政策與資源配置上的支持。作為未來競爭的科技高地,各國都開始強化自己的產業鏈,從消費互聯網向工業互聯網和智能互聯網演進。中國的產業升級首先要引領消費升級更具現實意義。中國正在從傳統資源驅動型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向自主創新、科技驅動為主導的新興模式轉型升級。人工智能則被視為推進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變,要求一切皆需智能,無論是智能手機、智能汽車,還是智能家居、智能馬桶……以大數據運用、監控安防、位置定位、人臉識別、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高科技在中國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將為構建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提供了可能,讓我們的生活方式更加便捷和智能,人類社會的工業生產、生活和娛樂將迎來重大改變。
第8大財富商機:機器替代
AI創新,技術革命,機器人替代的擴張與深入范圍越來越廣。不久的將來,不僅是工農業,服務業中80%的餐廳,75%的零售,59%的娛樂都可能被機器人所替代。而從機器人密度指標上看,一萬個工人里頭有多少個機器人,即機器人數量和員工的比例:韓國(1012/萬人)、新加坡(770)、中國(470)、德國(429)、日本(419)、美國(295),中國現在只排世界第三,未來的增長空間巨大。在消費領域,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巨大需求與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智能機器人將成為老年護理市場的主力,更有希望成為“拯救”老齡化的剛需希望。
第9大財富商機:個人IP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打造品牌價值,想辦法讓自已的粉絲多起來,好起來都是未來的長久趨勢。活成一道光,打造個人IP,發現、挖掘、強化、放大自已的個人優勢,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一個流量的入口。
打造個人IP具有巨大的價值,王石與董明珠就是提前抓住這一趨勢的成功代表。當年的王石還在位萬科時,不僅給自己的品牌代言,而且還給其他諸多品牌代言,包括摩托羅拉、吉普汽車、中國移動全球通、8848手機,賺的盆滿缽滿,后來甚至自己做起了直播,給自家的太太代言。而董明珠停掉了成功的代言,自己來代言,一下子成為了一個大網紅。與其花大把銀子給明星代言,不如自己把自己培養成明星,培養成品牌。所以對于企業家尤其是國企企業掌門人,最重要的事情除了推動企業發展,也需要在意自己個人品牌的打造。同時,企業家打造個人個人IP更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關注度流量。企業只要在一個方面建立起品牌優勢,就能有助于更大的品牌變現,如果三個層次都能做好,并形成相輔相成的互補互助優勢,就更具有品牌集團優勢。
第10大財富商機:商業品牌是企業最持久的可變現資產
中國經濟下半場正在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粉絲和用戶以及IP為中心,從單向的傳播到雙向的互動,從品牌形象到互動體驗,從線式增長到復式增長。品牌作為企業的戰略資產價值作用更為彰顯,品牌本身也是一種投資,是最快速和最持久變現方式的工具之一。企業只有把品牌做好、做強才更有價值,更能安身立命。品牌是企業最持久的可變現資產,也是小企業發展為大企業的橋梁,把握住新的品牌發展的大趨勢就顯得更加重要。
新質生產力就是由于科技創新,源源不斷帶來的生產力革命;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下,錢從哪兒來,錢到哪兒去?都會受到全面地影響,從而財富的來源和流向也會發生變化。土地是財富之母,傳統財富是以土地和能源為基礎的財富,而新質財富是以科技、創新、流量和IP為基礎的財富;為了更好抓住新質生產力和新質財富帶來的變革機會,必然要求在更高層次上激活品牌,以煥新活力的品牌塑造新質品牌的品牌勢能。
2025新財富法則
新的財富格局必然要求新財富法則。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從強刺激到弱復蘇是大勢所趨,控制風險先要考慮如何虧得更少,而不是簡單地考慮掙得更多。正如我們必須接受并忍受經濟的低速增長,消費是中國經濟復蘇的第一要務,也是最大的焦慮瓶頸。對于企業而言,遠離風口應成為一種主動意識。以前有句很勵志的流行語激勵人心: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是現在風口停了,越大的豬跌下來傷得越重。做小池塘里的大魚反而更安全,更易長久地生存。越是風高浪急之時,大江大河之中的小魚面臨的生存難度遠高于小池塘里的大魚。
未來,中國的市場將呈現出消費降級、消費升級、消費分級更加交織融合復雜的新態勢。每一個消費的分層都會帶來新的商業機會,與之相對應就會產生新的10大財富法則:從速度第一到安全第一,過去是寧可錯,不可錯過;現在:寧可錯過,也別錯;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共同富裕;從效率第一到公平為先,凡事要講擺得平;從暴利時代到微利時代;從跑馬圈地到現金為王;從重資產到輕資產;從男權思維到平權思維;從實用主義到顏值經濟;從能者為王到弱者優先;從平時經濟到戰備經濟。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改變世界的發展進程,新的財富變局應運而生。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應順應變化,與時俱進:從站著就把錢掙了到碎銀時代的躺贏拾麥穗;講究情緒價值;精益求精;過緊日子;從規模效應到注重小而美;從成己達人到成人達己,委屈自己成全別人;從冒險精神到危機意識;從從雞不吃細米到螞蚱也是肉;從愛秀肌肉到甘于示弱。這是2025從活下去到換個活法的必然要求。
在2025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之年,也包括財富的大變局,這個財富的大變局會出現階層的變動,會消滅一批舊富人,產生一批新富人;第二是財富的洗牌;第三是行業重組還有品牌的迭代。在這樣一個變局的情況下,新產業、新消費、新品牌、新傳播,讓人應接不暇。所有人都面臨著一個如何重生,如何創新的大考。無論是信心還是機會,冬天是積蓄能量的季節,為什么冷飲店應該在冬天開張?因為冬天是冷飲銷售的淡季,顧客稀少,營業額增長緩慢;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服務規范,鍛煉員工的意志,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賺錢的艱辛,讓各部門度過磨合期,真正做到默契的相互配合。當盛夏——銷售旺季到來時,冷飲店才可以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來,立于不敗之地。
祝2025年一切都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