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者 杜一用
“福州都市圈”和“廈漳泉都市”的發展規劃開始實質性落地了。最近福建省發布四大行動方案,對兩大都市圈的推進速度給出了具體的時間表和落地措施。
建設都市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共同富裕,前提必然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因此,這份名為《福建省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方案》,把農業人口轉移擺在了突出位置,要讓進城的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
實施方案涉及落戶、就業、子女教育、住房和社保等農業人口轉移最為關切的問題,提出到2028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提高到73%,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0以內。這樣的目標還是比較務實的。福建省2023年的城鎮化率是71.04%,僅一年時間里就提高了0.93個百分點;2024年10月發布的福建城鄉收入比是2.1,也顯著優于全國2.39的平均水平。
在落戶政策上,廈門要逐步放寬限制,省內其他地區要全面取消落戶政策。實際上,目前全省落戶門檻最高的廈門,從去年起應屆生就可以直接在六區落戶,投靠子女的可以直接落戶了。
降低落戶門檻是為了讓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要“留得住”還必須有收入。為此,每年會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確保2024-2028年城鎮新增就業200萬人。農業轉移人口“留得住”還有一個前提,就是子女至少可以留在城里上學,而不是像過去一定要返回原籍變成“留守兒童”。方案提出2025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要達到90%以上,爭取2028年保持在94%以上,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率保持在95%以上。
在出生率持續下降,一些民辦幼兒園和小學生源不夠用出現關門的的大背景下,這個目標在福建省的一些地方即便躺平都有可能實現。只要出生率沒有好轉,幼兒園和中小學生源不夠用的形勢只會越來越嚴峻。
要讓農業轉移人口“過得好”,住房是必備的硬件。穩定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被納入了公租房保障范圍,在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保障對象上不設收入門檻,重點面向包括農業轉移人口在內的新市民、青年人群體配租。人口凈流入的福州、廈門、泉州等大城市,支持他們因地制宜、以需定建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2024-2028年全省新增城市保障性住房供給1.5萬套。
讓農業轉移人口“過得好”設定的目標不算太高,但能解決的實際問題比較有限。福建省2023年常住人口4183萬,提高2個點的城鎮化率,意味著大約還有80萬農業人口要進城?!耙孕瓒ńā睒藴什坏?,進城的農業人口主要定居方式應該是租房,全省新增1.5萬套還要面向包括農業轉移人口在內的新市民、青年人群,有點杯水車薪的尷尬。
解決農業人口進城后面臨的實際問題,有助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兩大都市圈的城市之間更好地融合。
福州都市圈要完善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合作機制,推進“同城化、同家園”建設;廈漳泉都市圈要依托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工作機制,推進加快發展。健全都市圈對口部門常態化對接機制,建立實施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和重大協作項目清單。
都市圈特別是廈漳泉都市圈的融合,需要解決“誰領導誰”的問題。這個問題有點老生常談,從推進廈漳泉同城化時代就存在了,取得的實質性成效不多,行政區劃決定了各自為陣的局面很難改變。兩大都市圈高質量建設行動對城市融合只是點到止,或許原因就在于此。
不過,兩大都市圈在交通領域的融合倒是比較具體。要推進福州、廈門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項目,開通運營福州到長樂機場城際鐵路F1線,加快推進福莆寧城際鐵路F2、F3線和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廈門地鐵6號線漳州角美延伸段建設,探索都市圈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一張網”。加密都市圈快速干線公路網,完善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2024-2028年兩大都市圈新增高速公路200公里以上,新增軌道交通355公里。
實施方案分為六個部分,共二十二條,包括“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提升”、“兩大都市圈高質量建設”,以及“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四大行動,旨在加快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步伐,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上作出示范。
作為年終歲首的重磅政策,福建兩個都市圈的建設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