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日本外相巖屋毅到訪中國。
這次巖屋毅作為石破茂政府首位到訪中國的重要內閣成員,的確是帶著誠意來的,在和中方外長會談時,巖屋毅在談及侵華議題時,表示日本將嚴格秉持《村山談話》的立場,對歷史上的侵華罪行進行嚴格反省和由衷歉意。而在面對記者提到臺灣問題時,他也明確表示反對所謂“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說法?!?/p>
這一說法最初提出者是那個已經被刺殺身亡的安倍晉三。安倍晉三在辭去日本首相后,為了保持自己的政治熱度,拼命炒作臺灣話題,最終,他也的確拼上了這條命。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A區種下的因,在B區收獲了果,那也算。
當然,在更早的2024年9月份,中日就有了關于日本海產品監測的四點共識。日本愿意接受中國對日本相關水域的取樣檢測,而中國也答應在經過檢測后,如果日本海產品達到中方標準,中方同意逐步解禁對日本海產品的禁入措施。事實上海產品這件事的本質并不在于事件的本身,而是在于中日雙方在外交姿態上的各自讓步。所謂磨合,自然是要把雙方表面的凹凸不平給磨圓了,最終雙方關系才能順暢圓滑。而如果拒絕磨合的話,那表面的凹凸不平就會始終存在,關系也就始終不會進入到順暢狀態了。
而就這件事的姿態上,如果你不仔細看新聞的話,很容易被人帶偏,認為這件事上中國的姿態更低,因為我們都知道核污染水進入海洋造成的影響是中國所反對的,中方也是因為這件事而禁止了日本海產品的進口。而日本的核污染水至今還在排放,如果中國就此答應恢復進口,那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但其實不是,我們不能被標題黨們給帶偏了。這件事的重點是在于日本答應接受我們的獨立檢測,而不是我們是否答應恢復日本的海產品進口。因為從貿易規則上來說,正常時期,只要日本的產品符合我們的進口標準,我們就沒有理由拒絕進口它的產品。而我們拒絕日本海產品進口的理由是日本不接受中國相關機構的獨立檢測,也就是我們不信任日本的檢測報告以及相關國際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事實上,獨立檢測后的數據很大概率是不合格的,特別是第一次排放的時候。】
截至目前,中國的檢測報告還沒有出來,但關于日本各行業數據造假的新聞在這一兩年間卻是層出不窮的。如果日本試圖通過放下姿態來希望中國也學著它們‘改善’一下檢測數據,那可能就要失望而歸了。這一點,巖屋毅心中應該是有數的。
日本的低姿態,我認為也并不是真的認賭服輸,而是石破茂政府對于此前安倍晉三和岸田文雄兩屆政府外交政策的微調。石破茂在日本政壇算得上一個政治偏向較為獨立的存在。對于中美,他有著自己的態度,雖然每一個日本政客都無法逃脫對美國的親近??墒窃谶@種親近上,也還是有遠近親疏之分的。就像安倍晉三,事實上他的第一任首相任期就想在中美之間兩頭取利的,不過很快被現實打臉,所以在第二任期中,他才采取了全面親美的姿態。這并不是安倍晉三的政治立場使然,而是他認為這叫做識時務者為俊杰。的確,安倍順應了當時的美日關系趨勢,成為了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石破茂沉浮日本政壇幾十年,屢次想要成為自民黨黨首而不得,這次終于如愿,肯定還是想要實現一點自己的從政理想的。如果像安倍晉三和岸田文雄那樣全面親美,那他能夠做的事情其實也不多,該給美國的東西,前面幾位早就給得干干凈凈。石破茂到手的日本,并不算是一個健康肥美的日本,也沒有多少東西可以給美國。所以,石破茂如果想要得到美國人的尊重,那就只能另辟蹊徑,既然不能給美國更多的東西,那就盡量讓美國覺得石破茂政府少從美國人手里少拿東西也是一種善意。多拿是占便宜,少吃虧也是占便宜。道理是一樣的。
但是,僅憑他石破茂,是不敢和美國人這么玩的,他需要一個能夠讓他傍身的籌碼,一個讓美國人也覺得忌憚的籌碼。所以,我們應該明白,石破茂政府和中國關系的改善,并非出于他對中國的友好,而是他想要利用中國來對抗一下美國,從而實現日本的居中漁利。
作為偷師中國最成功的國家之一,這世界上最了解中國的一個是新加坡,另外一個就是日本。新加坡是華人組成主體的國家,從本質上來說,在社會組成成份上它和臺灣是沒有什么區別的,而日本則是通過學習來了解中國。新加坡人作為本質上的華人,它們揣摩中國的心思并不多,因為無需揣摩,它們本身也是一樣的。而日本對中國則更偏重于揣摩,揣摩之下的學習,難免就會產生不一樣思想意識。這也就是為什么日本很難脫離其島國習性的原因。偏重于細節而無法觀察全局的趨勢。
最近幾年的中美博弈,日本是一定揣摩細致的,特別是想要走中間路線的石破茂,看得恐怕比岸田文雄和安倍晉三更為明白。當年安倍晉三的第一個首相任期之所以中間路線沒有走通,那是因為中美當時的實力和影響力都差距過大。而后來安倍晉三選擇單邊親美的成功,也證明了當時中國能夠對日本產生的影響的確是有限的。但這幾年,中美貿易戰打得哐哐啷啷,作為中美身邊人的日本不可能不從中汲取信息,加以分析。結果如何?日本人肯定是既羨慕,又心驚。羨慕中國的對抗成功,心驚中國的成功對抗。
在在這種觀察下,日本的政客們是一定會重新思考一下日本未來的。單邊親中那是不現實的,可單邊親美是否還合適?也是需要重新考慮一下了。貿易上,中國不懼美國的加稅;外交上,中國對美國的態度也越來越趨向于嚴厲;科技上,芯片封鎖的失敗證明美國已經攔不住中國的超越;而在軍事上,中國甚至已經完成了部分超越。
細算一筆賬,石破茂最起碼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一旦中美真正交手,鹿死誰手還真的不一定。而在之前,歐洲和日韓通常都會得出一個中國必敗的結論?,F在,攻守之勢異位。最起碼,中美相持論的結果已經在這些人心中隱隱浮現了。既然相持,那中間的那些國家也就有了兩頭取利的機會和空間。
在這次巖屋毅到訪中,有一個細節大家或者沒有注意,也或者媒體沒有予以報道。而關注日本媒體的朋友應該可以看到。巖屋毅這次在會見我們外長時,是提了一個小小抗議的。內容是中方不應該把海洋探測球部署到位于與那國島的經濟專屬區內。對此,中方沒有給予回應。
這個細節,如果不深入了解的話,一般人看不明白。與那國島是什么?為什么中國會在那里部署海洋探測裝置?日本為什么會謹慎提出?
圖片
我在2015年的時候,寫過這個島,所以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兒。與那國島是離臺灣最近的琉球下屬島嶼,距離110公里,釣魚島在其東北的140公里。島雖小,但位置很敏感。其實在日本吞并它之前,與那國島也不屬于琉球,而是以一種獨立的形式存在的,島上百分之六十都是閩人【也就是廣義上的閩南人】。后來日本以各種手段把它收納進版圖?,F在,隨著琉球本島上的獨立聲音響起,與那國島雖然力量不大,但只要日本的力量再小一點,說不定它也會成為一顆自由的小行星呢。
通過巖屋毅的話我們知道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事實,那就是中方在臺島以東已經部署了海洋探測器,而且是盡量靠近東部位置的。但部署海洋探測器這件事并不意味著我們對與那國島有什么‘非分之想’,而是可能是在為未來的四川號入港做準備。
很顯然,巖屋毅對此也是明白的。所以日本方面的態度就更加微妙了。它們不是強勢地把這些探測器撈走,而是委婉地向中方表示不滿。中方之所以沒有回應,大概率是覺得日本所謂的經濟專屬區我們并不認可,當然也可以說是對日本的一種提醒,琉球的地位尚且未定,與那國島的地位,等我們和美國博弈完再說吧。沒有了美國,你們日本還能拿得住琉球和與那國島,那就算你們有本事,否則,哪有什么你們的經濟專屬區。
通過這一細節,我們大概可以知道,日本對于臺灣的回歸,已經知道無法阻攔,它們想的是不希望中國更進一步。與那國島就是他們用以試探的工具,畢竟,這個工具代價不大,但作用明顯??墒敲鎸χ蟹降男Χ徽Z,石破茂心中沒底的疑惑恐怕也就更甚了。
頭疼之下,不如睡一覺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