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記者從池州市住建局獲悉,池州市城區排水防澇綜合能力提升建設項目(一期)EPC總承包工程日前正式啟動。目前清溪河共有9臺”太陽神“底泥洗脫機同時作業,日均洗脫面積約16000㎡,日均外運污泥(含水率約96%)約200m3,計劃完工日期為2025年4月30日。
據悉,本工程是池州市住建局為提升我市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提升城市安全韌性謀劃實施的項目,也是我市首個獲得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的項目,項目中涉及底泥洗脫及水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范圍為清溪河長江南路至平天湖排澇站段,全段5.5km,包括底泥洗脫、水生態修復兩個分項工程。其中,底泥洗脫水域面積34.27萬㎡,上岸污泥量15.55萬m3(含水率96%),壓濾脫水減容至含水率不高于45%的泥餅量約1130.98噸;水生態修復面積88521㎡,其中種植挺水植物7415㎡、浮水植物915㎡、沉水植物80191㎡。
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池州排水防澇項目副經理王浩向記者介紹工程現狀:清溪河(長江南路-平天湖排澇站)聲吶掃描數據表明,清溪河整體底泥淤積厚度在5-115cm之間。從空間變化上來看,清溪河北段淤積厚度整體高于南段,其中排澇站-百牙東路段淤積相對嚴重,尤其在清風路往北至閘前,淤積厚度普遍在100cm以上。清風路-秋浦中路段淤積厚度約60-100cm,清溪名庭、百牙橋南側荷花種植區,匯景花園小局部區段淤積在100cm以上,而從秋浦中路向上游至長江南路段淤積普遍較淺為5-60cm,局部區域淤積厚度超過100cm。
項目副經理王浩說:本工程通過底泥洗脫、泥水共治,精準去除底泥中有機質和水中懸浮物,著力提高水體透明度、構建穩定的泥水界面,為沉水植物的自然恢復和人工種植創造良好的水體生境。洗脫后,底泥有機質含量較本底值平均削減20%以上,水體透明度達到60cm。
底泥洗脫完成后,通過水生植物種植,構建以沉水植物為主、挺水和浮水植物為輔的水生態群落,逐步提高清溪河的水環境容量和自凈功能,實現水質持續達標與自然生態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提升清溪河的生態調蓄功能、景觀功能。(文/紀良發 編輯/莊順榮 審核/胡德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