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在大A很難賺錢,為什么在美股容易賺錢?
普通人到底能不能投資?怎么才能賺更多錢?
我這個號常常聊賺錢思維,今天聊聊財富的本質。
財富只有兩個來源,創造和掠奪。
從長遠來講,通過創造能獲得的財富要遠比通過掠奪可以獲得的多得多。
二百年前,有兩個老頭合伙寫了個宣言,把這事就說的很明白:
“在不到100年的時間里,資產階級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生產力的提高,可以創造更多財富。而提高生產力的前提是,需要有更多資本。
過去四十年,咱們之所以發展這么快,除了激發了人的積極性,還有就是充分利用了外資。一個對應著改革,一個對應著開放。
房地產在發展的早期,也有掠奪性質。穩定以后,就有了創造財富的功能。
我們去投資債券、股票,之所以能夠獲得回報,也是因為它們參與了創造財富的過程。
具體來說,是因為資本加速了獲利的速度。
比如一個公司有1億的規模,一年可以獲利2000萬,如果它有2個億,將規模擴大一倍,在理想狀態下,它可以獲得4000萬利潤。這個很容易理解。
那問題就來了,怎么才能有2億呢?
要是靠公司慢慢發展,再多賺1個億,這個商業增長速度就太慢了。
那么簡單的辦法就是,它借來一個億,賺了額外的2000萬之后,將其中一部分利潤提供給資本所有者。
至于需要付給資本的所有者多少錢,就看資本本身是多么稀缺的資源了。
如果兩個競爭對手都需要這一個億的現金,那么他們開出的價格就高。反過來,如果有兩個銀行家都想給一個工廠主貸款,銀行家們就不得不接受低利息。這就是企業貸款,以及后來能夠流通的企業債券的由來。
顯然,當資本太多時,回報就一定下降。
但是,不論是發行股票,還是借貸款,總之資本是需要獲得回報的,這是錢能夠生錢的原因和合法性所在。
從本質上講,投資獲利能夠成立的唯一原因,就是生產力是不斷發展,從長遠來講是經濟能夠增長!
再擴展一下,一個國家經濟增長了,創造的財富增多了,那么相應的公司股價也會往上走。
經濟發展的速度是10%,也就是說它今年比去年多創造了10%的財富,那么創造這些財富的公司(或者其他機構)的價值,也應該相應增長。
因此,從這個角度講,只要經濟是一直增長的,股市從長期來看永遠是向上走的,這是投資時少數幾個幾乎永遠成立的結論。
但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了10%,股市就能相應增長那么多?
那可不一定!
因為決定股市增長的原因非常多,比如一個國家對股市監管不力,把股市變成莊家作弊的賭場,那么股市指數就難以增長。或者局勢不穩定,有風險,大家為了避險就不愿意買股票,股市也不會上漲。
我沒有點名哪個市場,但是懂得都懂。
這就是常年徘徊在3000點左右的原因。
為什么在全球來看,美國股市上漲比較快呢?
就只看納指,現在是19800點左右,
2022年10月,納指10088點,到到現在2年多,漲100%;
2020年3月,納指6631點,到現在4年多,漲了203%;
2009年3月,納指只有1265點,到現在十五年多,一共漲了1489%;
納指近十五年走勢
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如果在十五年前,分別投了大A和美股的指數,現在差別會有多大?
美股到底憑什么一直漲呢?
這里面有兩個根本原因。
首先,是它的股市監管好,風險小。而投資是要考慮風險的。
第二,美國嚴格采用退市制度。從2009年到現在,美股退市公司的數量(4395家),跟上市公司的數量(5825家),是差不多的。
持續的新陳代謝,保證了市場的活躍性,因此上市公司的資質較好,它們利潤的增長比未上市公司更快。
只有保持上市公司的質量,股市才能快速增長。
對比之下,大A同期上市了2000家公司,退市公司只有61家,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總市值漲了很多倍,但是指數依然是3000點。這就像一個孩子,只長胖不長個,那還能像個人嗎?
第三,也是最根本的,美國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國際化公司。標普500指數的成分股公司一半的收入來自海外,通常美國GDP如果上漲1%,標普500指數能上漲2-3%,這些放大效益主要來自于海外的利潤。
說白了,美股的巨頭公司,比如科技股七姐妹,賺的都是全球的錢,利潤多,能帶動美股指數漲的更快。
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
融資市場的目的是融資,想要投資,就得去正規的投資市場。
自從上次聊到海外投資,建了一個全球資產配置的投資討論群,想加入的掃碼加我微信(備注:海外投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