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今天,成都根與芽始終站在探索生活垃圾可持續管理的前沿,通過廣泛的公眾教育活動,積極激發社會各界對環境保護的深刻認識與廣泛參與。
2024年,我們攜手多領域專家,在成都博物館精心策劃并實施了涵蓋6大主題、12場低碳教育活動和4期青少年演講的全年系列項目,直接惠及788名青少年學生。
課程以“碳循奧妙”為核心線索,串聯《地球的呼救》、《我是碳交易員》、《垃圾應該去哪里》、《土壤的世界》、《環保偵探》及《生命之書》六大主題,通過游戲、戲劇、繪畫、手工等多元化教學形式,深度融合中小學課程標準,旨在提升青少年的環境意識與科學素養。
《碳循奧妙之地球的呼救》
課程內容深入淺出,引導學生理解地球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認識八大生態系統的特色生物及其與氣候變化的緊密聯系。
課程亮點在于采用游戲、討論、角色扮演等互動方式,讓6-12歲學生在輕松氛圍中學習環保,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鼓勵將環保理念轉化為日常行動。
《碳循奧妙之我是碳交易員》
課程聚焦氣候變化與碳排放、碳碳循環交易及等關鍵議題,結合數學知識,通過模擬碳交易市場,讓學生親身體驗經濟手段在減排中的作用,理解碳中和、碳達峰概念,并了解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的貢獻。
《碳循奧妙之垃圾應該去哪里》
課程深入探討固體廢棄物與碳排放的關系,以及不同垃圾處理方式對減碳的影響。通過融合自然科學、美術等學科,學生將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垃圾減量、分類及末端處置知識,并利用廢棄物進行藝術創作,探索多種垃圾回收模式的優劣。
《碳循奧妙之環保偵探》
課程包含塑料垃圾與塑料污染、塑料垃圾與碳排放、減塑、無塑理念與綠色生活技巧,課程活動融合中小學生物、科學、美術等學科知識,孩子們將在老師帶領下,通過環保偵探推理桌游的方式,學習塑料垃圾與塑料污染的知識,掌握減塑、無塑的綠色生活的技巧。
《碳循奧妙之土壤的世界》
課程帶領學生深入探索地下世界,認識土壤動物、微生物及物質循環系統,學習廚余垃圾回歸土壤的方法,并通過制作土壤世界模型,體驗科學與工程的魅力。
《碳循奧妙之生命之書》
碳循奧妙之生命之書主要內容包含物品生命周期與碳排放、資源循環等知識內容,課程活動融合語文、科學等學科知識,孩子們將在老師們帶領下,以物品的一生為主題,學習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探討產品生命周期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學習制作物品生命之書,培養惜物愛物的良好品德。
成都博物館自然生態主題活動不僅豐富了青少年的環保知識體系,更激發了Ta們成為未來綠色生活的倡導者和實踐者。除了系列的低碳課程,四場精彩的演講主題“智能科技如何助力環保”、“綠色能源,點亮未來”、“低碳生活,我能做到”、“地球生靈—我們的鄰居與朋友”,也讓公眾深切地感受到了青少年群體關心環境、關愛動物和關懷社區的環保意識,積極探索科學技術在環境保護領域的作用與實踐,為身邊的環境帶來積極的變化。
一起來回顧一下演講的精彩瞬間吧!
地球不言,卻有小小選手唐梓羽為其代言。他用幽默的語言告訴我們地球生病了,二氧化碳是幕后黑手。南極的冰化了,仿佛在訴說著母親河的哀傷;綠意盎然的森林漸漸褪色;很多城市都遭遇了眼所未有的酷熱干旱。唯有低碳生活,才能緩解地球的病痛。
來自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的張胤嘉同學通過實物模型的形式展示了他的“零碳社區”構想。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他巧妙地結合了太陽能發電技術和雨水循環利用系統,降低了人們對照明和空調的依賴,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他的演講不僅讓聽眾們對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有了新的認識,也激發了大家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信心和決心。
孩子們有著對未來綠色科技的暢想,也有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低碳理念的小妙招,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宣言,匯聚成了推動環保進程的磅礴力量,更傳遞出對生命的無限尊重與深情厚誼。
2025年,我一直在路上!歡迎更多小芽關注我們~
成都博物館
成都根與芽環境文化交流中心
成都根與芽致力于生活垃圾的可持續管理,通過社區行動和公眾教育,積極推動相關環境政策的完善與執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