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兵
九臺觀位于陜西省寧強縣高寨子鎮境內,不僅所處地勢險要,幾乎臨空而建而且許愿特別靈驗,而且是許多善男信女魂牽夢繞之靈地。于是在雙休日的閑暇之余,敝人約上幾個朋友去一睹百年道觀之遺韻。
我們驅車至韓家壩收費站,便開始步行。行約二百米,只見路邊矗立著一棵千年古銀杏,粗壯的樹干三人難以合圍,開裂的枝干直插云霄。雖老態龍鐘但依舊遒勁挺拔、枝繁葉茂。碩大的氣根凌空指向地面,搖搖欲墜。它似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見證著韓家壩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從樹下光影婆娑的小路向南攀沿而上便是通往九臺觀的崎嶇山路了。
走在樹影斑駁的風化巖山路上腳下異常的滑,稍不留神便會被滑下山去。一路上樹木蔥蘢、綠草如茵,明亮的陽光照在闊葉喬木的蠟質葉片上熠熠閃光,林間頑皮的鳥兒像給我們帶路一般,唧唧喳喳的鬧著,不等我們臨近,它們便噗的一聲飛過頭頂又降落在路前邊的枝頭上。三三兩兩的游人在綠樹掩映中時隱時現。攀登約四十分鐘,挺拔險峻的山峰已如巨人般挺立在面前,九臺觀便由遠及近映入人的眼簾了。
最后一段路是通往九臺觀山門的臺階,盡管有些陡峭,我們還是彼此拉著手一鼓作氣爬了上去。
進入觀內頓覺豁然開朗、涼風習習,稍事休息,疲憊蕩然無存。道觀的西南方是一排廂房,簡單而樸實,是穿著青布道袍的管理人員居住的宿舍。房子的前邊是一泓水池名曰“放歸池”,快活的金魚如身著輕紗的姑娘在水中翩翩起舞,漂亮的讓人感動。游人可以從管理人員那里買來幾尾金魚投于池內放歸,據說此后放歸人的心靈會受到神靈庇護而不再被禁錮。魚池北邊是順著山勢綿延的林海,山風吹來松濤陣陣讓人愜意萬般。道院內雄雞群群、引頸高亢,聽老人們講,雄雞是來九臺觀還愿的人放養的,九臺觀有一條不成文的觀規,那就是許愿的人如應愿后要在來年提一只雄雞以示還愿。西行五十余步沿著狹窄的臺階拾級而上,來到一處圓形的石砌平地,地上滿是香蠟紙表燃燒后的灰燼,這是專供游人焚香鳴炮的地方,旁邊還有一管滅火用的清泉,泉水汨汨流淌、清涼甘洌,讓人頓生山高水長之感慨。
向北登上幾級臺階便是九臺觀的制高點大雄寶殿,殿宇木石結構、青磚黑瓦、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站在門外廊下放眼望去,一覽無余,大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俯瞰腳下懸崖百丈、荊棘叢生,令人望而生畏、股栗欲墮。山下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村舍星羅棋布,四面竹樹環合。勉寧高速公路宛如一條旋律優美的五線譜徜徉在山水之間,路上行駛的車輛便是五線譜上跳動的音符了。
進入殿內,只見四位塑像身材魁偉、怒目圓睜,手拿十八般兵器端坐臺上,形象面目猙獰、呼之欲出,即使為非作歹之人也定會原形畢露。臺下正中擺放著兩個蒲團,乃虔誠之人許愿之處,為了防火起見香蠟可以拿在手上敬,心誠則靈,但絕不能點燃。足見管理者安全意識之一般。在此道家凈地小憩,閉目聆聽松濤陣陣、溪水淙淙、林鳥啾啾,深感心曠神怡、明志淡泊、寵辱皆忘、觸景生情,大有“得此道觀靈地,一生愿做逍遙游”之心境。沿著走廊從北邊臺階下去便回到了最初的道院。
下山時分正是薄暮冥冥,我們沿著來時路蹣跚而行,彼此交流著游歷的感受。等到達韓家壩收費站再回望過去,山中一片暮靄沉沉,九臺觀已如一位鶴發童顏的仙人神秘的隱藏到輕紗般的霧氣中去了。
(作者于2016年夏,記于陜西寧強。)
聲明:本文風景圖片來源為“漢源視界”,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及時刪除。謝謝!
【作者簡介】鄭兵,一個妥妥的“80”后,筆名有“鄭公子”、“伯爵先生”、“張偉明”,出生于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某個小村莊,是資深媒體人、詩人、簽約攝影師(撰稿人)。媒體從業10余載,發表詩文600余首(篇),新聞(含攝影攝像)作品1000余篇,作品散見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應急管理報》《人民公安》《中國消防》《人民公安報》《散文詩》《甘肅日報》《甘肅法制報》、甘肅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網、騰訊網、鳳凰網等。
“伯爵式抒情”發起人,自成一派。 詩歌創作中,主張詩無定法,書無定律,敢于嘗試,突破自我,隨性抒情,妙然天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