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好詩
我沒有再長高
父母置我于塵世間,像埋一粒胚芽
盼它早天長大,有可能盼它長成蒼天大樹
不然,怎么在起名字的時候
就把一棵小樹栽在名字里
父母可能沒有到地里看風水
也沒有挑挑地質(zhì)肥瘦或陡平
隨便丟進樹坑了事。也好,這里
勉強鉆出了苗,不然,就被那年大風摁倒
上到初中,一直坐前排
跟一個下放插隊母親的兒子同桌
同了兩年就沒有再同
他跟隨落實政策的母親回到了城市
三十年過去了,他不知從哪里知道我手機號
打電話說來看看我,看看母校,看看同學們
我在家里準備好一桌菜,還叫來幾個平常聯(lián)系的同學
那一次,不是知道他來,根本就不敢認他
他說我沒變,特別是個子也沒變
我詼諧地對他說,“光顧長皺紋,不長個頭了”
這會兒,父母湊來幫忙,同學們都上前問候
再回桌前落坐后,關(guān)于我個頭的話題他就一字不提了
我從小村走出來,算算30多年了
當時穿著一雙布鞋,刨完最后一籠地走出來
鞋被草上露水洇濕
坐了幾百里的火車,褲腿干了鞋沒干
沒穿襪子的腳,像剛從地里拔出來的蘿卜
鼓漲漲鮮嫩,水靈靈
在城市早就穿上了皮鞋
鞋里面還包裝著一層襪子牌的保膜
但就是沒有包鮮出那水靈靈模樣
小村不小
我在家種地時,用腳丈量地塊
就知道下多少種子,秋后打幾囤糧食
腳是土地的可靠計算器
走出小村30多年,在祖國的版圖上也走過許多地方
哪座山哪條河激動過我
我就用腳記錄下精確數(shù)字,或身高,或跨度
我去香港時,深圳通香港的橋378米半
比我村北從西往東流向大海的四女寺減河窄了5米8
所以去香港那會兒,聽到橋下流的是四女寺減河的水聲
作者:劉樹仁,山東寧津人,市作協(xié)會員。詩是發(fā)現(xiàn),是創(chuàng)造,每首詩都是在詩人思想土壤里生長出來的靈芝草。詩稿在《詩刊》《中國詩歌網(wǎng)》《文峰書院》《都市頭條》《德州朗誦藝術(shù)團》《你在我風景中走過》《詩歌學人》等各級文學網(wǎng)絡(luò)平臺發(fā)布或在《山東詩歌》等刊物發(fā)表,出版詩集《夕陽拾趣壹》。
圖片:讀睡詩人拍攝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chuàng)辦于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fā)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shù)創(chuàng)新、詩的精神愉悅,詩對生存生命的揭示。現(xiàn)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友們筆耕不輟,詩社砥礪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yōu)秀詩作,出品優(yōu)質(zhì)詩集,朗誦優(yōu)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yōu)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我們正在行進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