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甘肅新聞1月21日電 (馬愛彬)每年春節,市場都熱鬧非凡,像是一場盛大的商貿狂歡。在這場狂歡中,主角不只是傳統的年貨、喜慶的春聯和闔家團圓的年夜飯,甘肅民勤人參果,正以獨特的魅力在市場中嶄露頭角。它不僅憑借金黃圓潤的外形、清甜多汁的口感,更因為它承載著地域特色與新春祝福,成為人們春節走親訪友時饋贈的熱門之選,帶著民勤的風土人情,走進千家萬戶。
民勤縣人參果基地里,藤蔓郁郁蔥蔥、整齊排列,金黃的人參果散發著陣陣清香,令人垂涎。馬愛彬 攝
1月20日,武威市一家水果零售店內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門店入口處,一箱箱飽滿圓潤的民勤人參果穩穩地堆放在貨架周邊,在店鋪中間的顯眼堆頭上,精心分裝成小份的人參果被擺放得整整齊齊,在燈光的照射下金黃如珀,細膩的果皮仿若被涂抹上了一層薄蜜,泛著誘人的光暈,撩撥味蕾,叫人垂涎。顧客們紛紛駐足,或是拿起果子仔細端詳,或是向店員詢問價格,挑選購買的人絡繹不絕,現場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氛圍。
“臨近年關,店內的生意愈發紅火,尤其是民勤人參果的銷售數據一路‘狂飆’。新鮮采摘的民勤人參果,一天就能賣出好幾百斤,不僅是整箱采購的顧客絡繹不絕,那些被分裝成精致小份的人參果,也同樣備受消費者青睞,成為年貨采購清單上的熱門單品。”水果店員張珍珍介紹說,因人參果擁有很高水量,口感潤如瓊漿,被譽為“水果界灌湯包”,再加上它低糖低脂的特點,可以說是老、少、孕皆宜,茶余飯后來一顆,既解渴又健康。
近兩年來,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以防沙治沙聞名于世的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立足地處北緯38度“黃金帶”優勢,緊盯產業主攻方向,堅持“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統一規劃、綜合配套”,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大力發展日光溫室人參果特色產業,推動人參果產業向園區化、標準化、品牌化、集群化發展。形成以東壩鎮為主產區,雙茨科、大壩為次產區的“一核兩園”發展格局,輻射帶動全縣人參果產業向標準化生產、精細化管理、規范化經營方向邁進。
民勤人參果將搭乘“云快車”走向全國。(資料圖)馬愛彬 攝
此外,為不斷放大強化寒區旱區蘊藏的綠色有機特質,民勤縣優化日光溫室棚體結構,將二代有立柱日光溫室逐步迭代升級為土墻全鋼架三代結構溫室,并充分利用“時間差”“季節差”“空間差”,破解農產品“周期壁壘”,把人參果種植時間從7月上旬拉長至次年6月,產品供應期從當年11月拉長至次年7月,讓人參果產業結構變“新”、發展模式變“綠”、經濟質量變“優”。
“為讓民勤人參果跑出了興農‘加速度’。”民勤縣電子商務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魏育霖介紹說,民勤縣緊靠“產業鏈”打造“物流鏈”,建立以電子化配送中心為基礎,以設施完備的現代物流組織為紐帶,以電子商務物流平臺為核心,橫向聯合運輸網絡系統,縱向連接行業分銷系統,“線下”“線上”雙向發力,布局合理,高效快捷的現代物流配送和分銷電子商務網絡系統,暢通農村流通“大動脈”,激活農村流通的“微循環”,大幅提升了人參果的商業價值。
據統計,截至目前,民勤縣日光溫室累計種植人參果5300座、2.1萬畝,年產量達10.5萬噸,占全國設施種植規模的30%以上,產值達7.3億元。民勤縣已成為西北設施人參果栽培面積最大的縣區之一,被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授予“中國人參果之鄉”稱號。(完)
來源:中新網甘肅
編輯:李筱
審校:薛慧
責任編輯:李祿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