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用漢字,容易鬧笑話。
在一次聚會上,某先生為了和領導套近乎,端著酒敬領導,順口問了一句:“家父還好嗎?”滿桌大笑,領導也很尷尬。
我們都知道,“家父”是對人稱呼自己父親時所用,尊稱別人的父親,應該用“令尊”才對。
馬上就要過年了,親友之間免不要了互相祝福,或發短信,或寫賀卡,“闔家歡樂”或者“合家歡樂”是最常見的祝福語。
但是應該寫成“闔家”還是“合家”呢?寫錯了賀卡發錯了祝福語,萬一鬧了笑話,豈不是得非所愿。
借這個問題,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闔家”與“合家”有什么分別,順便領略漢字的妙趣。
01
“闔家”的闔字如何理解?
闔,讀音為:hé。應該算是一個古體字,《說文解字》中對闔的解釋為:闔,門扇也。
《韻會》中的解釋為:雙曰闔,闔門也。單曰扇,扇戶也。就是說,闔指的是宅子中的兩扇大門,雙門稱為“闔門”,單門則稱為“扇門”。
仲春之月,耕者少舍,乃修闔扇。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到了春天,農民通常在這時候建造房屋,闔扇指帶有廳堂的房屋。
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一定知道,西南農村地區不少的高架木質結構的房屋,堂屋的大門都是采用雙門。北方地區,老式的院墻住宅,院墻進門也是采用雙門。
由于城市化建設的推進,房屋建造的結構發生了不少改變,如今的房屋通常采用單門的結構,或者其他諸如卷門、排門等形式。
但是在古代,普通的住宅都設有廳堂,堂屋通常采用雙門閉合的結構,也就是古人所稱的“闔門”。
闔門閉戶,就是說關上了廳堂的雙門,表示沒有人員進出,全家老少都在。
久而久之,“闔門”就逐漸演變成“闔家”的意思,指代全家老少。“闔”也就有了“全部”的意思。
《漢書·武帝紀》 中記載:“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整個郡縣沒有推舉一個人,這里的“闔”就是全部、整個的意思。
除此之外,“闔”字還能引申為動詞,關閉的意思。比如《易·系辭上》中有:“是故闔戶謂之坤。”“闔門”就是關閉廳堂的兩扇門。
“闔”也通“盍”,為什么的意思。但是這一用法在今天已經不流行。“闔”字在今天比較常用的還是表示“全部”的這個意思。
魯迅先生的《華蓋集續編》就寫道:“闔城里,每天大約不過殺幾匹山羊。”
“闔城”就是全城,“闔家”就是全家。
02
“闔家”和“合家”有什么區別?
合, 讀音為hé。亼口為合。亼,讀音為jí,古通“集”,從入一,三合也。十口相傳是古,三口相同為合。
所以“合”就是很多口人的意思。
合家,自然就是全家所有的人口總稱。如此一說,“合家”與“闔家”其實在表意上沒有分別。
但是從本意來講,闔家是以廳堂的雙門關閉來指代全體家庭成員;合家則是從全家的人口來指代全部家庭人口。
中國人擅長聯想,漢字本身就是從一些具體的形而聯想出來的名,用“闔家”來表示“全家”,更加符合漢字的古意。
因此,闔家與合家,在用法上其實有著一定的區別。
在比較正式的場合,或者書面表達中,比如書信或者請柬等,通常要使用符合古意的“闔家”而不是“合家”。
在書法作品中,也需要使用“闔家”;但是在一般的交往中,比較隨意的場合或者口語化表達中,我們更喜歡用簡單明了的“合家”。
所以逢年過節,如果給領導或者長輩發送賀卡和祝福語,使用“闔家”更能體現出尊敬和莊重。
但是如果祝福的對象是關系較好的朋友,使用“闔家”則顯得太過隆重,有些矯揉造作,不如使用“合家”更加貼切恰當。
相信大家讀了這篇文章,肯定不會再錯用“闔家”與“合家”兩個詞。馬上分享給朋友們看看吧!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