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不管明朝還是清朝都是歷史的倒退,就是由于明清的存在,我們才徹底落后于世界。而且更為可怕的是,明清落后的不只是科技,更是文化和民族特性。從明清以后,那種兼容并蓄的民族特性消失了,轉而取代的是麻木不仁。一個積極進取的民族逐漸被一個注重人情世故的內耗文化所取代,這一時期已經不是部分落后,而是一種全面的落后。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明清倒退的原因到底有哪些,而在這些倒退文化的背后所隱藏的東西和需要思考的啟示。
君主制
首先就是君主制的落后性,歷史書上用了一個詞美化叫中央集權加強,其實說白了就是開歷史的倒車,這是制度的一次嚴重倒退。比如在歷史上財政虧空很少見,即使漢文帝時期在三十稅一的背景下都能府庫充盈,而明清時期在稅收和苛捐雜稅的重復征收下卻出現了財政虧空。從張居正時期的二百萬兩一直增加到崇禎的兩千萬兩,這還是在拖欠軍餉的情況下,最終大明被這種財政虧空活生生拖垮了。我有時候在想,一個王朝究竟有多無能才能大面積導致財政虧空呢?
而清朝沒有財政虧空不是它們做的多好,一方面清朝的賦稅比明朝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另外一方面清朝通過轉移矛盾來掩蓋財政虧空。比如清朝扶持和珅這樣的人大肆斂財,然后以道德的名義將其據為己有,雖然清朝拿的是從百姓掠奪而來的財富,但這幫百姓不僅不抱怨,反而高呼皇帝萬歲,換句話說如果清朝不采取這些歪門邪道,清朝的財政虧空是要遠遠比明朝嚴重的。而且這還是在八旗大規模圈地的基礎上,更是所謂的康乾盛世,一年災荒就讓百姓吃人肉的原因,難道這就是君主制的進步嗎?
薊州兵變
其次,明清統治者思想的愚昧。古往今來我還沒有見過任何一個王朝自掘墳墓的,除了明清。尤其是明朝薊州兵變殺害戚家軍,這簡直就是喪盡天良!因為不管是消滅倭寇還是后來的朝鮮之戰,戚家軍總是身先士卒,而你卻用欺騙的手段講手無寸鐵的戚家軍屠殺殆盡。一方面是保家衛國的精銳之師,一方面是坐吃山空的庸碌王爺,你毫不猶豫選擇了后者,這樣的王朝不滅亡都天理難容。他們哪怕沒有功勞都有苦勞吧,一個王朝難道就這么冷血嗎?我想這也是祖大壽等人投降后金的原因。
我們再來說清朝,很多人總是吹噓兆惠的車輪放平,一個不留。如果兆惠殺的是你的家人呢?你還能拍手稱快,總有一群小粉紅總是侃侃而談大義,但卻對自己同胞的死活置若罔聞。甚至他們面對殘害同胞的事,甚至還起著助紂為虐的作用。而兆惠說白了就是一種軍國主義,一方面屠殺自己的百姓炫耀功績,另外一方面在尼布楚出賣自己的主權來顯示大度,這不就是妥妥的崇洋媚外嗎?我不管別人怎么評價的,但我敢肯定后人評價這段歷史一定不會有好的評價。
主旋律
最后就是好大喜功就是這一時期的主旋律,從明朝開始幾乎每個皇帝都廣修宮殿,還有人吹噓永樂大典。把一次文化浩劫說成文化盛事,我只能是用恬不知恥形容,一方面將民間私藏的書籍無恥的據為己有。另外一方面用文化禁錮百姓的思想,凡是不利于朱家王朝的書籍都成了禁書,這導致百姓失去了作為動物獨立思考的能力,徹底淪為了一種共生大腦的單細胞生物。這與漢唐的兼容并蓄相比,不能說不是一次倒退,百姓免于戰火的屠夫,卻又面臨統治者剝削引發的饑餓之苦。我們總是說大一統,如果大一統帶給百姓的是饑餓和愚昧,那么大一統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清朝就更加變本加厲了,他們一方面用奴才思想束縛眾人,另外一方面甚至百姓都覺得自己是奴才,甚至還因為自己當上奴才而沾沾自喜。更為可悲的是,清朝滅亡時最傷心的不是食用俸祿的達官顯貴,而是因為清朝的苛政逼得這群活不下去的人凈身為宦官的人,他們作為大清最嚴重的受害者,卻因為大清的滅亡哭的死去活來,我真不知道他們是可喜還是可悲呢?而清朝就是明朝的升級版,明清所做的惡心事幾乎是一件不落的做了。
戰爭
有人說華夏愛好和平,我查了和平就是沒有戰爭和沒有其他敵視暴力的行為,你們對外邦沒有敵視暴力,但你們對百姓難道沒有敵視暴力嗎?你們所謂的和平就是軟弱無能的托詞而已,在我看來漢唐更是愛好和平,他們開疆拓土還四方安定這不是和平又是什么呢?有時候和平并不是懦弱無能,而以戰爭來制止戰爭讓天下人免于戰火也是一種和平。古往今來,真正的和平是天可汗并吞八荒,四夷無不沉浮,而不是在澶淵之盟出錢買和平,然后讓百姓承擔這和平的代價,這不是和平,而是一種災難,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