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養活自己,還超了預期。
文/灰信鴿
網易《燕云十六聲》(以下簡稱燕云)的口碑逐漸逆轉了。
不難感覺到輿論風向發生了變化:很多之前沒那么看好的玩家改變了印象,夸《燕云》有沉浸感和代入感的走心長評也不少見。
不過質疑仍然存在。比如不久前某公司老板跟葡萄君感慨,《燕云》吸引了大量用戶,但商業化能力不夠,還不愛砸錢買量,屬于變相拉低了游戲行業的ARPU,讓行業越來越卷了。
最近,葡萄君和《燕云》的制作人Beralt聊了聊。
Beralt表示,《燕云》現在養活自己沒問題。
DAU幾乎不掉,ARPU達到預期,雙端也平穩落地,口碑和數據都超過了預期。
他們也正面回應了大家對《燕云》擰巴的質疑。
Beralt認為擰巴的本質不是路走錯了,單純只是他們一些東西還沒做好。既然在做一件不符合市場認知,或者不合公式的事情,不被看好是正常的。
「俠,很重要的一個精神就是以武犯禁。犯禁是很重要的,那是一種自由的,叛逆的精神。我們更喜歡創作者的身份,很多邏輯、公式,交給分析的人去做,我們去做創作的事情就行」,Beralt說。
以下是制作人Beralt的自述,為方便閱讀,內容有所調整。
01
聊成績:能養活自己,
還超了預期
燕云的表現真的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大家最擔憂的那個問題「燕云能不能養活自己?」我現在可以明確地告訴你:能,還很不錯。游戲 ARPU 是達到預期了的,而且游戲活躍用戶量非常大,尤其是PC,活躍和收入都非常穩定,收入占一半以上。
現在看來,燕云確實做到了我們一開始就想要的武俠感。我們也非常開心能看到這個武俠開放世界,能被玩家和市場都認可。
其實,上 PC 端的那天,輿情風向已經變了。
原本,我們就和市場營銷那邊一起決策,怎么把口碑給立住:先上 PC ,把游戲最沉浸、最高質量的一面展示出來,再完成移動端移植,給大家提供便利。
結果,我們預估到了輿情會反轉,但還是沒想到反彈這么厲害。大家不是路過夸你兩句這好那好,真的寫了大段東西,夸沉浸,有代入感;里面還有很多是之前對我們沒有那么看好的玩家,但是玩了之后轉變了對我們的印象。
燕云的數據表現,我們也從沒見過:一般來說,RPG 產品都是第一天沖很高,然后每天往下跌;燕云不是,它 DAU 幾乎不掉,曲線特別穩,在 PC 上后的 2 周里至少有 7-8 天在不停創數據新高。我們之前只在競技類產品見過這樣的曲線,從沒見過重度 RPG 的游戲有這樣的活躍走勢。
后來,移動端上線,關于雙端互拖累的爭議也消失了。
燕云的移動端給大家的便攜,不單是碎片化時間去打休閑或者打任務,我覺得,它讓燕云和玩家之間的關系變成了更有意思的……相處感——一種陪伴,一種沉浸世界的感受。
從后臺數據來看,移動端還喚醒了很多 PC 用戶——留存出現了倒掛,具體數據沒法透露,但類似于游戲的 15 留比 7 留數據趨勢更好。
移動端上線那天晚上,我打開手機上燕云,看著角色在那里,看光線在場景里各種變化,聽著我們的音樂。就這樣看了很久的時間,我還抽了好幾根煙,就停在那里,什么也不想做。不管從后臺數據,還是玩家討論來看,很多人都會做和我相似的事情。
其實,燕云做多端之前是有爭議的。很多聲音都在討論這個,你既要 PC 又要移動端,你是不是會互相拖累,或者浪費資源。這也是我第一次做真正意義的多端產品,之前只做過PC模擬器……
好在雙端現在平穩落地,不如說,燕云現在的口碑和數據都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心有戚戚焉。
過去一段時間,真的是在各種爭議中,我們要抵御誘惑,堅持自己想要做的東西。
比如說題材。你要不要堅持去做武俠這個方向?
之前有很多的內外部的看法,提到說,武俠很老了,是一個非常老的題材,你們要不要做更玄幻一點,玄幻大家可能會更喜歡。
很多人說的時候,這些都是一種誘惑——你做這個會有更多的用戶,做那個有更大的盤子。而且年輕用戶喜歡的風格也很多樣。但是這種東西,你做了一點,就有二三四點,你做多了,你原來想做的武俠就是會破壞掉。
你要抵擋住這種誘惑其實很難的。
再比如說內容。你要不要用一些大家都在用的系統,去催促玩家上線?
我們也討論過要不要做每日委托,后來團隊說服我別做了,說,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一個夠自由的世界,是輕松的,是大家想上就上的世界。你要自由的核心,那就不要有讓大家每天焦慮的設計。
如果你要構建一個社會,大家只是在比拼戰斗力,在卷,在擔心自己某天不做什么事情就會跟不上隊伍的時候,用戶是沒有什么精力和時間去做Role Play之類玩法,或者沉下心看你的內容的。
我記得很久以前有看到過一本心理學的書。它有一個案例很有意思,細節記不清了,大概是:
如果現在要宣傳「節約能耗」,我可以有兩個做法:一個是投放獎勵——你節約了多少能耗,我就給你什么實際的獎勵,比如十袋大米之類的。另一個是沒獎勵,只宣傳這件事。
最后,我們兩種方法比較下來,投了大米的方式,和單純的宣傳相比,發現后者用戶對節約能耗是更認同,并且更能長期堅持的。但是利益誘導的用戶,是沒那么認同你的,也沒辦法長期堅持下來。
我的理解是,你是否會為有可能實現的長期目標,放棄一些短期的東西。
上線那天,營銷那邊轉我了一個玩家評論,特別戳我,說,我們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做自己的審美偏好,做內心堅持的東西,愿意去做這樣的產品,本身就是一種俠的體現。
所以真會有種「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的感覺。我們集中精力地去做一個長板,去真誠地對待這個作品,最終很多玩家是能感受到的,會認可你,會被這個東西打動,去容忍我們別的短板,說瑕不掩瑜……
真的是心有戚戚焉。
最近忙的挺多的。游戲穩定下來,我們在大量地看大家的數據和反饋,能直觀地感受到和玩家之間的距離拉得非常近;營銷也在整理玩家的反饋意見給我們……我們正試著讓燕云做好長線運營的準備,成一個和玩家溝通夠多的服務型游戲。
這也是重新審視產品,傾聽用戶聲音的過程。一些我們有疑問的,或者心里有打鼓的東西,被一點點驗證;一些被大家開發出的新玩法,也給到了我們新的啟發;還有一些我們之前沒特別考慮到的地方也顯現出來……
燕云是一個形態很新的產品。當下最核心的是,我們想做一個長線且穩定的產品。所以,我們需要一點點去看用戶在長線對產品的認可度,去驗證出一條屬于燕云的路。
02
聊擰巴:單純是沒做好,
但不代表路走錯了
大家說燕云擰巴,說我們強行融合的這件事,我也有看到。
我覺得,擰巴的本質,不是不能融合,單純就是我們一些東西沒做好。
擰巴有很多方面的討論。比如,有玩家說,你既要單人又要多人,二者肯定不可調和;有內部問我,燕云做外觀商業化,你沒社交,我買衣服給誰看呢?還有人猜燕云主創撕逼,群雄割據……肯定沒這回事。
只是,不符合市場認知,或者不合公式,大家自然不看好這件事。
我個人不太喜歡否定事情的可能性。之前不存在,不代表不可能。不是說,用戶因為你做一個多人,就棄如敝履。大家的喜歡和討厭是很純粹的,玩家不會管你的方法論,是融合還是沒融合。好玩就是好玩,想玩就是想玩。
有一個玩家批評我們的話,印象很深,大意是:能不能行得通,你要先把兩邊都做好之后再說。你燕云現在兩邊都沒做好,不代表這件事不成立。等全部做好了,真不行,你才能說這件事行不通。
燕云是第一款在這個方向探索的大型產品。我們做了很多融合嘗試,的確有很多沒處理好的地方,比如說社交、商業化,就被 MMO 那套東西束縛太多了。但不能因為燕云沒做好,我們就去否定新模式。
我依然相信這個方向是可行的。而且我們現在也有底氣:如果這個模式行不通,燕云就不會現在的口碑和數據。數據已經充分說明了方向是 OK 的,想法是好的,也是用戶能接受的。
也有人質疑,你做事為什么不專一些,索性把資源都丟給 MMO,或者都去做單機?
我覺得關鍵是,團隊怎么梳理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如果要在人家的長板領域去比,我們是很難比得過的;往后發展,燕云也不會完全是 MMO 的形態,因為那里有代餐,別人已經滿足得非常好了。
有一些玩家對燕云的評價是:「無代餐的武俠游戲」,我覺得也是回到了這幾個問題上:燕云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我們能提供其他 MMO 產品無法提供的價值是什么?我覺得我們要找到自己的價值錨點。
其實,我在上線前一直很堅定的點,反而是外部質疑最多的地方,比如單人多人共存,只賣外觀的商業化邏輯……我覺得,哪怕不是燕云走成,后面一定也有產品能走通它。
這就是我內心的執念。
所以我覺得,擰巴是一個可解決的問題。
之前,我們更多還是拿來主義,沒有大數據反饋,沒有更多用戶體驗,我們也不知道要嘗試什么樣的可能性,所以只是粗暴地把一些殼子套在上面。
現在,我們要把這件事當課題來研究。我們要更清楚用戶要什么,排斥什么,又有什么是用戶絕對不能接受的。就好像,二次元、大表哥他們都有自己的設計規則,燕云也要找到只屬于自己的標準。
現在,我覺得燕云有兩個之前沒做好,后面非常大有可為的點,一個是社交,一個就是商業化外觀——
社交這塊,前幾天我們還在討論「聊天頻道」。
聊天頻道現在對于我們的用戶,到底應該起到一個什么樣的作用?它原本用戶有什么需求?燕云的用戶又有什么樣的需求?現在的聊天頻道能對上燕云用戶的社交需求嗎?顯然是不能的。
聊天頻道是一個偏 MMO 的信息傳達。大家追求的是社交的效率。但 MMO 的前提是,所有用戶都接受社交。所以 MMO 會有大量的推送,當中可能會有一些社交沉淀,也可能不產生。沒事,加了再說。
但燕云不是這個邏輯。我們游戲的用戶構成很復雜:我們有 MMO 用戶,有單機用戶,有單人網游用戶,還有 30%+的泛用戶——就是,你很難根據他們過往的游戲經歷去歸類。大家的對社交的訴求是不同的。
現在很多玩家不要效率,要的是精準,要指向更強的珍惜情感。你一旦把所有東西都甩在我的臉上,就代表這些東西很廉價,像超市門口發廣告的那樣,發一堆傳單給我。
我就是一個單人模式玩家,每次點開對話框紅點,看到一堆好友推送,全是陌生人,一個也不認識,我甚至不知道哥們兒幾個為什么要加我。大家可能也只是系統給彈了個推送,就要加我。很沒意思。
其實,現在單人網游的用戶已經可以在設置里面隱藏掉,但即便可以隱藏,所有提醒信息的設計對他們來說依舊不友善。我希望,如果燕云有社交,它應當更珍貴些。
很多時候,大家排斥社交,是因為不安全感:我害怕別人會傷害我,或者我會傷害到別人,我會害怕這種可能性所帶來的負面感受。如果大家能在一個安全的距離里面,感受到正面的東西,還不被破壞到個人的安全距離,我相信大家是不會抗拒的。
比如燕云路牌做的異步社交,已經有很好的互動氛圍;再比如治病,大家現在會搶病人,或者走在路上遇到一個人,就要看看他有病沒病,要給他治一下。
之前營銷還找我們做了一個社交系統,叫「盼歸」,是一個和現實聯系起來的尋親系統。我們和公安廳的畫像專家做的合作,在里面張貼了很多走失孩子的畫像。這是我們想看到的社交關系。
個人來說,我很喜歡《死亡擱淺》的例子。我可以和別人一起造路,看不到別人,別人也不會干擾我,但是我能感受到這些人的存在,而且這些存在的痕跡都是正向的。而且我們做著能讓世界變更好的事情。
往后,燕云要用什么社交讓大家的感受更好呢?什么又是燕云該有的社交?這是我們過去疑惑,如今獲得確信的部分。
燕云的商業化也有很大的挖掘空間。說實話,我們的商業化現在處于一個沒怎么做的狀態。
倒不是說像大家猜的那樣,賺錢太少,后面要激進。賺錢這回事,我覺得是這樣——
商業化的首要目標是養活團隊。我們現在有很大的用戶體量,長留更比此前任何一測都好。而且 ARPU 基本符合預期——燕云的付費原預期也比 MMO 更低,介于在競技向外觀游戲和 MMO 之間。所以這一點我們是做到了的。
其次一點是,我們不能破壞自己的商業化優勢。燕云付費的優勢就是沒有枷鎖,不搞數值那套,那既然沒負擔,我們又何必給自己上那些枷鎖呢?這些東西是會破壞掉燕云體驗的。
所以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往后沒必要激進,也沒必要加數值,一定只會做外觀。
但我們也知道,目前的外觀體系蠻原始的,不管是內容還是售賣方式,都還在剛剛摸索的階段。
還有就是,大家很關心的外觀審美偏好,雖然眾口難調,但我們知道這一定是個和玩家不斷磨合的過程。
現在很多用戶會說,燕云為什么免費衣服比付費做的還好看?
這個事情我們認真思考過,我覺得有更多問題不是出在審美本身,而是在審美路徑的選擇上。是這條路走下去,我們到底看到的是路徑,還是路徑上具體的人。
我們目前的路徑,是有些依賴之前的經驗的。比如外觀的付費還沒跳脫 MMO 的體系:貴價外觀更多是強調炫耀性——
就是,我這個外觀好看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一看到這個外觀就知道很貴。比如說,白發的一定貴,有特效的一定貴。這是比較典型的 MMO 炫耀邏輯,它只對一部分玩家成立,對另外一部分不成立。
我們之前也聊過,燕云不做社交,怎么做外觀?弱社交真的沒有外觀需求了嗎?顯然不是。單人也有悅己,讓自己穿好看的需求,而且一定是和炫耀體系不一樣的。
之所以用戶會說,免費比貴價好看,是因為玩家認為炫耀是在破壞世界氛圍。這些用戶在乎的是代入感,和世界更融合的度。我們之前有關注到大家,但沒有概念,現在需要慢慢建立起大家認可的審美體系。
這也正是我們受到大家啟發的部分,也是正在努力補課的部分。
對了,戰斗也是燕云被討論比較多的部分。
老實說,我們對戰斗的打磨時間是不夠的,經驗也不充分。最早的時候,我們戰斗體系是按 MMO 做,后來才徹底改成了現在注重單人體驗的戰斗。前后算下來,新體系其實只打磨了一年時間,周期和產出壓力蠻大的。所以戰斗也遺留了蠻多就問題。
比如,零幀起手、體驗不大好的設計,大多是設計比較早的 BOSS,后面被沿用下來。那時候基本規則和設計標準都不大清晰。我們現在的安排是,先做好后面新 BOSS 的設計標準,再一點點改舊東西。
有人猜,我們戰斗是不是為了多人體驗讓步?其實完全沒有。這套戰斗系統完全是單人向的,反倒是多人一直在試著來兼容這邊。說來之前測試的時候,恰恰因為單人和多人的戰斗系統完全沒關系,導致大家批評了不少。
你問我會不會大改戰斗?至少短時間內,燕云是不會大改這套現有的戰斗框架的。
我們后面的規劃更多是在現有框架上把質量做得更好,比如我們現在戰斗的深度&豐富度,都比較后置,藏的東西比較深,也讓玩家一開始覺得戰斗比較單調簡單。這些都是要和玩家慢慢摸索「度」在哪里……
我覺得,戰斗本身不是一個有好壞的東西,不是說某個模式就一定比別的更好,更多是我選擇這個戰斗模式的話,怎么把這一套做好,讓大家有更一流的戰斗感受。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對戰斗批評很多,但其實我們在對留存用戶做問卷的時候發現,戰斗的好評率是在所有好評里面排到第二位的。對,其實戰斗也是非常兩極分化的,和社交、商業化一樣。
所以,戰斗和社交、商業化的問題一樣,我們的確沒有做好,沒打磨好諸如 3C 和設計標準的部分,但同時,現在的戰斗也證明了它的價值,有特征、辨識度,還有偏動作游戲的爽快。大家覺得很新鮮。
這也是過去疏忽,后面要花大精力補齊的部分。
但無論哪一個模塊的調整,我們最終都是在考慮這個問題:什么是燕云該有的體驗?
燕云如今能打動玩家的原因,就是我們把長板做得足夠長——這個開放世界所擁有的武俠感,是中國人一看到就會產生精神共鳴的內核。
我們要在不破壞這個長板的情況下,再去把其他細節給完善好。
03
聊核心:一種玄而又玄的審美取向,
以及每一個人的自我表達
你問我燕云的長板是怎么做的?有沒有什么方法論?我很難跟你解釋明白。
我也思考過,這其實是個玄而又玄的問題:沉浸感和代入感。
沉浸感要多個維度共同構建的,有美術,有音樂,有……太多了,就是所有的細節,它們不是品質好壞的問題,而是一種整體的表達,是所有元素對某一種氛圍的塑造。
這就是一種混沌定理,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和體系,是很多的模塊一起配合,才能實現。這很難用一個點簡單概括。
說來,大家很容易把燕云的核心理解成「故事」。但其實我覺得不是。
我同樣的文字,同樣的語言,搬到其他的游戲,大家不一定是這個感受。燕云是有很多隱形的、潛移默化的東西,在背后影響著它,在底下托著它。只不過,有些內容,比如美術、故事是浮在最上層,最容易被玩家捕捉到的一點。
世界感的塑造,我始終認為,它是一個復雜的工程,是一個多崗位,多體系,去合作的工程,是一個非常龐大,復雜的,玄而又玄的東西,甚至于,如果你的游戲出現了一個不合時宜的玩法,都會破壞掉的世界的代入感。
就是,世界不僅僅是依靠文字去敘事。所有構筑開放世界的基本小單元,文案和關卡,玩法和數值,還有美術音樂等等,要模塊之間彼此配合,要大家相互讓步,做一致性的達成。
我不好說是不是扁平,但它一定是跨崗位的聯結。
就拿音樂來說,我們的音樂設計和玩法、故事結合很緊密。開封區域的一首民謠,它會在場景出現,在 NPC 嘴里唱,在主線故事高潮出現,會在一些 BOSS 背景當中出現變調……
這些東西需要音樂同學做跨部門的討論,坐一起腦暴:音樂說,我做一下變調,能不能再用到那個地方;別的同學看到音樂非常好的時候,會專門為了音樂,去做一個奇遇關卡,去強化世界的沉浸感。
歸根結底,我覺得,燕云的核心就是一種主觀的審美取向。
我很相信,也有很多團隊是偏理性的方式去做這件事。尤其是創作,在藝術和商業之間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有些團隊就更看重很多商業模式能不能被遵循,或者可以被復制的。
但至少對我們來說,我們更偏感性。我們是按照主觀的方向去走,按照自己的經驗和直覺去做事?;蛘哒f,大家這么多年合作當中,已經形成的審美體系和偏好,然后再去保障我們這個過程當中不會走偏。
我們會去做這樣的產品,初衷本也來自于我們的審美偏好,以及內心堅持的東西,它可能和武俠是有契合的。個人表達是一個很內化的核心。
我們的個人表達,可能相對于傳統的商業化產品要更強一點,但是確實沒有完全達到像獨立產品那么地純粹收斂,畢竟我們還是一個比較復雜、龐大、工業化的產品,在向外實現的時候,我們會延展出非常多工業化的內容。
這個審美的大方向會由制作人來把控。制作人涉及到產品定調,要把想法清晰地呈現,給團隊傳達出,我們的項目應該是怎樣的狀態,什么是重要的,知道投入的性價比……別的東西要為這個事情讓步的。
不過,如果我們要更具體地討論燕云為什么能成的話,我想強調的只有每一個具體的人。
所有的細節,不可能是制作人,或者負責人,寫一個東西,讓你去做什么,讓別人做什么,一定來自于每一個人都想寫這個東西,才會有這樣的能量。所有同學之間的合作,是不管層級,也不管崗位部門的。
我們的主導性是流動的。整個團隊的開放工程中,真的是每一個具體的同學,很多很多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件事上,充分把大家熱愛的東西去想方設法地落地。
我是能感受到大家在產品上傾注的心血。那種心血不僅是做一份工作,所有人有一份……我說燕云有很強的個人表達性,是因為它來自每一個同學的表達,匯聚在一起,才能讓人看到這個產品有非常多的表達,有很多的細節。
我們每一個人每次想到一個好的點子的時候,是真的會很激動。
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開「開放世界模塊」的討論會,有時候也叫驗收會。你會看到同學們會不斷遞很多的新鮮的想法和創意出來。每次開完那個會,我就覺得,我真的好想把這個游戲快點做出來。
現在玩家討論很多的千佛村送葬,就是這樣:那個是關卡同學提的想法。那個想法一出來,整個會議都變得非常興奮,大家快速定完了細節的落地。那個也是我們蠻喜歡的設計。
未來的河西也是這樣,是我們文案同學提出的一個創意。你會發現,河西是不和現有的地圖接壤的,是破壞我們最初地圖規則的。我們原來的邏輯是,每一塊新地圖要和已有地界完全接壤的地塊,比如清河是直接能到開封的。
但是河西的創意我們太喜歡了,不接壤又如何?在之后的地圖再填充上就行……
所以,我真的沒什么方法論可以告訴你。
可能是,我不知道制度該怎么講。我們也有一些制度,比如 Feature Team、三條管線并行開發,都是從原神學的;再比如 L0-L3 的驗收,也是從育碧學來的,會驗收每一層的 POI 數量,彼此之間的距離……
但我覺得,這所有的東西沒有什么是我們獨創的,或者創造性很強的。我覺得這套工具是保障你去把這件事情做出來的基礎,但沒辦法為你保障做出來的東西質量是 OK 的。
我的答案,只有人。當然,這也是我們花了好幾年才慢慢磨合出來很重要的東西。
這么多年走過來了,我們的團隊的連接性是非常非常強的,經歷了那么多輿情后,堅守下來的大家是因為真的相信我們一起創造了一些東西,才能讓這件事做成。
大家都是有一些非常感性和理想主義的東西。這或許也是為什么,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模式去把產品做出來。所以,我看到那個玩家說我們有武俠精神,還有人說我們是手搓原子彈,我真的挺心有戚戚焉。
俠,很重要的一個精神就是以武犯禁。犯禁是很重要的,那是一種自由的,叛逆的精神。
我自己來說,我們更喜歡創作者的身份,很多邏輯、公式,交給分析的人去做,我們去做創作的事情就行。
游戲葡萄招聘內容編輯,
| |
| |
游戲行業書籍推薦: 葡萄書房
(星標可第一時間收到推送和完整封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