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年,省會鄭州的年味兒很濃。從晚上七點開始,此起彼伏的煙花爆竹聲讓市民感受到春節到來前的濃郁氛圍感。同一時間,網傳某地一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在業主群發出通知:燃放煙花爆竹將取消補貼,且按就近原則進行十戶聯保,簽字互保。
每年春節,煙花爆竹是“禁”還是“放”,都會成為公眾討論的熱門話題,此舉無疑讓這個話題的熱議度增加了不少。
盤點河南各地對待過年讓不讓老百姓放炮的態度不難發現,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市開放程度越高,反之越是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市越不愿意放開,盡管這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但春節申遺成功后的第一個春節,允不允許“爆竹聲中辭舊歲”,某種程度上,考驗著地方領導的治理水平。
那么,在河南,你的家鄉過年能放炮嗎?
正月 | 撰文
2024年11月22日,新鄉市率先發布了關于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的通告,明確規定在新鄉行政區域內全年全域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生產、經營、儲存、運輸、銷售、燃放煙花爆竹。
此后安陽市、鶴壁市、周口市、焦作市、商丘市先后發布了2025年全年全域禁燃煙花爆竹的公告。
目前河南除了這6個地市之外,其余地市由禁變限,發布了燃放煙花爆竹的限令,指定在特定區域特定時間段可以燃放煙花爆竹。
元旦之前,春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即將迎來第一個非遺春節蛇年。
時至今日,老百姓心里都有一個疑問,全面禁放煙花爆竹到底什么時候才能解除?
有意思的是,河南目前6個禁燃禁放煙花城市的GDP數據都不算亮眼。
從2024年上半年河南各市GDP排行來看,周口排名第五、新鄉第六、商丘第七、安陽第十二、焦作第十三、鶴壁第十七名。
反而是河南經濟發展不錯的幾個城市,逐漸放開了煙花爆竹的燃放,從禁變限,比如鄭州、洛陽等等,春節期間可以在規定地域規定時間燃放煙花爆竹。
堵不如疏,與其嚴格禁放增加管理成本,不如規范管理順應民意,讓大家都各順心意地過個好年。
前年網絡上有個梗,叫“河南人炮擊山東”。
這個梗源于2023年春節期間很多河南人跑到山東交界處放鞭炮,以此規避河南禁放煙花爆竹的禁令,煙花燃放后的渣渣掉到山東境內,被很多網友戲稱為“炮擊山東”。
這種啼笑皆非的“豫魯大戰”,源于一種河南人對過年放鞭炮的期盼。
臨近年關,到底能不能放煙花爆竹的討論又逐漸熱鬧起來。
對河南人乃至全國各地來說,沒有鞭炮聲的年,味同嚼蠟。
禁放令到底為哪般?
普通老百姓也知道,禁放煙花爆竹無非是兩點,一是空氣質量堪憂,二是避免安全隱患。
前些年河南的空氣質量確實常常亮紅燈,其實不僅是河南,各個省份的空氣質量都不算好,尤其在冬季,霧霾幾乎成了“常駐嘉賓”。
2015年,煙花爆竹全面禁令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行,這些年春節的空氣中不再裹挾著爆竹聲,年味逐漸變淡。
在河南,2019年河南正式發布了禁放煙花爆竹的公告,2019年的空氣質量怎么樣呢?
根據河南省生態環境質量年報上公布的數據,2019年河南省轄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級別為輕污染。只有信陽的空氣質量為“良”,其余城市的空氣質量均為輕污染。
而在2021年這種全面禁燃的規定在文件中就有了松口。
2021年7月30日,新修訂的《河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其第六十一條明明規定:“禁止生產、銷售和燃放煙花爆竹,具體辦法由各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管委會制定”。
也就是說,具體怎么辦,需要由地級市人民政府來決定禁放辦法。
其實細細想想就知道,燃放煙花爆竹與空氣質量的改善并不是必要關系。
畢竟空氣質量的改善不僅靠“人努力”還靠“天幫忙”。
我們看看隔壁省的解決辦法就清楚了,2022年底,山東省有兩地就主動解除了禁放煙花爆竹的規定,一時間“山東兩地明確過年可以燃放煙花爆竹”的詞條沖上熱搜。
對附近的河南民眾來說,這種刺激尤為強烈:一邊是熱鬧的煙花,一邊是沉默“零污染”的天空。
我們也能看到,從2023年開始,有些地方將“全面禁燃,禁售煙花爆竹”調整為了“限制”,規定在特定的時段和區域能夠燃放。
在2023年1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向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報告2023年備案審查工作情況。備案審查報告公布多起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全面禁燃煙花爆竹不合法”這一案例。報告在談及該案例時稱:“有的地方性法規規定,全面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有公民和企業對全面禁止性規定提出審查建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審查認為,大氣污染防治法、國務院制定的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對于銷售、燃放符合質量標準的煙花爆竹未作全面禁止性規定。關于全面禁售、禁燃的問題,認識上有分歧,實踐中也較難執行,應當按照上位法規定的精神予以修改。經溝通,制定機關已同意對相關規定盡快作出修改。
與城市對安全和污染的敏感不同,河南禁止過年放炮的地市對農村地區煙花爆竹全面禁止,并動輒以“派出所里過大年”進行宣傳動員,河南人老家的年味,就這樣被生生掐滅了。
目前河南仍然有很多城市實行全面禁止單位和個人生產、經營、儲存、運輸、銷售、燃放煙花爆竹。
以“污染空氣”為由,以禁代管是典型的一刀切。“有序、限定區域燃放煙花爆竹”這才是合理響應的心聲。
春節都申遺成功了,放煙花爆竹什么時候才能解除禁令恢復傳統?
“民俗”這兩個字在字典里的解釋為:“民間的風俗習慣”。今年我們是不是該尋求解禁,而不是啞聲著過年了?
今年在網絡流行一種說法,過年被稱為“抽象的過年”。
抽象的過年,沒有實體的鞭炮。
回家過年,單拎出來這四個字,本身就承載著巨大的鄉土感情。放鞭炮是延續了幾千年的民俗,一刀切的章規需要聽見民間的聲音,畢竟民俗是禁不住的。
我們應該在哪里生活,燃放什么樣的煙花爆竹,更多的選擇權應該交給民間了。
從小長大這片土地,過年不讓放鞭炮,這種感覺就像是喪失了與這片鄉土的勾連。鞭炮何嘗不是一種與生我養我這片土地的深層鏈接?
希望今年都可以在自己家門口看煙花,而不是抬頭望向隔壁省的天空。
(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