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蘭天保 編輯:馮曉暉
本系列發布九江文史類研究文章。歡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聯系方式見自動回復。本篇原刊于2012年版《百年大中路》,經潯陽區政協文史委授權轉發。
原編者按:九江志書記載:八角石正當市衢,故稱八角市。其實“黎明菜市”的形成,更能佐證八角市曾經亦為商販集市之地。
注:本文配圖選自中國攝影網簽約攝影師趙亞平《黎明菜市》系列,圖片與正文無關。
舊時在大中路八角石路段黎明前的菜市,恐怕是九江這條古街上一道奇特亮麗的風景,而真正能體會和享受到這風景魅力的老九江市民卻為數不多。因為它只是在夜幕下,天快亮前三、四點鐘時才慢慢拉開序幕。只有親身參與這項活動中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這其中的甘苦,辛酸汗水和勞累后的喜悅。
每當午夜過后,那些居住在小南門、南司、北司、鑰匙門、東門口、大校場以及閻家垅、陸家垅等處的勤勞種菜人便開始忙碌著,將頭天白天采摘整理好的各種時令蔬菜:冬瓜、南瓜、絲瓜、茄子、黃瓜、葫子、苦瓜、豆角、西紅柿、辣椒、包菜、芹菜等,一個個肩挑、手提、車推,從不同的角落來到八角石第一菜市場前的街道上。(確切位置應是在老豆腐廣巷口朝東龍山方向。)這些參差不齊,新舊不一的各式花籃邊。(一種由六邊花格編成的大菜筐)籮筐、挑籃、提籃竹夾等裝菜工具,左右兩排有規律的排放在街道西邊。舊時,街上沒有汽車行走,就連板車也未曾面世,充其量也只有個別的木制獨輪車,也只是作為運菜的工具才在這里亮相的。整個街上只有往來挑擔運菜的人流,分外熱鬧。無論寒冬臘月,夏暑秋涼,菜農們都日復日的準時送菜“上班”。這些種菜人來到這里后,便一個個眼巴巴的等著來到自己菜筐前的菜販子,巴望自己的菜能早一些點出手,期盼能賣上一個較好的價錢。
約莫五點鐘左右,菜販子們才晃蕩晃蕩拿著手電、夾著香煙,抄著手來到菜農的菜擔前。用手電照照這個,又用腳踢踢菜筐,詢問著菜的價錢。這些精明的菜販子,并不急于成交,而是從東到西,從上到下看問了若干個來回,最后才確認選中的菜和菜農討價還價起來。他們對菜價非常認真,哪怕是一分一厘都不肯輕易松口。有時會為一種菜的價格爭來爭去差不多要花上半個多小時。時常會為一厘半分爭得面紅耳赤,雙方經過妥協才能成交。而在成交的過程中也會為除皮多少,秤是否準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論半天。個別刁滑的菜販哪怕是能多挖一角、五分錢都會不惜口舌,勞神費力,嘮叨不休。
平心而論,那些種菜人確實是比較艱辛的。早年種菜,不像有現在這樣的條件。既無機械半機械幫助,也無自來水澆灌,完全靠人肩挑手提,和大自然拼搏。如果遇上大旱,不得不深更半夜挑水澆水(因為白天澆水會把菜熏蒸死),整宿整宿都難得休息。即便如此,種出來的菜也十分便宜,難有好價錢。
采摘收菜也是一項十分勞累的工作。冬瓜、南瓜要靠力氣搬運,而辣椒豆角之類完全要靠手工一個個地削根整理干凈。為了保持菜的新鮮,頭天還要淋上水。如果遇上三九寒天,第一天搬菜完全是搬冰菜,手凍得鉆心痛。由于長期勞作,他們的手都裂著長長的口子,動一下鮮血直流。可想他們是如何忍著這等難受和煎熬。凌晨挑菜趕路,黑燈瞎火,深一腳淺一腳,高一腳低一腳,不小心踏著缺口或深溝,手腳受傷幾乎是常事。他們正是用這種艱辛的付出,維持著全家人的生計。
八角石街段的黎明前菜市,據說已有較長一段歷史。聽老年人說早在晚清民國時便有了雛形。當時是因為挑菜人累了在此歇息,不想正好有位菜販偶爾從此經過,便問了問菜價覺得中意便做成了這筆生意。后來有人仿效一個一個,大家都不約而同地來到這里,漸漸便形成了較大的菜市,一直到解放前后規模越來越大,逐漸變成了九江東城區的蔬菜集散地,相當于如今的蔬菜批發市場。每天凌晨5點左右買賣雙方都齊集在這里,喧鬧嘈雜,人聲鼎沸,推車挑擔,人來人往加上那些賣小吃的提著籃子串街叫賣,好一派熱鬧景象。平日大概有批二百人左右,遇上過年過節連湖北小池以及周邊農村的人也來湊熱鬧,人數多達三四百人??上脒@狹窄的老街一下擁入這么多人該是何等情況?。侩y道不是摩肩擦背,人聲喧鬧,盛況空前嗎?這別樣的風景不正是老九江人的生活寫照么?
九江城內的蔬菜零售便是從這古老的菜市將各類時令鮮蔬運往城內各處,走街串巷,沿街叫賣,正是這些辛勞種菜和賣菜人,豐富了市民的餐桌,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滿足了人們的需要。這些黎明菜市的參與者們,用他們的辛勤汗水,用他的付出和艱辛,換來了市民歡樂和愉悅。同樣他們也從中享受到了快樂滿足和收獲。
【編后記】
黎明菜市是我們很多人難以見到的,當年十里大樓的路口有黎明菜市,三四點鐘開始交易,六點不到就散攤了——菜販子們要趕早把批發來的菜拿到自家攤位上去銷售。我曾經住過距離十里大樓很近的地方,久聞菜市之名,僅在極偶然的時候早起(爬好漢坡),見過兩次它的模樣。
這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是行業交易的模式。農民擔著菜來到黎明菜市,而不是交給蔬菜收購商,無非是為了去掉中間商多賺點罷了。不存在誰更可憐、誰更艱辛,大家賺錢都不易。
早年的黎明菜市在八角石,說明那時候九江主城區很小。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人口密度的提高,黎明菜市就需要向外——城鄉結合部——遷移。二十多年前十里大樓是一個點,后來改到高架橋下面,南山公園旁邊。不知現在遷到哪里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