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不管君主制還是奴隸制,說白了都是個人欲望延伸的結果。禹為什么傳位于啟,就是因為大禹有了私心,而經歷幾千年的君主制更是欲望的升級版,因為他們不僅要求權力屬于一個人,而且實際也要有一個人控制,君主制越發展,一個民族就越落寞。而君主制發展的頂峰,那就是人類的災難。而君主制發展的根源就是程朱理學反人類的思想控制,那么問題來了,君主制的本質是什么呢?它們又有哪些難以控制的缺點和不足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分析一下君主制的弊端:
君主制
首先就是在內斗中衰落,君主制的本質就是集權,而集權的中心就是皇權。這也就自然而然由皇權延伸出三股勢力:外戚、權臣、近侍,而這三個的關系就是:皇帝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必然會倚重權臣,而皇帝在交接權力之后外戚一般會做大做強,而小皇帝為了不讓權力旁落必然會扶持自己身邊的侍從比如宦官。一個王朝基本就是這三種權勢的集合體,地方豪強陽奉陰違割據一方這是權臣。外戚利用皇后或者太皇太后的權力形成利益集團獨霸中央,皇帝扶持宦官又造成了宦官專權。
簡單來說,這三股力量就像一個三角天平一樣隨時都在發生傾斜,甚至基本不可能達到平衡。哪怕是漢唐這種盛世,這種局面都是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權力的私有性造成的無上誘惑。一個人有了權力可以富貴一生甚至富貴子孫,因此這種誘惑力越強,內斗的程度就越殘酷。越是君主專制空前加強,君主就死的越慘,權力斗爭就越頻繁。因此有個聰明人提出了民主,當你的權力只有試用期,且受到制約不能產生潑天富貴的時候,這種權利的誘惑力也會消失。
二皮臉
其次就是君主制的“二皮臉”,一方面在一個王朝建立之初,王朝的根基并不牢固,因此開國君主都要通過輕徭薄賦來獲取民心。而當他們覺得自己的江山穩固以后,他們便瘋狂作死,比如隋朝時承諾分配土地,但實際土地并沒有那么多,更可怕的是百姓不僅分不到土地,還要為這些土地繳稅,有時候還要因為徭役耽誤農時讓自己的田地荒廢,因此有田地還不如沒有呢?你沒有的話不用繳稅,有的話可能還要負債,而唐朝這種現象依然存在,這其實就是君主制的特征。
我們有一種錯覺,那就是兒子會延續父親的舉措,事實上大部分的兒子都是老子英雄而混蛋。甚至兒子與父親的治政理念南轅北轍,這都是很常見的事,那么一個國君的政策如何延續呢?那就是尋求志同道合的人繼承自己的皇位,比如一個仁者傳位給另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那么這個人必然也會實行仁政。這就是比如郭威和柴榮,這兩個人雖然不是父子但卻讓后周走向了強大,而隋文帝和隋煬帝雖然是父子但治政理念南轅北轍最終讓隋朝走向了滅亡。
人才
最后就是人才的凋零,而在君主制的王朝體系里,一個人怎么才能稱為人才呢?毫無疑問就是符合君主的要求,比如明朝的八股取士,那么八股學得好就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也是君主制的弊端,更是亂世人才輩出的原因。因為亂世就是君主制最薄弱的時期,而失去了君主制壓制的人才體系,人才就會像井噴一般的噴涌而出。難道南宋后期真的沒有像岳飛這樣的人才嗎?答案當然是有的,只不過這種體制阻礙了人才的發展,比如如果沒有亂世,尉遲恭可能打一輩子鐵,甚至還是一個失敗的打鐵匠。
我們以四大發明為榮耀,但四大發明有幾個是這些君主制王朝的產物呢?甚至連現在的四大名著在當時都是禁書,都是君主制王朝所要打壓的東西。我們有句話叫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但你覺得你想做犬就能做嗎?康乾盛世,多少人被餓死在路邊,多少人被做成米肉成為案板上的美食。而說出這句話的人大概率是不會挨餓的,甚至是既得利益者而已。你真以為古代的百姓命賤嗎?你真以為他們是吃飽了沒事干用自己的生命揭竿而起嗎?朱元璋一家餓死的只有幾個人了,如果朱元璋不拼命,那么他大概率也會被餓死,這就是事實。
盛世
在古代你以為的盛世,百姓衣食無憂,生活幸福嗎?實際上是統治者用賦稅在修建富麗堂皇的宮殿上載歌載舞歌頌盛世,而遠在千里的人家正在饑寒交迫的茅草屋里面挨著肚子,甚至有人會活生生凍死。我從來不贊美包青天,因為一個能出包青天的環境必定也能出龐太師這樣的壞人,而且包青天只是偶然,但龐太師這樣的壞人卻是一種必然。而我覺得君主制是我們的過往,我們應該尊重。但卻不是我們憧憬得未來,因為當一個人甚至一群人主宰一個命運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這個人是天使還是魔鬼,而且大概率是魔鬼。這種大概率是人生也是世代罔替,只有真正的制衡才是一個民族的未來,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