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是刻在每個中國人骨子里的儀式感。
辦年貨則是這場儀式的開場大戲。
從古代到現代,年貨的變遷不僅記錄著時代的更迭,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鳳九 | 撰文
01/
在古代,
如何置辦年貨?
在啥都沒有的古代,辦年貨也是囤東西嗎?
當漢武帝把正月初一定為元旦,過年的日子就敲定了,年貨的歷史也由此開始。
實際上,在古人眼中,像正月初一、二月初二、三月初三……一直到九月初九,這樣的日子在屬于陽中之陽,說白了就是不吉利的災難日。
因此就得想辦法驅邪避災、祈福迎祥。正月初一前后,古人想了很多招。
比如吃喝、祭祀、放爆竹等等,來求吉利,這些事情肯定需要買東西,食材、祭祀用品、爆竹等等,辦年貨的習俗就應運而生。
據漢代崔提的《四民月令》記載,那時候每逢元旦,家家戶戶都要喝椒花柏葉泡的酒,功效類似今天的保健酒。
漢朝人吃得很養生,比如五辛盤,是把大蒜、小蒜、韭菜、蕓苔、胡荽等五種辛香之物拼在一起吃,能祛除五臟的寒氣,很養生,有孫思邈的《食忌》為證。
東漢,醫圣張仲景發明了千古流傳的餃子,于是年貨里就有了做餃子用的各種食材。
還有爆竹,漢代沒有火藥,是把竹子放到火里燒,燒得噼里啪啦響。
如此看來,古人辦年貨就是為了圖個吉祥如意,可這些東西不得買么,漢代的集市大都分布在縣城里,官府指定位置并統一管理,開市的時間也有嚴格規定。
再說那時候物資不豐富,要是不提前買好,過年恐怕得喝西北風。
所以,為啥辦年貨?你可以說犒賞自己,也可以說是遵從傳統,但都不如說囤東西來的實在。
02/
年貨不只是買買買,
還有變變變
還有個事兒,從古到今,辦年貨除了買買買,年貨也在變變變。
自漢代以后,歷朝歷代的年貨都有新花樣。
唐太宗發明了“飛帖”,類似今天的賀年卡片。還有比較另類的年貨,比如驅儺(nuo)面具,用在“驅儺”儀式上,驅除疫鬼用的。
還有一種青色的小旗,叫春幡。那會兒過年,家家戶戶都喜歡懸掛春幡。這個習俗后來傳到日本,變成了“鯉魚飄”。
五代后蜀主孟昶發明了春聯,他寫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會過日子的宋朝人,過年是相當滋潤,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一應俱全。
《武林舊事》中《歲晚節物》列出了南宋的年貨清單:臘藥、錦裝、新歷、諸般大小門神、桃符、鐘馗、春帖、天行貼兒、金彩、縷花、幡勝、饋歲盤盒、酒檐、羊腔、果子、五色紙錢、糝盆、百事吉、膠牙餳。
其中“新歷”類似今天的日歷。由官方發行,按節氣記錄相關的吉兇宜忌,皇帝每年會贈送給文武百官一本,老百姓就得自己買。
而“幡勝”是宋人為了臭美,用綢布和彩紙剪成各種好看的動物造型,插在頭上的。
他們的餐桌上還有個奇葩的“百事吉”,將柿子、橘子和柏枝放盤里,先折斷柏枝,再依次掰開柿子和橘子,“柏柿橘”諧音“百事吉”。
明清之后,辦年貨更像是每個中國人的自帶基因一般,不論窮富或戰亂和平年代,年貨都必不可少,哪怕是像楊白勞那樣給喜兒扯二尺紅頭繩,那也是年貨。
當然,歷史有點遙遠,能看到的鮮活畫面,估計就是上世紀的年貨了。
60年代,爺爺奶奶輩的年貨得用票換,品種不多,就是米面糧油布。最開心的是吃肉,特別是肥肉,要想換一塊肥肉,得天不亮就到合作社門口排隊。
70年代到80年代末,吃肉不再那么稀罕了。能買個電視機那才叫土豪,搶購電視機可是那個年代辦年貨的一景兒。
新衣服大多數還是扯布做,條絨布在當時算頂級布料,穿條絨布做的褲子,走路都很拉風。
還有一些“奢侈品”,比如鳳凰、永久的自行車、鐘山表、縫紉機、三洋收音機、海鷗牌照相機等等。
90年代,土豪的標志就變成了“大哥大”、VCD、空調之類。
記得小時候,一到辦年貨,我家廚房里、陽臺上包括窗戶上,掛滿了豬肉、雞鴨魚等等,青菜是成捆成捆地買。
起初喝的是健力寶,后來變成雪碧可樂一箱箱往回搬,蘋果橘子橙子等各備一箱。
糖果是從大白兔到金絲猴再到徐福記,再能吃上德芙巧克力就更完美。瓜子花生要囤上好幾大袋子,各種干貨干果琳瑯滿目,看得人心里特別歡喜。
進入21世紀,辦年貨去大超市、大集市逛一圈就搞定了,人家甚至連炸的煮的鹵的之類的熟食都給你準備得妥妥滴。
走親訪友提上個腦白金、大禮包之類的就很上檔次。
再往下,有機的、進口的、高科技的登上了年貨舞臺。
人們吃得更精致了,小伙伴說她爸媽是奔著買三文魚的節奏吃。用的諸如衣服鞋子化妝品、包包、手表、奶粉等等,都得是進口的。手機是越來越智能,電腦是越來越輕薄,連書都變成了電紙書。
年貨再也不是那個只管吃喝穿的年貨了。
隨著80后、90后獨生子女的長大成家,有些家庭辦年貨的節奏放緩了,不再像以前一樣囤上一大堆了。
03/
年貨不是只有吃跟喝
在大多數人眼里,年貨可能就是吃的喝的。
當然,這確實是第一位的。過年最少不了的就是吃喝。
肉和酒是大剛需。豬牛羊雞鴨魚是普遍選擇,野味海鮮也可以有;至于酒,依然是白酒為王,不過也有紅酒、黃酒等五顏六色的新成員加入。
干貨也是一大類,像木耳、海帶、香菇、粉條、野山菌等,可以放到年后不壞。
還有個不可忽視的群體就是零食,瓜子花生、糖果飲料、水果糕點等,愛吃啥買啥,這個時候還不得放縱一下。
其他吃喝類的年貨就跟著各家不同的飲食習慣走了。
接下來是新衣服,不管大人小孩,其實過年一套新衣服是老傳統。具體來說,還有帽子圍巾手套、鞋子襪子等。
對女人們來說,胭脂水粉、包包、珠寶等也得置辦起來,平時舍不得買的,這會兒必須要對自己好一點。
各大商場專柜,迪奧、香奈兒的口紅搶手的色號都賣斷貨,買個LV或是GUCCI的包包也不會肉疼了,平時戴潘多拉、施華洛世奇之類的,這會兒也敢去整個蒂芙尼了。
玩的送的也不能少,小朋友的玩具、大人們的娛樂棋牌等,還有走親訪友的禮物,米面糧油保健品,各種巧克力堅果大禮包,高端一點的有茶葉茶具、瓷器古玩等等。
還有些必備的東西。比如春聯,門上少不了的,有些講究的還要貼年畫;鞭炮,過年放炮是老傳統;香燭紙錢,過年拜祖先也是一大傳統,很多人家會準備祭祀用品。
有人還列出了全家福,每年拍一張,這也是年貨。
最后年貨里的重頭戲——壓歲錢,可能比你買的其他東西都貴。
可以說,過年期間所有吃的喝的用的等都叫年貨,你打著年貨旗號買的私貨也是年貨,比如添置個家具家電,甚至換個車子、房子啥的。
04/
有人想了十幾年,
為啥要辦年貨?
多數人都沉浸在放飛自我的買買買里,卻也有人別出心裁。
偶然間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發帖網友說他有個想了十幾年的問題:為啥要辦年貨呢?
頓時,我在心里哈哈大笑,笑點在于他居然想了十幾年。
答案可以很簡單,因為要囤東西。
最近快遞們發出了最后的通知,從25號起,陸續停運,再不囤就來不及了。網購年貨的小伙伴要抓緊時間了,快刀剁手。
春節是中國最大的節日,到處都放假,不要以為今天夠發達,總有商店不關門,但你以為不關門就能買到菜嗎?
記得沒有囤足青菜的那一年,屁顛屁顛地去超市發現并沒有青菜,或者竟是年前快要爛掉的菜。
千萬別存僥幸心理,你放假,菜農更要放假,而且人家的假期比你長,一不留神,這一年你就光吃肉吧。
(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