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簡述:
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其成立并由埃隆·馬斯克所領導的“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便高調開始了各項運作,堪稱“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便是關停了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OPM)首席多元化官員執行委員會(CDOEC)的網站。如今它的第二把火,卻燒向了一個看似微不足道卻又十分重要的目標:美國便士(面值 1 美分的硬幣)。
原文播報:
1 月 22 日,DOGE 官方賬號在 X 上發推布文稱:“在 2023 財年,美國鑄幣局生產了超過 45 億枚便士(總面值 0.45 億美元),約占全年流通硬幣總量 114 億枚的 40%。而美國納稅人卻為此花費了超過 1.79 億美元?!?/strong>
也即是說,制造便士的成本遠超其面值——每制造一枚面值僅為 1 美分的便士,其成本卻要超過 3 美分。這似乎暗示著 DOGE 想要效仿隔壁的加拿大,推動美國徹底停止1美分硬幣的鑄造與流通。
背后故事:
便士的主要制作原料為鋅(97.5%),表面鍍有銅(2.5%)。隨著金屬價格的持續上漲,其制作成本日益增加。尤其進入21世紀以來,關于美國便士的去留問題更是成為了美國社會和經濟領域的爭議焦點。
例如,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共和黨眾議員吉姆·科爾比(Jim Kolbe)就曾于2001年(《法定貨幣現代化法案》)和2006年(《勤勞國家貨幣改革法案》)連續提出過呼吁便士停產的法案。2015年,時任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Jacob Lew)也曾向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推動過將便士廢止的計劃。
此外,由于制作便士及鎳幣(面值5美分)的原材料成本早已超過了其面值,為了遏制熔化硬幣進行牟利的現象,美國鑄幣局更是于2006 年 12 月 14 日出臺了新法規,將熔化便士及鎳幣定為犯罪,并限制了硬幣的出口。
然而,盡管成本不斷上升,便士仍然是美國流通硬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盲目廢除便士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額外的負擔,比如導致交易金額被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 5 美分,從而無形中增加了消費者的支出。以鄰國加拿大為例,2012 年 3 月 29 日,加拿大政府宣布將從其鑄幣系統中取消一分硬幣,停止鑄造與流通;但在 2017 年的一項研究報告中,經濟學家發現消費者會因取消一分硬幣而每年在雜貨店支付約327 萬加元的額外費用——這無疑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
還有一些學者提出,許多小型的慈善機構依賴便士捐贈,廢止便士很可能會影響這些機構的資金來源。
小編短評:
看來便士雖小,其背后涉及的問題卻很復雜。便士的廢止問題牽涉到經濟成本、社會影響和消費者權益等多方面因素。真正解決這一問題的重點很可能并不在于簡單的停鑄與否,而在于如果真的將其取消以后,該如何更好地銜接與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