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首發/簡盈財觀
公眾號/Jian Ying Cai Guan
作者/齊思
編輯/FENGLING
作為上一輪牛市里的熱門賽道,醫藥行業已連跌四年。
中證醫藥衛生指數,從2021年開始,每年都跌,最大跌幅超過70%。
可謂,十年浮沉、大起大落。
2024年醫藥板塊是所有板塊中表現最差的,業績墊底的20只指數基金,幾乎都是醫藥行業主題基金。
醫藥板塊「殺估值」的邏輯走到尾聲,醫藥基金已變成投資洼地。
如今, 全市場期待反轉。
有券商報告指出,
2024年醫藥外部、產業和政策均出現積極變化,2025年醫藥行業(產業趨勢)明確向上,大概率將取得積極表現。
有基金經理表示,醫藥行業的機會來了,2025 年有望進入回升期,且在可預期的未來三年, 基本面是明顯改善的。
再看,2024年全年醫藥行業ETF資金凈流入超過了150億元。
于是,很多人又開始看醫藥主題基金了。
近6個月醫藥行業權益基金業績對比
簡盈簡單拉了一下,醫藥行業規模相對較大的十多只主動權益基金最近的業績(如下表)。
一眼就能發現,中歐基金的葛蘭,業績又“能打”了,韌勁十足,有些超預期。
中歐醫療創新A近6個月收益超12%,中歐醫療健康A表現也不弱,近6個月的回報高達4.36%。
這個表現,好于多數醫藥基金經理。
鵬華基金旗下金笑非管理的鵬華醫藥科技股票近6個月收益10%也不錯;富國基金的于洋和融通基金的萬民遠,近6個月的收益超5%…
最后,再說下,業績遙遙領先的圓信永豐醫藥健康。
這只醫藥基金,規模不太大,但業績是真猛,近6個月漲了38%,可能很多人會納入自選股,但下手買起來還有些忐忑,畢竟彈性也是真大,需要繼續觀察。
基金經理研判未來
看完了業績,我們再來看看明星醫藥基金經理對未來的最新研判。
先來看看葛蘭。
醫藥專業背景出身疊加長期跟蹤醫療健康行業,葛蘭對行業的理解和判斷,尤其是行業細分領域,非常值得借鑒。
比如,面對集采政策對醫藥板塊的沖擊,葛蘭提前布局創新藥、醫療器械等受政策影響較小且具有高成長潛力的細分領域。
最新披露的2024年基金四季報,葛蘭表示,醫藥行業內部缺乏明顯的主線邏輯,繼續看好創新藥械及其產業鏈。
內容來源:中歐醫療創新股票A 2024年四季報
鵬華基金金笑非表示,2024年四季度醫藥板塊表現很差。
金笑非認為,既有醫藥與科創風口無緣的市場層面原因,也有醫療反腐帶來的寒蟬效應,特別是下半年,很多公司新產品的業績釋放受到影響。
中銀基金的鄭寧表示,醫藥行業的機會來了,2025 年有望進入回升期。
他認為,
醫藥2024年四季度表現較差,出現了顯著的基本面和股價的背離,這是機會。
歷史上往往在行業拐點階段會出現這種情況。
醫藥行業整體業績經歷持續三年的下行,2025 年有望進入回升期,且在可預期的未來三年, 基本面是明顯改善的。
這也是價值投資者最喜歡的階段。
融通基金的萬民遠表示,
目前醫藥板塊估值和交易層面的風險釋放足夠充分,而驅動產業未來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創新技術供給,板塊整體的估值性價比和潛在空間已經具備吸引力,估值匹配的優質醫藥股迎來真正價值投資機會。
匯添富基金的鄭磊認為,
四季度,頂層設計方案繼續助推創新藥快速發展,國家醫保局發文提到引導商保更多支持包容創新藥耗和器械,未來支付端商保發展空間值得關注。
創新藥醫保談判成功率達 90% 以上,醫保強調支持“真創新”藥物的政策導向。
關注常態化醫療剛需下的國產替代,包括自主可控的器械等。
操作上加倉了前期跌幅較大的資產,比如醫療消費、CXO、部分醫療器械;看好新技術帶動的產業機會,進一步加倉了創新藥。
看法
我認為醫藥板塊可以關注了,畢竟,醫藥行業有長期未來。
2025年,醫藥行業能否迎來市場反轉?
可能還需要觀察經濟大環境、以及醫藥行業政策落地和產業發展情況。
但,這不妨礙我們積極關注醫藥基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