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踐悟增實干
— 青火不息 馬不停蹄 —
“青柑計劃”寧夏研學活動紀實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中提到:“要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開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教育。”
1月15日至19日,“青柑計劃”學員在校團委副書記梁志揚、“青柑計劃”班主任李響的帶領下,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進行以“賡續精神譜系,凝聚青春力量”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活動,堅定理想信念,鍛造鋼筋鐵骨,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凝心聚力譜寫新篇!
1月15日
邂逅閩寧,見證脫貧復興之路
1月15日,在閩寧鎮的晨曦中,學員們迎來了此次研學的首站。
新貌展示中心內,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緩緩展開,講述著閩寧協作的輝煌歷程與累累碩果;禾美電商直播間里,一幕幕鮮活的創業故事生動呈現,彰顯著閩寧特產的廣闊市場與勃勃生機;西夏王葡萄酒莊園中,一縷縷醇厚的酒香悠悠飄散,映照著當地產業融合的獨特魅力與蓬勃發展。
在閩寧鎮青年之家,學員們與《山海情》中馬得福的原型謝興昌等人進行交流,深入了解閩寧鎮的前世今生,感悟山海磅礴的時代深情。
“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繼續躬耕于鄉村振興的時代熱土,為中國式現代化 凝聚青春力量!”
1月16日
追尋足跡,聆聽民族團結故事
1月16日,學員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來到銀川市金鳳區的長城花園社區,吳忠市紅寺堡區的移民博物館、羅山社區以及弘德村參觀學習。
在長城花園社區里,基層治理的創新舉措與居民們的幸福笑容交相輝映,各族居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展現出一幅和諧美好的社區畫卷。
在移民博物館里,跟隨著講解員的步伐,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幅幅生動的照片,仿佛將學員們帶回到了移民們艱苦奮斗的歲月。這些展品無聲地訴說著移民們背井離鄉、重建家園的艱辛歷程,以及他們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
在羅山社區,學員們與當地的孩子們進行親切的交流,以生動的故事和溫暖的鼓勵,傳遞著知識與希望的火種,讓愛與關懷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在弘德村,我們走進劉克瑞家中,學員們深入了解了移民群眾在這片土地上扎根、發展的奮斗故事,劉克瑞也向我們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給村民們的殷切希望:“希望鄉親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弘德村深諳精準務實的精神內涵,為新時代脫貧攻堅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月17日
探秘西吉,助力西部鄉村振興
1月17日,西吉縣龍王壩村以其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和濃郁醇厚的民俗文化,熱情地迎接學員們的到來。
上午,村長為我們介紹了龍王壩村的發展歷程以及近些年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并帶領我們參觀了窯洞民宿、供銷合作社等,為鄉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讓學員們深刻感受到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大生命力。
下午,固原市團委副書記段澤西、綜合服務部副部長楊飏、龍王壩村村長張須須等與北京科技大學校團委組織部部長李響及青柑學員們,進行深入座談。
緊接著,學員們迅速化身為西吉好物推薦官,懷揣著對鄉村振興事業的熱忱與使命感,以實際行動為西吉農產品代言,全力推動這些優質農產品突破地域局限,走出西吉,走向全國,讓更多人品嘗到西吉的地道風味。
曾經,在西海固地區流傳著一句民謠:“山高溝壑多,出門就爬坡。”而如今,通過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西海固地區可謂是舊貌換新顏,村民們在奮斗中創造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1月18日
重溫歷史,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1月18日,學員們首先來到西吉文學館,隨后來到將臺堡紅軍會師紀念園,下午一同登上六盤山,感受紅色印記。
西吉文學館,作為寧夏文學的重要展示窗口,以其豐富的藏書、珍貴的手稿和照片,以及濃厚的文化氛圍,吸引了眾多文學愛好者的目光。學員們紛紛駐足觀看,認真聆聽講解,細細品味文學作品的韻味,感受著文學的魅力與力量。
緊接著,學員們走進將臺堡紅軍會師紀念園,感受紅色脈搏。將臺堡作為紅色革命圣地,承載著無數先輩的熱血與信仰,學員們在這里重溫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的力量。
隨后,將臺堡紅軍會師紀念園主任謝亞驥、固原市團委副書記段澤西、綜合服務部副部長楊飏等與北京科技大學校團委組織部部長李響及青柑學員們,進行座談,并舉行第二課堂教育實踐基地簽約儀式。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下午學員們重走紅軍小路,登上巍峨的六盤山,極目遠眺,壯麗的山河盡收眼底,歷史的厚重感與自然的雄渾感交織在一起,學員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長征精神如璀璨明燈,激勵著后人砥礪前行。”
1月19日
守護生態,賡續偉大科學家精神
研學的最后一日,青柑學員們來到了中衛市北長灘村和沙漠博物館。
上午,學員們歷經艱難險阻,來到了北長灘村,被這里獨特的黃河文化與沿岸村落的歷史變遷所深深吸引。漫步在黃河岸邊,欣賞著綠油油的黃河水與岸邊的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與壯麗,更是聲臨其境地體會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好畫卷。
下午,學員們參觀了沙漠博物館,并有幸采訪到了紫泰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謝強,紫泰公司的科研團隊研發設計如紫砂苜蓿,噴灌滴管技術等一系列適合沙漠環境的生態修復技術,并根據實踐情況不斷鉆研改進。昔日5000多畝一毛不拔的貧瘠之地,華麗蛻變為沃野千里的綠水青山。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市區樹立了生動典范。
“在紫泰人矢志不渝的努力下,沙漠不再是生命的禁區,而是成為綠色發展的新空間、新機遇。”
青火不息,馬不停蹄。青柑學員們在廣袤的天地間求知探索,在厚重的歷史文化中感悟思考,在火熱的研學實踐中錘煉提升。以“青柑”的名義,將論文寫在寧夏大地上;以“青馬”的身份,講好新時代的寧夏故事。
我們看過、聽過、走過,更要寫下、讀懂、講好。未來,“青柑計劃”學員將繼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信念,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貢獻鋼鐵青年的磅礴力量!
近期專題 歡迎投稿
出品 | 北科小博士新媒體工作室
來源 | 青柑計劃
責編 | 趙芯熠
校核 | 李丹 袁帥 彭宏菲 劉永峰
值班編委 | 嘉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