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0年之后那波行情,北蔡大華的漲幅領跑整個中環。
相比于2020年的價格水平,2022年最高點,北蔡大華大部分小區的漲幅都在40%以上。
像寶華海尚郡領在2022年巔峰成交價格一度超過13萬,漲幅超過50%。
此后幾乎每一輪樓市復蘇行情,北蔡大華都是率先復蘇,成交量迅速攀升。
比如2023年的年初,北蔡大華就是率先回暖,綠牌中介北蔡大華的銷售額全上海第一。
今年527、929新政之后,北蔡大華同樣熱門,今年綠牌中介的銷售額里,北蔡又是第一。
但是聚光燈之下的北蔡大華,在過去兩年的的這輪下跌行情中,房價卻沒有那么抗跌。
仍以標桿社區寶華海尚郡領為例,如今已經跌回9-10萬左右的水平,相比于2019-2020的水平僅保持了10%左右的漲幅,表現遠遠不如古美萬源城、大寧金茂府這些社區抗跌。
而今年北蔡大華又迎來了一個沉重的打擊,北蔡楔形綠地終于正式啟動開發,首發項目西派海上已經正式開盤。
北蔡大華這個曾經領漲的板塊,會接著前兩年的暴跌,房價繼續沉淪嗎?
一個區域房價漲得快自然是源自其自身的稀缺性,那么北蔡大華稀缺在哪?
沿著浦東發展主軸線楊高路向南看,幾乎都是成片的動遷房片區,只有北蔡大華這里有成片的高品質商品房。
1、相比于浦東內環內的眾多商品房社區,北蔡大華的房齡更新,密度更低;
2、對于向南發展的浦東,這里幾乎是浦東南部居民向市區方向改善,唯一一個能兼顧距離和品質的地方。
3、北蔡大華區域整體的容積率不高,平均容積率約為1.6,遠低于聯洋的2.5,且房齡較新停車位充足;對于內環內住在聯洋、源深、花木的居民,如果已經沒有了孩子xq的需求,北蔡大華又是一個很好的改善去處,不少內環的業主會選擇從內環內搬出來改善到北蔡。
當然,北蔡大華也有一些非常明顯的缺點被人詬?。?/strong>
這里一沒有產業,二沒有優質學區,三沒有大型商業。
都說浦東看學區+產業,這兩點大華都是弱項。
北蔡大華、甚至整個大北蔡都是純粹的居住區,沒什么寫字樓,談不上什么職住平衡,內部肯定沒什么產業客戶;
北蔡大華街景
北蔡大華的優勢是資源均衡,有地鐵、有商業煙火氣足,但是細細看來能級都不算高。
北蔡的核心學校配套就北蔡的二梯隊昌邑小學+三梯隊上南中學,小學可能還行,初中在浦東的水平就相當于沒有初中xq。
小學學區
初中學區
大華區域最核心的商業配套就是僅有三萬多方的巴黎春天,剩下的就是沿著成山路分布大華錦繡優嘉、大華錦繡嘉年等大華自營商業,以及各種路邊小街鋪。
北蔡巴黎春天
本屬于板塊內部的山姆超市還是歸上游板塊花木管轄,因此特殊時期還鬧出了跨區域不能采買的笑話。
2023年之后樓市進入下跌行情,北蔡大華如開篇所言,的抗跌性貌似非常一般。
不少朋友把其不抗跌的原因歸納于以上幾個缺陷,事實真的如此嗎?
2025年樓市十大預測
哪些板塊更有升值潛力?
哪些板塊將被拋棄?
歡迎私信咨詢
北蔡的三點缺陷,其實都可以總結為一條:
板塊啟動規劃的時間太早,規劃的時代局限性造成了板塊的資源欠缺。
北蔡開發的很早,九十年代初就已經啟動了區域開發。
但是當時浦東的規劃思路還比較原始,典型的“畫塊塊”:
每片區域都有自身純粹的定位,產業區就只是產業區都是工廠園區,而居住社區就只建住宅。
因此浦東第一代規劃的區域多多少少都有些配套硬傷,金橋、張江的核心區都非常像工廠區,配套資源缺乏;
北蔡這種純住宅區又幾乎只有住宅,不像前灘這種新時代規劃的板塊各方面都很均衡。
而且當時浦東的市區部分很小,只有環陸家嘴的一小部分,當年的花木地區還只是副中心;
北蔡就正好是郊區市區分界線的位置,往南的三林就已經是純鄉下,自身也沒有像東面的張江一樣規劃成產業園。
那么北蔡這種城郊地段的規劃基本就只有一個,建設成片的動遷房。
當時的確是沒人能想到上海會發展這么快,因此板塊的骨架規劃功能都很單一:
按照當年的規劃思路,北蔡大華所在這個區域從一開始就不會排布商辦吸引產業;
內部所排步的商業也只是定位社區商業,自然也不會建設大型的商業綜合體。
北蔡大華區域
如果沒有后面大華逐漸改變開發思路,逐漸建設一片高品質商品房社區,北蔡整體的配套能級的骨架其實還是當年動遷房社區的水準。
展開一下,放大到整個浦東來看,其實這個問題也不僅僅困擾著北蔡大華。
等到后面城市邊界繼續拓容向南發展,不僅僅是北蔡大華,甚至南側的楊思、三林地區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板塊大部分區域都建了動遷房,限制了板塊的發展上限。
但是話說回來,我雖然自身不強,但是優秀是比較出來的,可以靠比較菜的對手的襯托。
浦東整體的城市化水平都無法和浦東媲美,和北蔡同等級地段中,像北蔡這種各類日常生活配套都很齊全、煙火氣很足、房齡新品質不錯、城市界面優秀的區域也幾乎沒有。
北蔡的商品房
浦東新建的商品房大多出現在中外環、外環外,房齡新配套更健全,但是地段又比不上北蔡。
而且經過二十年的持續滾動型開發,北蔡也不缺高品質的次新房社區,產品力并不落伍。
大華錦宸府
就綜合實力而言,北蔡大華雖然單拿出一項不是最強,但是綜合實力卻很不錯。
當然,可能有朋友會問,自身沒產業區不就代表著房價的購買力支撐不夠嗎?
需要注意的是,我自己區域內沒有,不代表我沒有產業購買力。
浦東的產業區一般只有一個功能,就是上班,和以前進場上班,晚上坐班車回家的思路差不多。
因此是不是身處產業區內部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不能留住產業購買力,這點北蔡的優勢很大:
城市界面不錯、社區品質不錯,配套不突出但是好在均衡。
北蔡的位置正好是被產業區包圍,其實完全不缺產業購買力。
上游有陸家嘴的外溢客群,東部有張江的產業客群,同樣還可以吸收來自前灘的購買力;
板塊內部還有大量的地緣置換改善購買力,北蔡大華的房子完全不愁賣。
不過按照上文這么說,那北蔡大華配套能級弱一些不是問題——在浦東還算有優勢;
自身無產業不是問題——因為一圈產業區,那么這兩年房價暴跌的核心原因是啥?難道是因為學校比較弱?
精研全市板塊 獨家賣房買房邏輯分析
私信免費咨詢更多板塊買房避坑建議
不用說大家也知道,自然不會是因為學?!驗閷W這點已經在價格中做出了體現,北蔡大華一直都沒有xq溢價。
北蔡大華近兩年房價暴跌的原因其實歸根結底,是個價值梯度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樓市鄙視鏈問題。
在浦東的置換鏈條里,中產改善的第一板塊一直是聯洋,北蔡其實一直處于第二梯隊。
如果是一個中產客戶,拿著一千多萬預算去看房,無論是聯洋還是同屬內環的花木、源深、洋涇、或者是內中環的北蔡大華,基本都是必看選項。
而眾所周知,聯洋的房價近兩年發生了暴跌,房價跌去了三分之一,整體的價格梯度發生了降級,從原來的三房1500萬門檻降到了1200萬。
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就是整體購買力的價格預期縮水,鄙視鏈下游板塊的總價梯度都發生了縮水。
2022年,在聯洋買仁恒河濱城的兩房一度要1400-1600萬,三房要2300-2500萬。
這個階段,在北蔡買寶華大兩房1200-1300萬是合理的,完全是符合鄙視鏈上下游的站位。
但是到了這兩年隨著聯洋的暴跌,仁恒的兩房跌到1000-1200w,三房門檻變成了1200w+,
北蔡大華的價格體系自然要跟著下落,兩房基本上限也就是1000w左右。
浦東內環的板塊
而北蔡內部,也有屬于北蔡自己的鄙視鏈,整個板塊各個社區的價格,會跟著聯動下跌。
如果拆解到下跌的細節,聯洋的下跌核心原因最顯著是陸家嘴的購買力受到了楊浦、閘北等區域新房的大量分流;
此外也疊加了全市的普跌、聯洋自身業主所處行業的不景氣帶來的情緒型拋售等原因,聯洋的房價甚至出現了超跌。
而北蔡的一部分購買力來源和聯洋相同,也會受到影響;
而來自張江的購買力,近兩年又受到新楊思、金橋、張家浜、唐鎮等區域大量的新房分流,因此北蔡的房價才會下跌的比較厲害。
好在,隨著新房供應巔峰期的結束,來自新房供應量沖擊如今正在逐漸降低。
因此,無論是聯洋還是北蔡,在最近的復蘇行情里表現十分不錯,價格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暖。
結語
至于北蔡區域新開發的楔形綠地區域,雖然也叫北蔡,但是和北蔡大華的成熟度相比還是差距太大。
板塊目前是啟動初期,等到路網成熟、有基本生活配套至少得五年,等到區域成熟至少得十年時間。
而從位置上來看,相比于沿著楊高南路的北蔡大華,北蔡楔形綠地這區域也更像是張江的附屬居住板塊。
對于來自浦東市區方向的居民吸引力有限,最多就是分流一些來自張江方向的購買力。
而從定位上來看,這個區域地塊容積率普遍2.0以上,產品很難像北蔡大華社區一樣吸收到更高層次的改善群體;
中長期來看,無論是北蔡的地緣改善居民,還是張江的改善客群,北蔡大華區域仍然是置換的優選。
當然,這不意味著北蔡大華的所有社區都值得選擇,雖然北蔡大華整體的房齡比較新,但是小區品質也參差不齊。
北蔡雖有寶華、大華斐勒公園等高品質社區,卻也有1、2、4、9、10街區這樣的動遷房,北面一街之隔還有大量老破小。
具體的標的選擇仍需謹慎,如果有拿不準的地方,歡迎找我們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