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投資高回報,往往也伴隨著高風險。那么不投資就回報,更不可能是天上掉餡餅,而是領你入陷阱。理性決策,穩健前行,才是守護財富之路。
虛假投資理財詐騙
1、“國某黃金”APP
原名“德某投資”,后更名“國某黃金”。團隊去年9月初就曾發文提示該項目涉嫌詐騙,12月項目更是被爆出必須購買加速器才可釋放本金,疑似即將跑路。
目前項目爆雷,網友家人被騙30萬元,已向當地警方報案,據警方介紹,該項目已知被騙人數達百人,金額超800萬。
2、“嗨某魚”APP
網友提供資料,用戶可在平臺充值“魚某豆”兌換“R”解鎖短劇投流或版權分紅。投流最低199起,分紅周期9-10天,月收益可達15%-16%。版權分紅隨地19900元起,周期45天,收益可達30%,復投利滾利。
建立“一星編劇”到“六星制片人”6個等級,完成總業績享級差獎勵和平級獎勵,參與復投有額外收益。
銀保監會提示:未經監管部門許可,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銷售理財產品。平臺承諾如此高的利率,當心損失所有本金,如有動態拉人頭推廣返利,很可能涉嫌傳銷。
3、“速某柳”生物質顆粒
網友舉報該項目利用“生物質顆粒”誘導參與者投資獲利。新人需繳納4680元參與培訓,隨后公司便會假裝發布緊急通知,以接到“歐洲大單”邀請用戶按照9萬100噸的價格投資,為期2年賣出可獲15萬左右,年化超過32%。
網友表示這些投資都是通過個人私下轉賬,因此家人參與期間雖曾經報警處理,但家人一再否認投資,警方無奈只說服教育后并未做相關處理。但項目很可能涉嫌非法集資,且個人賬戶轉賬,投資資金很難受到法律保護,極大可能損失所有本金。
資金盤
1、MANA虛擬幣
網友提供信息,該平臺通過USDT充值產出兩倍算力,每天釋放2%,其中80%參與挖礦,10%兌換為UMND進入游戲平臺兌換成UMNN,這兩部分市價的50%均可繼續兌換子幣M1,按照每天1%單邊上升萬倍之后打包上市,股權兌換放大十倍;剩余10%兌換FT進入復投基金。
至于動態收益,直推獲得靜態收益10%,平級超越獎10%,并按照團隊業績劃分V1-V9九個等級,發放10%-70%社區獎勵。
平臺以公鏈炒虛擬幣,鼓吹100天可雙倍返還。但在我國,任何虛擬貨幣交易均屬違法,并不受法律保護。
2、ASY(EOE)
網友稱“ASY”不斷更換名稱收割,在更名“EOE”一段時間后又出現無法打開的情況,隨后更名“CMB”,并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但是,前期承諾拆分出來的“SA(現為CP)”可兌換U(泰達幣),更換平臺后卻被強制轉換成“SA2(現為CP2)”,依舊無法兌換現金,只可重復報單。
民族資產凍結類詐騙
1、虛構的“大獅集團”APP
銷聲許久的“大獅集團”近日上線3.0版本,號稱為用戶準備了1萬億結算資產,邀請好友回歸即可提現30萬-2千萬資產。該應用只能通過第三方鏈接下載,下載時提示未備案,同時提示帶病毒。
2、虛構的“五行系統”
屬于“云數貿系列詐騙”,推出新的“上市版”忽悠用戶實名注冊可提現1千萬元。誘導參與者繳納600元報備工本費及手續費以備提現。6百元換千萬元?這種“好事”您相信么?
3、虛構的“中網智媒”
宣稱是由工信部等六部委聯合打造的全面的人工智能平臺,推廣“感恩機器人”“智語機器人”“AI產業機器人”等高息返利項目。
目前平臺以“上市”為由關閉提現功能,同時推出新的“AI基金”以高額利潤誘惑參與者繼續投資,并承諾13日后可恢復提現。
該項目收取款賬戶為第三方,打開項目鏈接后提示涉嫌存在欺詐風險。種種跡象顯示項目很有可能即將崩盤。
4、套牌的“鴻蒙支付”APP
項目最開始以“實名注冊就能獲得30萬元個人資產”吸引大批用戶,依靠“邀請新人即送5萬個人資產”和豐厚的團隊獎勵在短時間擁有大批參與者。近日,項目推出新的“理財通”模塊,發布多款虛假投資理財項目開始斂財。該平臺與華為毫無關系,切莫參與。
5、虛構的“中聯”掃碼
網友舉報該平臺要求用戶提交身份證、銀行卡、住址等個人信息實名注冊,可領取63萬現金、100萬白金消費卡以及27萬股權,號稱項目落地后每年可獲得100萬以上股權分紅。推薦相應人數還可獲得手機、豪車等多項獎勵。網友介紹,平臺承諾1月10日將選出5000名持股10個以上人員優先提現,因此參與者正每天積極拉人掃各種二維碼簽到領取股權。
該項目為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不要相信。
網絡傳銷詐騙
1、甄某某資產(商城)
5月份上線,9月底就開始陸續崩盤的“甄某某”轉移平臺后,近日又開始向參與者宣傳“夢某真”平臺,號稱該集團為上市公司,用戶可將“甄某某”資產按照5元一股兌換為集團股份持有,繳納一定會員費用后即可完成平移,說白了,不過又是二次收割的老把戲罷了。
2、套牌的“京東智慧門店”
該項目假冒“京東”名義,宣傳可為用戶制作門店二維碼,消費者掃碼進入商城消費,由公司發貨,以此獲得傭金。
網友聽信項目方介紹,繳納29900元參與,但隨后在與京東官方客服核實中發現京東并未開展也并未授權任何公司開展此類項目,翻看合同又發現其中也并未出現任何“京東”字樣。據網友回憶,當初轉賬時對方就以“對公賬戶初審不合格退款需45天”為由,將轉賬更改為私人賬戶。
【此文來源:李旭反傳防騙團隊整理,版權說明:以上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