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熱映,哪吒這個角色又火了起來。
網上有關哪吒的討論也越來越多,有網友提出,為啥李靖的三個兒子里面,老大叫金吒,老二叫木吒,老三要叫哪吒呢?
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五花八門,但大部分都是在玩梗,比如有網友說哪吒的法相是三頭六臂,就相當于是“水吒”“火吒”“土吒”三位一體了,由于人們分不清楚,所以就叫他“哪吒”。
當然這只是網友的玩笑,實際上哪吒這個名字是有一個很長的演化過程的。
關于哪吒這個形象,最為人熟知的是出現在《西游記》和《封神演義》這兩本書中。
但兩本書里的哪吒并不相同。
《西游記》中哪吒名字的來歷
在《西游記》的世界中,哪吒的名字是與生俱來的,他出生的時候“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
哪吒的師父并不是太乙真人,他小時候鬧了東海水晶宮,抽了蛟龍的筋,李天王怕有禍患,便要殺了哪吒。
哪吒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剩下的一點靈魂飄到了西方求救,當時佛祖正在講經,看到了哪吒之魂,便“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救了哪吒。
所以在《西游記》,哪吒實際上應該算佛門弟子。
《封神演義》里面哪吒名字的來歷
但當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故事主要改編自《封神演義》,在這部書中,哪吒的師父是太乙真人。
他的名字也是太乙真人給取的,在哪吒出生的時候,太乙真人來到李靖府上,他問李靖哪吒是什么時辰出生?李靖回答是生在丑時。
太乙真人說:“此子生于丑時,正犯了一千七百殺戒。”
然后就給起了個名字叫“哪吒”,并收了哪吒做他的徒弟。
專家推測哪吒名字的產生過程
關于哪吒三兄弟名字的由來,還要從他們的父親托塔天王說起。
托塔天王的原型本是佛教中的毗沙門天王,也就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聞天王。
在唐朝時期,對毗沙門天王的信仰極其興盛。毗沙門天王在佛經中,本是北方守護神,很多人也認為他是戰神,在信仰流傳過程中,漸漸把他和唐代名將李靖的形象合而為一,于是毗沙門天王變成了李天王。
但李靖的形象跟四大天王相差比較大,于是毗沙門天王就分成了兩個形象,一個是多聞天王,跟其他三位天王組成了四大天王。
李靖天王則成為了一個單獨的形象。
在佛經里面,毗沙門天王有三個兒子,關于大兒子和二兒子的記載很少,只知道二兒子叫獨健,據說是二郎神的原型之一,而大兒子則沒有說叫什么名字。
最有名的是三兒子,在佛經中叫“那吒俱伐羅”,簡稱為“那吒”,也被稱為稱“那吒三太子”,后來經常被寫成“哪吒”。
哪吒經常跟毗沙門天王系統出現,是他身邊的第一大將。
在佛教造像中,往往正中是毗沙門天王,哪吒托著寶塔站在他的身后。
據專家考證,在托塔李天王和哪吒的名字和形象固定以后,人們才開始給他的另外兩個兒子起名字。
宋朝時期,泗州普光王寺有位高僧叫僧伽,他有三個徒弟,其中有一個叫“木叉”,當時人們覺得“叉”和“吒”發音差不多,于是就把木叉這個名字按在了李天王二兒子身上。
在小說《西游記》中,哪吒的二哥就叫“木叉”,法名叫“惠岸”。其實,“惠岸”這個法號原本是宋朝高僧木叉的師兄弟。
二兒子的名字有了,接下來就該給大兒子找名字了,佛教密宗五大明王之中,有一位被譯作“軍荼利明王”,也有另一種翻譯叫做“軍吒利明王”,有時也寫作“君吒利明王”。
可能是覺得這位明王的名字里也帶“吒”字,于是就把他按在了李天王大兒子身上,從此以后,大兒子就叫做“君吒”。
在世德堂本的《西游記》中,李天王的大兒子就叫“君吒”。
但是“君吒”“木叉”“哪吒”這三個名字放在一起,雖然讀音上很像兄弟,可寫出來卻不怎么像。
后人又參考五行屬性,把“君”改成了讀音相近的“金”,把“木叉”改成了“木吒”。
于是到了小說《封神演義》里面,托塔李天王的三個兒子就變成了“金吒”“木吒”和“哪吒”,這種叫法一直延續到現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