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梅,是蠟梅科屬灌木植物,花被外輪蠟黃色、內輪黃色,有光澤蠟質、紫色條紋,呈濃香花托壇狀,口部收縮。
它并不是梅花,因盛開在深冬,又經常被寫作臘梅。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此物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
它的花朵為黃色,蠟梅名稱中有個“蠟”字,和蜂蠟的“蠟”字相同。蜂蠟俗稱黃蠟。蠟梅開黃花,原名黃梅。古籍《禮記》上說:“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古代十二月的一種祭祀就叫“蠟”。因當時歲暮為舉行大祭祀之月,故農歷十二月就叫蠟月。而蠟梅開于蠟月,故此得名。“蠟”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臘”字,因而蠟月和蠟梅的“蠟”字,可和“臘”字通用。所以蠟梅與臘梅,可以通用。
《蠟梅》
尤袤〔宋代〕
破臘驚春意,凌寒試曉妝。
應嫌脂粉白,故染曲塵黃。
綴樹蜂懸室,排箏雁著行。
團酥與凝蠟,難學是生香。
蠟梅花開驚破冬日的枯寂,昭示春天已悄悄到來,在料峭的寒風中,早早嘗試充滿生機的妝容。她想來是嫌惡脂粉的白膩,所以將自己點染出淡淡塵黃。掛滿枝頭,如同蜂房一樣繁密,齊整生長好比箏上成行的雁柱。團團酥油和凝蠟雖難得些許相似,然而卻習不得那陣陣幽香。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蠟梅》
吳文英〔宋代〕
蝶粉蜂黃大小喬。中庭寒盡雪微銷。
一般清瘦各無聊。
窗下和香封遠訊,墻頭飛玉怨鄰簫。
夜來風雨洗春嬌。
詞的上片先狀物擬人,盛贊蠟梅,再寫景寄情,點出蠟梅開花的時令,而后說詞人失意人對苦命花,頓生“同病相憐”之感;下片寫觀花后的聯想,感嘆“良辰美景”難以永留。整首詞語言婉麗,意興幽微,借詠梅以抒懷,哀而不傷。
《天香·蠟梅》
吳文英〔宋代〕
蟫葉黏霜,蠅苞綴凍,生香遠帶風峭。
嶺上寒多,溪頭月冷,北枝瘦南枝小。
玉奴有姊,先占立、墻陰春早。
初試宮黃澹薄,偷分壽陽纖巧。
銀燭淚深未曉。酒鐘慳、貯愁多少。
記得短亭歸馬,暮衙蜂鬧。豆蔻釵梁恨裊。
但悵望、天涯歲華老。遠信難封,吳云雁杳。
蠟梅花瓣薄如蟬翼而色如涂蠟,花蕾小巧而堅挺,花香從遠處隨風飄來,令人陶醉。不論是在山嶺間還是峭溪邊,蠟梅花都是盛開在嚴冬臘月里。所以不管是北方的還是南方的蠟梅都是無葉有花,形體都顯得瘦削而纖小。蠟梅雖擠在墻角邊生活,但它卻是白梅花的姊姊,最早傳遞出春天降臨的訊息,搶先怒放花香。它就像宮妝一般的淡黃色,又似壽陽公主的梅花妝那樣嬌巧玲瓏。
蠟梅字讓人想到蠟燭,蠟燭之淚極似惜別人之淚。蠟梅花形如酒鐘,而這酒鐘實在得顯得太小了,它似乎盛不下多少愁恨。我記得有一次在城郊的一個短亭邊,乘馬離別,當時見到有一群黃蜂臨晚紛紛飛回巢中。你還是豆蔻年華,年輕貌美,當年情景如煙霧般時時縈繞心頭。如今蠟梅冬月開花,歲華已老,想起離別已久,只能徒增哀傷。縱然以蠟丸封信,也因吳天杳遠而難以送達。
《蠟梅》
黃庭堅〔宋代〕
天工戲剪百花房,奪盡人工更有香。
埋玉地中成故物,折枝鏡里憶新妝。
《蠟梅》
楊萬里〔宋代〕
天向梅梢別出奇,國香未許世代知。
殷懃滴蠟緘封卻,偷被霜風折一枝。
《蠟梅》
虞儔〔宋代〕
冰霜元不與花宜,頗怪梅花亦后時。
庾嶺別來無驛使,少林忽見有橫枝。
花工真幻知誰辦,詩老題評豈我欺。
世味飽諳渾似蠟,對花不飲漫賡詩。
《蠟梅》
朱淑真〔宋代〕
天然金蕊冠群英,誰信鵝黃染得成。
昨夜南枝報春信,摘來香露月中清。
《蠟梅》
楊萬里〔宋代〕
栗玉圓彫蕾,金鐘細著行。
來從真蠟國,自號小黃香。
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
南枝本同姓,喚我作它楊。
《蠟梅》
王十朋〔宋代〕
天工著意點酡酥,不與江梅斗雪膚。
露滴蜂房釀崖蜜,日烘龍腦噴金爐。
萬松張蓋黃尤好,三峽藏春綠不枯。
題品倘非坡與谷,世人應作小蟲呼。
《蠟梅》
袁燮〔宋代〕
金相玉質舊同科,暗里清香萬斛多。
絕俗風流寧不似,調羹功用竟如何。
《蠟梅》
曾協〔宋代〕
小樹列仙質,翛然道家裝。
雪帔掛淺絳,銖衣曳微黃。
清風一披拂,芝蘭讓幽香。
老子專鼻觀,此花正相當。
就令困霜雪,肯受泥涂傷。
題評得名字,詩人惜輝光。
雖無調鼎實,不作時世妝。
《蠟梅》
謝翱〔宋代〕
冷艷清香受雪知,雨中誰把蠟為衣。
蜜房做就花枝色,留得寒蜂宿不歸。
《蠟梅》
劉安上〔宋代〕
雙成送我蠟梅花,夜靜幽香自一家。
疑是素娥乘月下,淡黃衣袂紫云車。
《蠟梅》
武衍〔宋代〕
賦得姿容類至中,哨枝宿葉又春風。
品題雖入江梅譜,可惜名同韻不同。
《蠟梅》
楊萬里〔宋代〕
栗玉圓雕蕾,金鍾細著行。
來從真蠟國,自號小黃香。
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
南枝本同姓,喚我作它揚。
《蠟梅》
姜特立〔宋代〕
百花結成虹,花香蠟不香。
如何此枝上,似蠟更芬芳。
意彼百花魂,結聚無所發。
英靈為此花,色香相假合。
虞姬死為草,舞動應樂節。
蜀主化杜鵑,啼染枝頭血。
輪回有托化,亦聞金仙說。
花月自有妖,未易以理察。
烏知此花魂,為香不為蠟。
《蠟梅》
唐仲友〔宋代〕
凌寒不獨早梅芳,玉艷更為一樣妝。
懶著霓裳貪野服,自然仙骨有天香。
輕明最是宜風日,冷淡從來傲雪霜。
欲識清奇無盡處,中間深佩紫羅囊。
《蠟梅》
陳與義〔宋代〕
智瓊額黃且勿夸,回眼視此風前葩。
家家融蠟作杏蔕,歲歲逢梅是蠟花。
世間真偽非兩法,映日細看真是蠟。
我今嚼蠟已甘腴,況此有味蠟不如。
只悉繁香欺定力,薰我欲醉須人扶。
不辭花前醉倒臥經月,是酒是香君試別。
《蠟梅》
高荷〔宋代〕
少鎔蠟淚裝應似,多爇龍涎臭不如。
只恐春風有機事,夜來開破幾丸書。
《蠟梅》
虞儔〔宋代〕
冰霜元不與花宜,頗怪梅花亦后時。
庾嶺別來無驛使,少林忽見有橫枝。
花工真幻知誰辦,詩老題評豈我欺。
世味飽諳渾似蠟,對花不飲漫賡詩。
《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
杜牧〔唐代〕
翠巖千尺倚溪斜,曾得嚴光作釣家。
越嶂遠分丁字水,臘梅遲見二年花。
明時刀尺君須用,幽處田園我有涯。
一壑風煙陽羨里,解龜休去路非賒。
有座翠綠的山巖高聳千尺,斜倚在溪流旁,傳說古代隱士嚴光曾在這里垂釣。越過重重山巒,可以看到遠處水流分叉成丁字形,而這里的臘梅花開得晚,甚至能見到兩年前的花影。現在正是太平盛世,你的才華如同裁剪衣物的刀尺般必不可少,應當得到施展;而我呢,則滿足于這幽靜的山水田園,生活自有樂趣。這山谷間的風景如畫,就在陽羨之地,如果你厭倦了官場或世俗的束縛,不妨解下官印,這樣的歸隱之路并不遙遠。
這首詩寫于大中二年正月初一,當時杜牧任睦州刺史,而好友邢群則任歙州刺史。兩人都由京官外放到偏遠的地方任職,同病相憐,加上此時又正值新春佳節,更是備感凄涼。
《臘梅》
鄭剛中〔宋代〕
縞衣仙子變新裝,淺染春前一樣黃。
不肯皎然爭臘雪,只將孤艷付幽香。
《臘梅》
何應龍〔宋代〕
晴日烘開小蜜房,紫檀心里認蜂黃。
一冬不被風吹落,卻訝江梅易斷腸。
《臘梅》
張嵲〔宋代〕
朔風吹同云,萬木不敢芳。
黃衣何許仙,窈窕未離房。
終期賞心會,未恨冰雪鄉。
向來脂粉流,睨睥誰敢當。
宜於風露晨,置在清凈箱。
更招能賦客,苾茀詠奇香。
楚人意已疏,亡聞為操章。
《臘梅》
呂本中〔宋代〕
學得漢宮妝,偷傳半額黃。
不將供俗鼻,愈覺更清香。
《臘梅》
尹廷高〔元代〕
五出天然蠟綴成,詩人千載不知名。
自從山谷推同姓,一日清香偏汴京。
《臘梅》
林旭〔清代〕
雪壓黃茅淮水渾,廢詩一月寂關門。
明窗小盎誰分餉,初續江南斷后魂。
《臘梅》
錢蘅生〔清代〕
曉風簾自捲,春信占梅先。
臘蕊雪中破,清香小院前。
《浣溪沙》(臘梅)
趙長卿〔宋代〕
憶為梅花醉不醒。斷橋流水去無聲。
鷺翹沙嘴亦多情。
疏影臥波波不動,暗香浮月月微明。
高樓羌管未須橫。
《短韻奉乞臘梅》
黃庭堅〔宋代〕
臥云莊上殘花笑,香似早梅開不遲。
淺色春衫弄風日,遣來當為作新詩。
《臘梅二首》
戴復古〔宋代〕
籬菊抱香死,化入歲寒枝。
依然色尚黃,雪中開更奇。
天寒好風日,清香透窗紗。
誰知蜜脾底,有此返魂花。
《菩薩蠻》(臘梅)
韓元吉〔宋代〕
江南雪里花如玉。風流越樣新裝束。
恰恰縷金裳。濃熏百和香。
分明籬菊艷。卻作妝梅面。
無處奈君何。一枝春更多。
《點絳唇》(臘梅)
洪皓〔宋代〕
耐久芳馨,擬將蜂蠟龍涎亞。
化工裁下。風韻勝如畫。
鼻觀先通,頓減沈檀價。思量也。
夢游吳野。憑仗神為馬。
《清平樂 臘梅》
徐元瑞〔清代〕
冰清玉映。耐得驕寒性。
日暮闌干猶獨憑。多少詩情酒興。
天然厭學濃妝。幾點瘦影橫窗。
著意不須顏色,尋它一段幽香。
《院中臘梅盛開芬芳滿院口占》
張洵佳〔清代〕
品格天生迥不群,寒梅臘底異香薰。
菊花僅有霜能傲,一片冰心讓此君。
《臘梅詩》
曾習經〔清代〕
水晶欲刻鴛鴦翅,金粉私裁蛺蝶衣。
記得小樓熏被夜,夢回宮燭照橫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