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真真是個妙人兒,在數次說自己和普京有過通話后的昨天,終于在前天晚上真的和普京連上線了。于是立馬召開記者會,大吹特吹了一下。對于特朗普來說,能夠打通普京的電話號碼,真他媽的不容易。但他卻也絲毫沒有因為此前的大話而有一絲絲的慚愧。
正如我前天所說,普京和特朗普的通話是一定會通過官方渠道而不是各自躲在安全屋進行秘密通話的。特朗普或者可以這樣做,但普京不可以。《‘聰明’的特朗普》但特朗普如果真的和普京通了話,并有實質性的內容,是一定會拿出來嘚瑟的。此前他只說通了話,但卻從來不說雙方談了什么,這就說明通話是不存在的,最起碼是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的。
雙方談了什么?根據新聞顯示:雙方討論了烏克蘭問題、中東、能源、人工智能、美元的力量以及其他多個話題。最后,兩人都互邀了對方到訪自己的國家,這一條很重要。因為以特朗普的性格,他極有可能會在今年年內到訪莫斯科或者索契和圣彼得堡等三個俄羅斯城市中的其中一個。而特朗普的到訪則意味著美俄關系將會趨向于正常化。注意,是趨向于正常化,而不是建立密切關系。正常化也只是趨向,這是基于美俄雙方關系的真實狀態所做出的評估。美俄想要實現真正的關系正常化,絕非易事。
但是,僅僅只有雙方新聞發言人對記者所說的那仨瓜倆棗,顯然是不能滿足我們的八卦之心的。只是雙方所討論的內容都會事關未來國際格局的走向,即便像特朗普那樣的人,也知道賣個關子要比竹筒倒豆子來得更為有利可圖。所以我們也只能從事后特朗普或者普京各自的對外言論中探一二了。
于是,特朗普在和普京通話后,在白宮搞了一個記者通風會。終于和普京通了話,不顯擺一下顯然不是特朗普的風格。但在通風會之前,發生了一個小花絮。那就是美聯社的記者被拒絕進入白宮了。我們都知道,美聯社是親民主黨黨派,但白宮拒絕美聯社記者進入橢圓形辦公室并不是因為這個,而是美聯社在本月10號特朗普在墨西哥灣上空簽署‘改名’法案后。依舊把那個海灣稱之為墨西哥灣而不是美國那啥。這顯然是不把特朗普的臉放在臺面上了。既然美聯社不給特朗普面子,那么特朗普覺得自己也沒必要給它面子了。雖然美聯社號稱是美國最大的通訊社。但特朗普知道,現在網絡平臺的影響力早已經超過傳統媒體。雖然二者之間性質不同,但偶爾調戲一下美聯社這個民主黨的合伙人,那也是開心的。
前天我曾經說過,一旦特朗普簽署了這個法案,所有跟特朗普打交道的國家和機構就都必須按照特朗普的意愿來了。否則就會為自己和特朗普之間所需辦理的事情平添障礙。所以,以后如果哪個國家或機構不使用這個名稱,那就一定是故意的,內在意思也就是要和特朗普在所談事務上較個勁。這一點可以作為我們以后評判新聞的一個判斷依據。
回到正題。特朗普在記者通風會上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點,那就是想要回到2014年之前的俄烏邊界是不現實的。這個點很重要,但也很微妙。特朗普的這番話把自己放到了一個進退自如的位置。
為何這么說?重點就在于這個2014,我們知道2014年之前克里米亞還是屬于烏克蘭的,在2014年烏克蘭發生政權更迭之后,克里米亞通過公投的方式歸順了俄羅斯。特朗普的意思是,克里米亞顯然是不在談判范圍之內的,但烏東地區的歸屬卻是能夠通過談判解決的。
這是一個試探性的說法,特朗普希望以此來試探一下俄烏雙方的底線。目前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手里都各自掌握著對方的領土,這就是為什么澤連斯基拼著巨大的人員和物資損耗也要保住庫爾斯克占領區的主要原因。有了庫爾斯克哪怕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和俄羅斯進行談判時,也能讓烏克蘭盡量維持在一個對等的地位。而這也是特朗普想要促使俄烏和談的一種關鍵門坎。不能解決這件事,俄烏即便達成停火談判,那也只能算是停火協議而不是和平協議。這就像當年的半島協議,只是停戰,而不是終戰。而特朗普是明顯跨不過這個門檻的。
所以,我們可以明確判斷,即便俄烏達成停戰協議,那也只能是暫時的,而不是長久的。作為一場以消耗對方實力為目的的戰爭,俄羅斯和美國或者都需要這種狀態的延續,而不是終止。當然,從某種角度來看,這對于我們也是有利的。一場消耗戰爭的延續,是所有第三方都樂意看到的結果。畢竟,消耗了別人,也就等同于壯大了自己。
這是特朗普對外界釋放的最大信號。而這樣做的目的無疑也是對歐洲最大的打擊。因為只要美國停止了對烏克蘭的戰爭援助,僅憑歐洲是無法對抗俄羅斯的。如果歐洲不接受特朗普的談判條件,那歐洲自身就得做出更大更多的消耗。這個結果,歐洲無法承受,但卻又不得不掙扎一下,否則,歐洲的安全將會陷入到尷尬的不安全狀態中。于是,所有的第三方都笑了。這是獨屬于歐洲的愚蠢,無關他人。
特朗普對于結束俄烏戰爭的表態,特朗普對于清空加沙的表態,乃至于特朗普對于格陵蘭島和加拿大的領土要求等等,都展示了特朗普的現實主義外交風格。那就是強者為王,這世界上所有的弱者都必須接受來自強者的要求。巴勒斯坦弱,就必須讓出加沙,烏克蘭弱,就必須放手克里米亞,而格陵蘭和加拿大弱,那就干脆歸了美國。這些事看上去不大相干,但實際上卻秉承了特朗普一貫的外交理念--強者為王,弱者受著。記得當年特朗普在回答美國底層民眾遭受新冠侵害時也是這種理念,他說“這就是生活。”也就是說,來自生活的磨難,你有本事就解決,沒本事就受著。如今,面對國際問題,他的理念依然如此。
從人類的社會屬性來說,特朗普的這套理論并沒有什么不對,想要獲得美好的生活,那你就得努力提升自己,否則你就只能是一只螻蟻,而螻蟻的幸福與否,是不在強者考慮范圍之內的。但是從一國政府的角度來看,給予螻蟻最大的生活保障以及讓螻蟻也能有幸福感,恰恰是作為一國政府需要致力去做的事情。特朗普作為一個商人可以這么說,但作為一國總統,這樣說顯然就過分了。
同樣,對于加沙民眾的人道主義危機,對于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領土爭奪,特朗普如果僅僅作為普京或澤連斯基或內塔尼亞胡的朋友,是可以這么說的,但是最為美國總統,他這樣的理念顯然又是不對的。人生在世,個人的定位非常重要。你處于何種位置該說怎樣的話,并不是性格圓滑的體現,而是對自我認知的清晰。這是我們的個人感悟。
所以,特朗普的這種一貫作風,即便是他擁有了全世界最強的權勢,最終也無法讓其為所欲為,而只能取得一時的利益。有鑒于此,對于特朗普的呼風喚雨,我們也只需知道“他強任他強,明月照大江”的道理即可。這樣的道理,看似虛無縹緲,但對于真正的領悟者,卻一定是受益終生且匪淺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