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張旭豪一手創立了餓了么,這個國內首屈一指的外賣平臺,迅速在行業內嶄露頭角,風光無限。
然而,就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他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將餓了么賣給阿里巴巴,套現665億。
如今,餓了么已成為外賣市場的領軍者,與美團并駕齊驅。
那么,張旭豪當初為何這樣做?如今的他又是否后悔自己的決定呢?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來源于網絡,為增加文章的可讀性,部分內容存在潤色。如涉及版權問題,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餓了么的誕生·】——?
2009年,張旭豪和朋友一起注冊了“上海拉扎勒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這就是餓了么的雛形。
創業初期充滿挑戰,團隊成員經常通宵達旦地開發系統,白天則馬不停蹄地與餐館洽談合作。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餓了么終于在上海正式上線。
起初,訂單量并不多,團隊成員甚至會自己下單來測試系統。但很快,餓了么就在大學生中流行起來。
學生們發現,通過餓了么訂餐不僅方便快捷,還能看到各種優惠信息,這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用餐體驗。
為了提升服務質量,餓了么推出了超時賠付標準。如果送餐超時,用戶可以獲得賠償。
這一舉措雖然增加了成本,但贏得了用戶的信任和好評,為餓了么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餓了么的團隊也在不斷壯大。
到2011年,團隊已經發展到40多人,在大學生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他們不僅覆蓋了上海的主要高校,還開始向其他城市擴張。
然而,擴張的同時市場競爭也隨之加劇。
?——【·令人震驚的決定·】——?
2013年,美團等競爭對手開始進入外賣市場。
美團憑借其強大的資本實力和在團購市場積累的用戶基礎,在高校市場迅速追趕上餓了么。
面對美團這樣的強勁對手,餓了么在市場競爭中逐漸顯露出劣勢。
美團背后有騰訊等強大的資本支持,可以長期進行補貼競爭。而餓了么雖然也獲得了一些投資,但資金實力與美團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與此同時,長期的補貼競爭給餓了么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
美團在進入外賣市場之前,已經在團購市場積累了大量用戶。這些用戶很容易被轉化為外賣用戶。
而餓了么雖然在大學生市場占據優勢,但在其他用戶群體中的滲透率還不夠高。
面對這樣的競爭局面,張旭豪意識到,如果繼續單打獨斗,餓了么很可能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擠出市場。
于是,他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將餓了么賣給阿里巴巴,并成功套現665億元。
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廣泛討論。有人認為張旭豪太早放棄了,認為餓了么有潛力獨立發展。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餓了么在大學生市場有優勢,如果能堅持下去,說不定能成為下一個美團。”
然而,也有人認為這是明智之舉,在激烈的競爭中及時套現,既保全了自己,也為公司找到了強大的靠山。
?——【·成為行業龍頭·】——?
在阿里巴巴成功收購餓了么后,這家曾經的創業公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在強大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下,餓了么開始了全方位的業務拓展和升級。
公司開始積極拓展生鮮、商超、醫藥等新品類,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的即時配送服務。
通過與天貓超市、大潤發等大型零售商的合作,餓了么的配送網絡覆蓋范圍不斷擴大,服務質量也得到顯著提升。
同時,餓了么還推出了創新的天貓小店線上運營模式,與阿里巴巴旗下的零售通展開深度合作。
在市場策略上,餓了么開始重視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市場的開發。
公司加大了在這些地區的市場推廣和資源投入,與口碑共同下沉至100個三四線城市。
不僅如此,用戶可以在手機淘寶、支付寶等平臺領取餓了么的優惠券,享受“88會員”等會員服務。
這些舉措大大增加了餓了么的用戶基數和訂單量,提升了用戶黏性。
在配送服務方面,餓了么引入了智能調度系統,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優化配送路線,提高配送效率。
同時,公司還推出了“蜂鳥即配”服務,為商家提供更靈活的配送選擇。
為了提升用戶體驗,餓了么還推出了多項創新服務。例如,“夜間配送”服務滿足了夜貓子們的需求;“代買代辦”服務則為用戶提供了更多便利。
在這一系列舉措的推動下,餓了么的市場份額不斷提升,用戶規模和訂單量都實現了快速增長。
從一個專注于校園外賣的創業公司,餓了么逐漸發展成為覆蓋全國、業務多元的綜合性即時配送平臺,成為與美團分庭抗禮的行業龍頭之一。
看到餓了么如今的成就,人們不禁要問:張旭豪當初的決定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
?——【·虧了還是賺了·】——?
人們對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支持者認為,張旭豪的決定是明智的。
665億元的交易金額已經是一筆巨額財富,足以讓張旭豪及其團隊實現財務自由。
考慮到當時外賣市場的激烈競爭,尤其是與美團的競爭日益白熱化,餓了么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和資金需求。
選擇在這個時候“套現”,既保證了自身利益,也為公司尋找到了強大的后盾。
然而,批評者認為張旭豪可能錯過了更大的機會。他們指出,如果餓了么繼續獨立運營,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公司的估值可能會遠超665億元。
他們舉例說,看看美團的市值就知道,外賣市場的潛力有多大。但這種觀點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市場競爭的殘酷性。
在沒有阿里巴巴支持的情況下,餓了么能否在與美團的競爭中存活下來,本身就是一個未知數。
當時的餓了么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燒錢速度驚人,如果沒有強大的資金支持,很可能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
?——【·現狀·】——?
如今,張旭豪并沒有選擇安逸地享受生活,而是將目光投向了一個新的領域——高爾夫運動。
他投資并參與了PLAYGOLF項目,這是一個旨在推動高爾夫運動平民化的項目。
這個項目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手段,降低高爾夫運動的參與門檻。
事實證明,張旭豪的眼光是正確的。PLAYGOLF項目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吸引了大量用戶,也獲得了投資者的認可。
這個項目不僅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還為推動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的普及做出了貢獻。
2021年,張旭豪在新財富500富人榜上的排名上升到第490位,財富增至90億元。
從餓了么到PLAYGOLF,張旭豪的創業之路展現了他作為企業家的多面性和適應能力。
他能夠在完全不同的行業中找到機會并取得成功,這種能力在商業世界中是非常罕見的。
?——【·結語·】——?
商業決策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是否符合當時情況的權衡。
張旭豪的選擇,既保證了個人利益,也為公司找到了更好的發展平臺,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或許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參考資料:
《京東進軍外賣市場,能否撼動美團餓了么龍頭地位?》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