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價持續大漲,購買黃金的人越來越多,一些城市已經要排隊進店了。在黃金如此熱門的情況下,此時別忘了一個數據。這個數據就是“金銀比值”,也就是1克黃金與1克白銀的價格比值。
“金銀比”最近已經升至90上下,已經處于高位。
以2025年2月18日22時52分數據為例,紐約金為2939.8美元/盎司,紐約銀為33.145美元/盎司,以此計算黃金白銀比價約為88.7:1。同一時刻,倫敦金現為2926.55美元/盎司,倫敦銀現為32.551美元/盎司,比價約為89.9:1。
最近100年來,金銀比的均值為47:1,近30年的均值是60:1。近幾年,正常情況下金銀比的峰值都在90上下。
這說明了什么情況呢?金銀比處于高位,說明黃金被高估了,白銀相對價值被低估了。
一般來說,在經濟低迷或不穩定時期,投資者對黃金的避險需求增加,黃金價格上漲,可能會使金銀的比價上升。在經濟繁榮時期,工業需求增長,白銀的需求可能相對較大,白銀價格就會上漲,從而可能導致比價下降。而就近期的情況來說,由于黃金價格持續突破歷史大頂,上漲勢頭較猛,而白銀價格波動相對沒有那么劇烈,導致黃金白銀比價有所拉大。
金銀比處于高位的現狀,提醒了我們兩點:一是要注意黃金價格的虛高;二是提示了白銀的投資機會。
在此,我們也借助“明清時期金銀比價”來解說一個套利現象。
自明代起,中國貨幣體系發生重大轉變,白銀逐步確立起核心貨幣地位,這一格局貫穿明清,直至滿清王朝覆滅。明代金銀比價大致維持在 “1:6 ”左右,至清代中前期,已平穩過渡至 “1:10” 上下。
在這一漫長歷史階段,中外金銀比價差異衍生出獨特經濟現象。清代白銀相對西方存在估值優勢,白銀在中國的購買力略高于同期西方國家,這一價格差如同磁石,吸引大量白銀持續流入中國,與之相伴的則是黃金外流傾向加劇。
西方資本敏銳捕捉到此中的套利空間,利用各國金銀比價懸殊開啟逐利之旅。以英國為例,彼時英國國內金銀比價高達 1:15,與中國 1:10 的比價形成鮮明落差。精明的英國商人瞅準時機,展開一場跨洋套利操作:先在本土以二兩黃金兌換 30 兩白銀,憑借遠洋貿易,將這批白銀輸入中國,再依據中國市場比價,輕松將 30 兩白銀兌換成 3 兩黃金。簡單一個來回,二兩黃金魔術般變為三兩,利潤率高達 50%。
通過上述的明清時期金銀比價套利現象,你應該進一步了解了“金銀比”這一數據指標的重要性,肯定也萌發了利用這一指標來防范黃金風險和捕捉白銀投資機會的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