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上清鎮。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后張天師后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龍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宋元明時期,歷代天師被敕封“一品”,龍虎山統領江南道教,成為中國道教的傳播中心。嚴樹森之篆書扇面,采用古樸典雅的表現手法與唐代李白、白居易;宋代李翔、潘閬、王镃、白玉蟾、薛師石、江萬里、易性中;元代楊弘道;明代羅洪生、甘瑾古詩相互融合,正好是碧水丹霞繪虎龍,洞天福地隱仙蹤。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龍虎山》(宋)易性中
云氣蓬萊近,山陰草樹香。
御風不知遠,仙骨已清涼。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游龍虎山其二》(明)羅洪生
坐久竟無寐,秋蛩鳴向人。
因悲虛甲子,不及守庚申。
數息知天度,冥心養谷神。
翻憐塵世者,何異夢中身。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游龍虎山其一》(明)羅洪生
心閑無所適,高閣日憑欄。
虛谷多朝氣,深林生暮寒。
猶龍嗟見圣,煉虎欲成丹。
二事吾何有,逢人且共餐。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過龍虎山》(明)甘瑾
素書一束展經綸,世業留侯異等倫。
紫府群仙天上籍,碧桃流水洞中春。
吹簫羸女臺留鳳,送酒麻姑脯劈麟。
看取步虛朝帝所,夜闌飛佩近星辰。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游龍虎山贈天師》(宋)潘閬
遠挹高風自漢遷,老松猶帶昔年青。
留侯高臥衣冠冷,鼻祖重來印劍靈。
鶴和猿吟清徹底,龍蟠虎踞翠為屏。
真人一笑梅花發,三十六天春不扃。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寓龍虎山示張煉師》(宋)王镃
蓮盂送別萬峰云,龍虎山前過小春。
草履慣穿枯嶺葉,布衣猶帶舊京塵。
氈寒不見游仙夢,路遠誰憐倦客貧。
東望海門歸未得,北風吹雪滿唐巾。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贈龍虎山甘道士》(宋)薛師石
袖攜尺素書,遠從上清至。
胸涵龍虎象,語帶煙霞氣。
千古夔牙音,指下發其秘。
為鼓桃源行,桃源何處是。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送薛玄卿歸龍虎山》(元)楊弘道
金門詔下羽人歸,欲向山中采蕨薇。
琥珀懸崖松樹老,瑯玕倚澗竹根稀。
高巖蓄雨星辰濕,古石懸云徑路微。
養性可無軒冕累,游塵元不涴仙衣。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獻龍虎山張天師》(宋)李翔
東漢天師直下孫,久依科戒住玄門。
寰中有位逢皆拜,世上無人見不尊。
三洞吏兵潛稽首,六宮魔幻暗銷魂。
可能授與長生箓,浩劫銘肌敢忘恩。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登金頂山》(唐)李白
龍虎山青春,云霧繞峰巔。
觀身如浩渺,得道似恍然。
紫氣映金碧,銀蟾耀寒天。
身心皆悟透,萬物即空然。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龍虎山》(宋)江萬里
鑿開風月長生地,占卻煙霞不老身。
虛靖當年仙去后,未知丹訣付何人。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宿龍虎山寺》(唐)白居易
佛塔高山入云端,悟道求真是此殿。
清濁吾心皆入定,漫漫長夜總無塵。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龍虎山祈雨早行有作》(宋)白玉蟾
兩三條電復無雨,六七點星微上云。
鞭起臥龍我騎去,揮戈叱問五雷君。
作者簡介:嚴樹森,字欣本,藝名莊嚴,德福堂主,湖北京山市人,出生于1956年。出版物有《嚴樹森小篆百副五言聯》。藏品有:篆書扇面《李白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被武漢博物館收藏;篆書扇面:《李白-題隨州紫陽先生壁》被隨州市博物館收藏;篆書扇面《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被中國扇博物館收藏;篆書扇面:《羅勉-孝感環川八景》被孝感市博物館收藏;篆書扇面:《陳真峨-湖光巖》被湛江市博物館收藏;篆書扇面(唐)李白詩《贈汪倫》被宣城市博物館收藏;篆書扇面:李白詩《夜宿山寺》李白詩《曉晴》被綿陽市博物館收藏;篆書扇面(宋)秦觀詩《泗州東城晚望》被泗縣博物館收藏等。(責任編輯:莊順榮 審核:胡德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