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簡述:
炎炎夏日,在舒爽的海灘邊抹著防曬霜曬太陽,聽起來是一個十分愜意的場景——但這對于海洋里的珊瑚和其他生物而言,則并非那么友好。2月19日,德國之聲新聞(DW News)邀請了來自英國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PML)的海洋生物學家安娜莉絲·霍奇(Annalise Hodge)作為嘉賓,針對防曬霜對海洋環境的破壞性影響發出了警告。
原文播報:
人們在海灘上涂抹的防曬霜,一半以上會在游泳時被沖掉進入海洋——每千名涂抹防曬霜的游客可能就會釋放超過35公斤的防曬化學物質。據估計,每年約有14,000噸防曬霜會通過此途徑以及廢水徑流進入全球水體。
霍奇表示,這些進入海洋的防曬霜所包含的化學物質會嚴重損害珊瑚礁并危害海洋生物——它們會對魚類和貝類的DNA造成損傷、對藻類和珊瑚的生長及光合作用產生負面影響,并且即使在低濃度下也能導致珊瑚的白化現象。
而且這些化學物質也有可能會在海洋食物鏈中傳遞和富集——當人們食用貝類時,就很可能會攝入這些防曬化學物質。
背后故事:
對海洋造成影響的防曬化學物質具體包括了二苯甲酮類、樟腦衍生物類和肉桂酸類等有機化合物,以及納米二氧化鈦(nTiO?)和納米氧化鋅(nZnO)等無機化合物,它們對海洋生物具有多種毒性效應。
隨著人類對于海洋環境的日益關注,許多研究機構也開始致力于開發更加安全環保的防曬霜產品。
2023年3月2日,來自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珊瑚礁友好型”防曬霜,并將相關研究發表在《細胞報告物理科學(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上。這種防曬霜會通過聚合生成大分子,可以阻擋紫外線,但不會滲透進人們的皮膚、珊瑚和藻類。研究顯示,這種新防曬劑在防止小鼠曬傷方面比現有防曬霜更有效,且對珊瑚和藻類無害。
2024年6月14日,來自巴西ABC聯邦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研究一種“微膠囊化”防曬霜對海洋生物豐年蝦(Artemia salina)的毒性影響,探討了該微膠囊化技術在減少防曬霜對海洋生態系統毒性方面的潛力,并將結果發表在《生態毒理學與環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
小編短評:
盡管如此,目前市面上也很難找到一款真正成熟的“對海洋友好”的防曬霜,而消費者在挑選商品時也很少會根據這一標準進行選擇。保護海洋環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材料:
1.https://ocean.si.edu/ecosystems/coral-reefs/sunscreen-environment
2.https://www.hjkx.ac.cn/hjkx/ch/html/20180656.htm#outline_anchor_18
3.https://doi.org/10.1016/j.xcrp.2023.101308
4.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4.11658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