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表示:上班五年來,除了年齡和經歷的增長,還得到了體檢報上的多項異常指標,為工作拼盡全力,收獲的卻不是升職加薪……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努力就會有收獲”,學生時代努力學習,進入職場努力工作,努力和奮斗,已經刻進了每個人的心里。
然而工作多年后發現,職場并不是單純的“努力=成果”的地方,更多時候需要智慧、情商和策略,過度用力的工作方式,反而可能會毀了你的職業生涯。
一、警惕那些低性價比的努力
1.自我感動式付出
明明不適合還要硬做,用了120%的努力,換來了20%的成果,任勞任怨,認真靠譜,結果只是換來領導拍拍肩膀,說“你辛苦了”。
2.大包大攬綜合征
將工作視為自己的責任,不放心交給別人,主動承擔別人的工作,攬下同事不愿意干的雜活兒,最終影響了自己的工作業績。
3.情緒過載型內耗
因為工作溝通和同事、領導吵架,被領導貼上情緒不穩定、不服從管理的標簽,在領導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后續的升職加薪。
工作其實跟長跑很像,太早沖刺,力氣也會耗盡得更快,懂得發力很重要,但也要學會適當“蓄力”。
二、懂得發力,也要學會“蓄力”
1.建立職場邊界感
小張初入職場時,經常因為不善于拒絕,而被迫接下很多“雜活兒”,然而卻因為處理別人的工作,影響了自己本職工作的進度,在領導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后來勇敢拒絕了之后才發現,拒絕不屬于自己KPI范圍內的需求,并不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影響。工作而已,做好自己分內事就行,“職場老好人”的人設只會讓你干更多的活兒。
2.學會管理時間和精力
8小時工作制≠8小時高效輸出,人的專注力是有限的,沒有人能全身心投入8小時而不走神,適當的摸魚是有必要的。
工作時間二八分,將十分重要的項目挑選出來,將核心精力分配給重要工作和能夠帶來成長的事情上。給自己2分的摸魚放松時間,累了就停下來休息一下,狀態好了,工作也會變得更高效。
3.給情緒裝上“隔離罩”
康德說過:“發怒,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職場中的情緒成本,比時間成本更高。在工作中,遇到不合理的需求,難纏的對接方,混亂的工作流程,請牢記三條原則:
- 把工作當通關游戲,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 對領導祛魅,不要害怕和領導交流,主動溝通比揣測更高效;
- 設定生氣成本,告誡自己為工作付出情緒可是另外的價格。
三、長期發展,持續提升
職場不是短跑,而是一場持續幾十年的馬拉松。過度用力的工作會讓你更加快速地燃燒,但是也會導致更快的耗盡。
職場中短時間的業績增長不等于長期發展,長時間過度疲勞,不僅會影響個人的身體健康,也會影響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羅振宇說:“普通人的努力,在長期主義的復利下,會積累成奇跡。時間幫助了他們,他們成為了時間的朋友。”
認準某一個領域沉淀下來,踏實深耕,建立工作之外的價值錨點,培養熱愛找到內驅力,將熱愛日常化,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去。
生活和工作都是一場長跑,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的時候休息,保持身心健康,才是讓你在職場長久發力的不二法門。
愿大家都能不為工作所內耗和困擾,在適合自己的崗位閃閃發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