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次我在某個國防教育論壇上做匯報。到了互動環節,一位專家問我:
黃老師,你長得美麗,課也講得好,課堂氣氛一定很活躍吧?
我先感謝了老專家,然后無奈的說,實際上,老師再好看,那也不如手機好看啊。
臺下一陣共鳴,大家紛紛感嘆,真是這樣的情況,現在的各類電子產品,把學生們都搞呆了。
當然,這樣的說法確實有道理,但讓手機等電子產品把鍋全背了,似乎還是不太合適的。
先說說當下的教學體驗。
如今的大學,特別鐘情于搞各種課程混改。尤為鐘愛死摳那些“教學資料”,超級喜歡那種花里胡哨,形式大于內容的教案。恨不得把課上的每一分鐘都給安排好了。一節課80分鐘(我們沒有課間,都一口氣上完的),幾乎有40分鐘都要用來跟學生互動,不停的讓學生自己討論,自己講。
完全不考慮學生是不是有這個意愿、具備這個能力。
而這些安排到每一分鐘,細節滿滿的教案,多數情況下,也就是應付檢查,讓那群早就脫離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專家”們高興一下罷了。
實際上,如果真的按照教案寫的這么講,學生看你,或許就像你看動物園里的猴子一樣。
大概率,你在臺上折騰的精疲力竭,學生們卻無動于衷,甚至還會心生厭煩。
他們,就像一塊塊沉默的石頭。
對于這樣的狀態,學校的心理教研室還專門搞了問卷,結果說有至少40%的本科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會上我聽到這個數字,可是給嚇了一跳。敢情學校直接就地改醫院算了?
我后來在一個學生那里看到了傳說中的“心理問卷”,發現整個問卷的幾乎就是圍繞著三個議題展開評估的——戀愛、社交溝通、課上和老師的互動。
這三方面,不少學生給的選項比較“躺平”,因此被判斷為了“心理存在問題”。
個人感覺,這樣的結果是存在一定比例的誤判的。
比如,給我看網上問卷的那位學生,他是自動化工程學院大一學生,機械電工專業的,班上就倆女生。這也屬于他們整個學院的常態。
更郁悶的是機械工程學院,我教的班級清一色全男生,連他們的輔導員,也是男的。
相反的是學前教育學院,一個班只有五六個男生,滿眼都是黑長直的萌妹子。
到這兒,有人會說了,讓那些陰陽不均衡的學院互相聯誼,這不就平衡了嗎?
要說放在五六年前,對于搞這樣的活動,學生們的激情還是不錯的。
但如今,他們似乎并沒有很大意愿來做這件事情。
你如果問他們,他們會說,嫌麻煩、我覺得單身也很好啊、我要考證考研,沒空搞對象等等。
其實,大家有沒有發現,隨著疫情時的在家辦公、網課,和網購和網上政務平臺的逐漸完善,別說是學生,很多大人應該也已經習慣了不再面對面去做,去解決某些問題了。
一旦聚群,則會感覺很不適應。這或許就是如今很多人掛在嘴上的“社恐”。
越開放越封閉,越多元越孤立,是這個時代的悖論,但也是時代的大趨勢,必須得接受。
另外,有關對異性的感覺,如今發達的網絡平臺,早就給這群青年人們祛魅了。這也讓大學生們對談戀愛,很難帶著多么激動人心的憧憬。
網絡,會給人一種我啥都經歷過啥都知道的錯覺。而手機和各種電子產品又確實占用了大量時間,學生們的休閑時間都用來玩手機放松,好像有空,又好像沒空。這種虛幻和真實混雜的感覺,讓他們對很多事情并不容易產生什么興趣。
再者,就說社交和跟老師互動這塊。
注意了,大學生只比小學生大六歲!
他們從一路卷過來。在中小學階段,那種聽話懂事,沉默做題的學生,才屬于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好學生、乖學生。因為怕出問題,甚至有些小學還出臺了課間連走廊都不許出的管制。
他們的童年和少年的社交記憶,原本就是沉默和狹窄的。甚至失去了尋找自我興趣的追求。
更別提什么談資和幽默風趣感了。
然后,你指望他們上了大學就突然變得有靈性了?活力四射了?
多多社交,課上跟老師不停的互動,互動頻率精確到每五分鐘?
這要求,難道不覺得很分裂嗎?
一路卷過來的他們,經常感覺“能量被耗盡了”,在與人交往上完全不愿意投入“非必要”的精力。
同樣,課上的互動,尤其是那種花里胡哨的每個小節最后部分“討論升華”,他們往往也是明顯抗拒的。
為了維持這種硬性要求的互動,老師們不得不用承諾給“活躍者”加平時成績的“好處”,進行刺激。
學生們則為了成績,強顏歡笑,排隊念ppt。
師生間心照不宣,各取所需。
總之,當下大學生的“呆”和沉默,正是這個社會和時代的映射。甚至,別說大學生,你看咱們自己,是不是也在盡量開啟“節能模式”?
學校的老師開會,但凡10人以上的,全都是領導在上面講話,下面鴉雀無聲,各自偷摸的看手機。只有靠前面的幾位認真做著筆記、誠懇點頭。
你能說沉默的老師水平低;那些表現活躍,跟隨領導節奏不斷點頭的老師業務能力一定強嗎?
所以,大學生是變沉默了,不太愿意搭理你,但并不就意味著他們是拉胯的,不堪重任的一代。
其實,從學習能力和個人素質來看,一路“卷”出來的大學生們,還是挺不錯的。
你肯定有過體驗,坐火車的時候,如果身邊都是大學生的話,一路上會很安靜、很美好。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和改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